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咸阳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调研报告

/ 2

关于打造咸阳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调研报告

耿雅惠 ,张刚

咸阳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712000

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决策部署,咸阳市抓住机遇,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聚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笔者对咸阳秦创原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咸阳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抢抓机遇先行区建设氛围日渐浓厚。制定了《推进西安咸阳创新驱动一体化打造咸阳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推进举措编制了《咸阳市科技型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4)》。参与编制了《西安咸阳一体化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全面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纵深发展。正在起草《打造咸阳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实施方案》《咸阳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环境,着力打造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

二是抓平台建设,创业孵化体系不断完善。开展创建省级高新区调研,带领7个创建县市区赴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在兴平、武功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将创建工作纳入市委重点督查内容。制定了《咸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服务办法》,着力在咸阳高新区、咸阳经开区打造“301”(入驻速度“0”时限,入驻企业“0”干扰,三年之内“0”负担,100万资金支持)科创特区试点,创建咸阳科技孵化新样板。与沣东新城签订合作协议,在西咸新区设立咸阳飞地孵化器,积极探索“西安总部+咸阳基地” “西安研发+咸阳制造”“西安孵化+咸阳产业化”等合作共建模式。加快建设 秦创原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等特色示范三器平台,努力形成秦创原项目产业聚集示范效应。持续与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西北大学、锐镜国际创新中心等开展合作,已落地科技项目51个,投资总额6亿元。

三是抓企业培育,创新主体快速增长。截至目前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46家,是2021年的1.33倍,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3家,技术合同交易额25.2亿元,居全省第二,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逐步形成。2021科技型企业实现主营收入1107亿元,同比增长24.5%,入库税收64.7亿元,占全市税收的25.7%,同比增长26.6%

四是抓资源聚集,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在全省率先启动疫情防控“揭榜挂帅”专项,征集快速检测试剂、药品与相关技术,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围绕“544”现代产业征集技术难题161项,面向高校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发布揭榜挂帅课题榜单,涉及电子信息、能源与环境、生物与新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多个重点领域。西安交大、西安工大、石油大学、光机所、有色院等高校院所先后来考察咸阳科技创新环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赴西工大、西安交大对接,就深化校地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开展深入交流。全力推进咸阳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组建工作,目前总规模5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正在注册,已筛选备投项目22个。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已经为科技型企业增信18笔,突破1亿元。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开展秦创原(咸阳)专场项目及人才路演活动20余次,参与路演项目100余项。已签约注册成果转化企业19家,在谈企业50家以上,力争全年落地科技型企业100个以上。举办咸阳市中医农业顾问专场活动、秦创原高层次人才项目路演、创新港项目“咸阳行”等路演活动12场次,建立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项目投融资库,入库项目达到46个。申报国家级引智项目6个,着力构建高层次人才聚集群,打造最具活力人才高地

五是抓科技服务,创新环境更加优化。深入推进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建设,在推动13个县市区挂牌“秦创原(县区)创促中心”。常态化开展“三包三促”工作,市科技局全体干部与各县市区科技局负责同志、秦创原(咸阳)创促中心科技经纪人深入走访332家科技型企业,送政策、送资源、送服务、解难题上线秦创原咸阳科技综合服务平台,汇聚整合各类科创要素数据,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二、存在问题

打造咸阳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过程中,咸阳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一是创新主体较少,科技企业数量在全省排名不够理想2021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60家,排全省第五;规模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仅占16%二是财政科技投入强度较低,2021年财政科技投入占比0.28%,全省排在倒数第三,仅高于铜川和商洛三是县市区科技基础条件薄弱,园区承载能力不强,创新资源匮乏,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高。四是基层科技部门工作力量薄弱,县级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人员配备还不到位,科技服务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先行区建设水平。

对策建议

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原则,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环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承载能力,建立高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

着力打造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以科技创新助力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

(一)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强基工程,夯实创新基石。落实《咸阳市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4年)》,实现科技型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双倍增。围绕7个重点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每个产业链每年培育科技型企业不少于15家。推行工业企业技改转型行动计划,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400项以上。支持渭城、兴平、武功、乾县、礼泉、彬州、旬邑创建省级高新区,争取兴平、武功2022年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加快咸阳秦创原创新研究院建设,搭建科技、金融、企业、政府相互融合,人才、资金、项目等各类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新型平台。率先在咸阳高新区、咸阳经开区建设“301”科创特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样板。支持各县市区建设特色“301”科创特区,每个县市区建设1个以上。

(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倍增工程,提高转化质效。扩大秦创原(咸阳)创新促进中心规模,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构建由秦创原(咸阳)创新促进中心、13个县级秦创原创促中心组成的“1+N”创促中心体系。扩大市级科技成果转化、种子基金规模,设立县级种子基金、天使类科技基金,引导各类创投风投机构加大投入,不断强化资金保障。

(三)实施科技人才筑巢工程,打造招引高地。每年在咸阳推出1000套人才公寓,在西安市推出100套商品房作为人才公寓,向科技成果在咸阳转化落地的项目负责人给予建设成本价的购房优惠,购房均价不超过市场价50%强化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合作,部署科技大使,根据落地成果数量和质量,每年给予每名科技大使最高15万元奖励。

(四)强化组织保障,健全推进机制。细化各级各相关部门建设任务、工作职责,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夯实、效果突出。建立《咸阳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指标体系》,做好指标监测,确保各项工作全面推进、顺利实施。对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县市区通报批评。及时宣传推广新举措、新进展和新经验,努力营造你追我赶、全面发力的良好氛围,掀起打造咸阳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