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李梅华

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朱老庄镇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省聊城市 252000

【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要强,我们必须大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农业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增长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而农村金融发展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增长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从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经济增长关系分析角度来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分析

  前言:随着社会各方面建设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化,三农问题越来越来受关注。农业经济也是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经济领域一样,农业金融的发展模式也逐渐融入到农业经济的发展中。然而,由于缺乏研究农业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即使是在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其研究在农业金融发展和农业经济增长已经30年了,所以可以看出,我们的研究在这一领域仍处于初始阶段。然而,研究农业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因此,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下面将详细讨论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

1、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

1.1基于分工理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要想分析两者的影响关系,需要先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界定范围,农业社会化服务包含多种服务类型,如农资供应方面和收割方面的服务等,但要注意,如果劳务活动是由雇佣劳动力完成的,就不在社会化服务的界定范围里,如果农户之间相互帮助,而且农户之间没有支付服务费用,同样不在界定范围里。分工理论提到,分工能够让生产活动更加高效,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向着现代化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人只需要精通一门技术,大大降低了学习和时间上的成本。从分工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将分工生产与规模生产的生产情况当做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户个人的技术水平越高,获得的报酬也就越多,农户与企业逐渐变成了一种交易的关系,生产链条被逐渐延长,农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原来越高效,从整体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各个农户在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时候,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经济收益,而且还能够积累专业技术方面的生产经验,具有非常多的优点。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效率[1]。

1.2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积极影响

首先,农业社会化服务有利于节省成本。农户往往要自己完成生产经营的所有过程,社会化服务能够为农户提供帮助,格局服务类型的不同,完成不同忠烈的工作。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还可以得到农业生产的最新信息,将这些内容融合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降低前期的投资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对农户家庭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农业社会化服务属于一种技术密集型服务,能够进一步保证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其次,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在农村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劳动力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解决劳动力较少的问题,为农户的家庭提供劳动力,补充原来技术水平较低的部分,减少农村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影响,保证农村农业正常生产

再次,农业社会化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各种技术进行了研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先进技术的引用和推广降低了独立生产和个体经营的风险,成熟的生产技术还能够保证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确保农户获得正常的经济收益。最后,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土地经营规模与劳动力数量、经济能力、机械化水平有很大关系,社会化服务组织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减少了大规模生产经营的成本,有利于推动农民转入土地,为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技术效率[2]。

2.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不同经营规模中发挥的技术效率

2.1技术选用和服务的交易成本差异

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关键之一,在于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和采纳程度。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进入农业生产,由于规模经营主体与小农在生产目标和生产能力上存在差异,小农对传统农业的路径依赖和新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很难快速根据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投入及时调整资源利用的情况。例如: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时,规模经营主体对测土配方施肥的需求较高,而改变小农施肥方式较为困难。因此,不同规模主体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差异。从交易成本的视角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看作交易双方在特定条件下寻找收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结果。为小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时,服务主体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寻找服务对象,考虑多个农户的需求,根据不同农户要求调整服务供给。因此,在同等服务面积下,服务主体为小农户提供服务的交易成本高于规模经营主体,服务主体自然更愿意服务规模经营主体。服务主体由于交易成本差异对不同经营主体的供给偏好不同,因此小农户使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交易成本高于规模经营主体。

2.2地块规模和集中连片条件差异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需要与规模化的需求相匹配。规模经营主体经营面积较大,土地相对连片集中、平整成方,更有利于机械使用,能提高农机服务的机械利用率,也能提高农机的服务质量。小农的土地规模小而分散,在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提高了机械油耗和机械磨损,也增加了机械服务的盲区,分散地块也增加了劳动时间,这些直接的生产成本限制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小农生产中高质量的实施,从而影响了小农的生产技术效率。现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供给数量和质量上更偏好于规模经营主体,制约了小农获取数量充足及质量优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因此弱化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技术效率的提升效应。现有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技术效率的提高程度低于规模经营主体,难以有效促进小农对接农业现代化。

2.3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效率的措施

不同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差异,规模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显著低于小农,存在规模和效率负相关的状况。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消除农业社会化服务结构和总量中的供需不平衡。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缓解农户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制约,促进农业现代化生产。积极扶持小农获取高质量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应当在保障规模经营主体通过竞争获取社会化服务的前提下,出台针对性激励政策,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为小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同时鼓励小农积极采用技术密集型服务,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进行购机或技术服务补贴,同时,要求服务主体为小农提供无价格、无质量歧视的优质服务。

结束论: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为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效率提供保障,解决了农户个体经营中劳动力不足、技术水平低和资金有限等问题。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进行推广和应用之后,农村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服务组织成员的参与度越高,资源共享程度就越高,技术效率的提高就越明显。在三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中,合作模式和市场模式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比较接近,产业化服务模式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最大。

参考文献:

[1]刘晓云,马丽丽.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J].农家致富,2021(17):1.

[2]卢华,胡浩然,耿献辉.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06):69-77+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