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城市书房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公共文化服务城市书房建设研究

谭霞

深圳市宝安区燕罗街道党建服务中心   

摘要:深化服务的方式既可以考虑内部,也可以考虑外部。通过更好地融合该区域人民的文化需求和习俗,促进地方文化保护遗产;有必要形成在特殊文化空间建设IP和品牌的思想,结合城市形象的塑造,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在正确理解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巩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通过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建设公共文化空间,整合产品思维,规范和标记新的公共文化空间,改善获取途径。本文对公共文化服务城市书房建设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城市;书房建设

引言

回溯历史,先秦文献中有空间的记载管式融合,其中普遍融合,有天地是古代空间的另一个名称,这意味着空间既包含天地,也包含天地以外的存在。管子的思想根植于老子等思想家,他对天地空间的思考和探索不限于物理空间和个人视角,而是包括了中国对精神世界的看法。现代空间概念、公共空间和公共文化空间自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不仅局限于实体空间,更注重在实体空间创造广阔的精神空间。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含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政府发挥领导作用,利用财政和社会文化资源向全体人民提供公共服务,确保人民的文化活动顺利进行,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为在我国推广和促进公共文化奠定基础,使人民群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适当的文化食品,并保护他们的基本文化权利。通过建立具有社会主义特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可以加快我国绝大多数人口的精神和文明发展。在现阶段,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报告不仅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同时还包括精神文明的建设水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质量不仅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民族文化素养和提高文化水平的重视,也体现了国家的科技力量。因此,可以说,公共文化服务的结构不仅符合四种自信中的文化自信,而且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政府必须集中精力改善基础设施以及法律和监管框架。只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二、城市书房的特点

(一)选址科学,布局合理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公共图书馆规模庞大,内容全面,但查阅这些图书馆所需的时间和交通费用也在增加。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可以步行15分钟到达的家门口图书馆来享受实用的文化体验,城市的学习满足了这一需要。从城市学习场所的地理位置来看,交通状况、人口密度、辐射覆盖面和阅读需求等因素都需得到充分的考虑,并在人口稠密地区进行建设,重点是建立“15分钟的阅读圈”,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阅读目标。

(二)社会参与,共建共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覆盖城乡地区的无障碍实用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建立依靠政府的自主权,并鼓励社会共同参与。公共图书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改变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和概念,考虑到当前图书馆的社会发展和方向需求,重点是在城市学习场所的选择,设计中引入社会力量、引进志愿者参与城市学习管理,让公众参与城市学习监督优秀学习的选拔等我们确实让市民参与城市研究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研究的共同建设目标,由大家共同建设,大家共同享受的公共建设体系。

三、公共文化服务城市书房建设研究

(一)多方联动,强化建设顶层设计

城市书房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持续的工程,图书馆“书房”的建设离不开政府政策与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支持。省、市(州、县)人民政府都要高度重视“书房”的建设工作,将其建设列入领办实事清单,高站位高起点推进书房建设工作。文体局负责指导“书房”建设,通过整体规划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图书馆负责“书房”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空间建设、资源服务、业务指导等工作,具体落实“书房”建设事项,优化公共文化资源供给。

(二)优化供给,构建特色主题阅读空间

城市书房的基本功能包括阅读功能、互动交流功能和公益教育功能。为建设复合型功能的“书房”,综合馆内资源,进一步增强“书房”的开放性属性,图书馆按照现代化、标准化、智慧化的标准打造公共图书馆“书房”,明确“书房”的功能分区,将室内分为少儿阅读区、成人阅读区、数字体验区以及“红色驿站”等区域,每个“书房”可同时容纳近100人在馆阅读。图书资源配备上,“书房”坚持党建统领,与社区基层文化治理相结合,重点打造“红色驿站”特色图书专区和数字阅读专区,通过传统与数字服务相结合,进一步优化图书资源配置。

(三)开启“1+N”服务,培育文明风尚

城市书房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一部分,延续了公共图书馆的学习咨询、社会教育、沟通交流等功能,弥补了公共图书馆空间不足与实践限制的缺陷。“书房”正式开馆后,开启“1+N”的服务模式,定期开展形式不同、内容丰富的读者活动,如主题读书会、读书沙龙、公益培训、志愿服务,为社区养老、家庭教育、医疗、文化等提供智力支持及文化服务。今年以来,区城市书房以小作协公益讲座、快乐小书房、月半茶语课堂、书房链接新华书店四个品牌活动为依托,深挖品牌活动特色,扩展服务群体,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同时进行了道德模范事迹专题展览,不少市民纷纷驻足观看。通过展览展现了道德模范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美德善行,以培育广大市民的文明风尚和良好美德。

(四)按照居民需求配置书刊

各区域人口群体在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经济状况、个人偏好等方面存在多样性。这就意味着不可能在同一个模型中分配所有城市学习室的文献资源。经过充分的前期研究,总结和分析调查结果,根据附近居民的年龄和职业特点调整馆藏结构,为特殊群体建立图书展台。例如,有更多的儿童拥有用于教育、儿童教育的书架,更多的老年人拥有用于保健的书架和用于职业书籍的书架,这取决于人口的职业。

(五)加强城市书房有关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学习中的服务质量,如果城市研究人才队伍不能满足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文化体系建设的需要,利用城市研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不会产生预期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城市研究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培训首先,必须切实加强城市学习人员的工作能力。由于城市办公室是一种结合因特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新型图书出借机构,因此难以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不仅限于图书借阅和统计。同时,要重视城市书房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培训。在工作中,工作人员责任心强,服务意识高,读者在阅读借阅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以详细、热情地解决,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满意度,为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快速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公共文化服务城市书房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全民阅读活动、解决城市居民阅读和学习问题以及在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之间建立有效联系的重要手段。加强城市学习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不断创新,改进城市学习中心的功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并让更多的公民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城市书房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金武刚,王瑞芸,穆安琦.城市书房:2013-2020年——基层图书馆建设的突破与跨越[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1(03):1-9+21.

[2]许大文,胡楠.嘉兴市城乡一体智慧书房建设[J].图书馆论坛,2021,41(06):134-140.

[3]陈诺,洪秋兰.城市阅读空间创新发展研究——以“莆阳书房”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11):123-128.

[4]肖云泽.提升城市书房品质的调查与建议——以杭州为例[J].创意城市学刊,2020(03):78-85.

[5]张启林.城市书房:引领公共阅读空间的“温州模式”[J].新阅读,2020(0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