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试论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曾小燕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廉州镇第八小学  536100

摘要:当前的数学课堂,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甚少。学生即使有问题,也因为没有“外显”机会而未能持续思考与深入学习。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下,如何通过优质问题导学来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问题导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在过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向的知识技能教授关系。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非常低,思维活性也无法被充分唤醒,导致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质量并不理想。实施问题导学策略可以有效改善上述不良局面,科学的问题导学不仅能重塑师生课堂角色,也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探究,进而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消除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阻滞。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实践问题导学策略,将数学教学“问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质疑精神,助推数学课程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下面我们就针对问题导学策略的运用路径展开分析。

一、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对问题导学法来说,层层深入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从教师引入问题开始,就要让学生逐步深入对问题的理解,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发现更多问题,思维不断向外发散,并能在最后总结出问题解决的经验与技巧。与传统的提问——讲解教学模式不同,问题导学法能保障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从而在以后解决其他问题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改善,更多的是让学生参与进思考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感,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地位转变为主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小学数学难度提升,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还难以完全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节奏,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通过问题导学法的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特点,解决数学问题的难度得以降低,这样学生有了更充足的动力解决问题,学习热情也被点燃了,能够在课堂中保持一个积极的学习状态与情绪。问题导学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惯都较为被动,学生在课堂中只听取教师的思路,认为教师讲的一定是对的。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数学教师都是直接告诉班内学生有关的结论与数学公式,这样做学生只能进行机械的学习。学生无法在做题的过程灵活运用公式。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过程,他们对结论没有深刻的印象,此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但是学生无法构建起自己的数学知识架构,在运用数学结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造成影响。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现在很多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思路紧跟课堂的思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提问。学生回答问题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但是很多老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有效性不高,老师给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非常简单,学生可以根据课本直接回答,还有一部分老师提出了有思考含量的问题,但是给学生的思考时间短,几分钟后就直接给出学生答案,这样的提问都是无效的,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数学教师也无法为学生梳理解题思路,流于形式的问题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三、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一)创设优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优质问题导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用优质问题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数学课堂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呢?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学情选择合适的方式,创设情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应善于利用生活或学习素材,创设优质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思想方法,让他们对数学课堂产生期待,为深度学习奠定情感基础。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活动情境,学生随便说一个两位数乘101,教师能快速地说出得数,再引导学生尝试解释“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这样的情境既能沟通师生情感,更能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深度学习的热情。

(二)运用“问题”分析,揭示概念实质

数学知识体系中数学概念是最基础的词汇,想要深入理解其实质,实际上并非易事。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中,课前学生已经通过自学、预习等多种方式掌握了数对的表示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出核心问题:这些方法存在哪些相同之处?学生经过对比分析之后,提出三个共同点:(1)其中都包含两个数字,分别是列数和行数。(2)其表达有顺序,一般是列数在前,行数在后。(3)前后两个数字之间需要有分隔符。虽然这是学生的简单总结,但是却涵盖了数学概念的绝大部分。为了帮助学生完善认知,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表示方法,然后对比数学家的表示方法,并设计提问:你发现了两者的不同吗?为什么要加括号?不加是否可以?这个问题进一步揭示了,数对是一个整体,其所揭示的是列与行交叉点,这样就深入触及了概念本质。结合教学反思可知,在经历了独立自学以及小组合作之后,学生会对数学概念形成相异构想,教师需要以核心问题为引导带领学生对比分析,帮助他们明确数学概念、深化认知。

(三)以学生的现状为基础,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主要原因是学生思维能力不足。为此,教师以学生现状为基础,对教学思路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即学生成为小教师,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解题思路,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另外,教师需要全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必要时故意写错知识,让学生独立去发现和思考,如此一来,学生的辩证思维将得到全面提升。数学知识的讲解并不能局限在某道题,而应该拓展到某类题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帮助学生缓解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负面情绪。为了高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让学生配备了错题纠错本,其中详细记录了错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要求学生在固定的时间中去分析错题的原因,其目的是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能力并不完善,教师可在课堂中增加推理类游戏,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着力实践问题导学策略,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点燃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也能打造探究化数学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基于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为学生设计问题导学案、采用设疑导入、优化提问技巧、提炼核心问题、实施问题跟进、科学总结评价,将问题导学策略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彰显问题导学策略卓著的教学功效。

参考文献

[1]马宝军.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9(12):96.

[2]苟文强.基于“问题导学”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天津教育,2019(27):43-45.

[3]龙海.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4):50-51.

[4]刘冬雪.“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8(03):132.

[5]丁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的有效性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