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充满生命活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让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充满生命活力

王亚萍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第三幼儿园  

摘要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存在着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幼儿园科学活动开展的目的不仅在于丰富幼儿在自然现象方面的知识,而且要能够激发出幼儿对于大自然探索的浓厚兴趣,在了解现阶段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发现虽然幼儿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动手操作,但是这种操作却是在老师要求下严格进行,这就导致了孩子们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根本得不到发挥,只能是被动地学习。所以,幼儿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科学活动,想方设法使科学活动充满生命活力,让幼儿在一个个有趣的科学活动中能够得到科学、有序的成长机会,他们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人生的价值。

关键词:科学活动、探索、生命活力

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就要引导幼儿从小就了解科学的概念、科学的技能以及科学的态度和价值,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出具有探索科学的强烈兴趣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实践能力的、具有独特科学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这些科技素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幼儿园科学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教师与幼儿的生命活力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对幼儿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科学活动上才有真正的活力。如何使科学教学活动充满生命活力呢?

一、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兴趣是幼儿认识科学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科学活动必须是符合科学的,不像语言活动、音乐活动,可以夸大,大胆想象,教学效果好,但科学活动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设计的内容是否合理、科学,而科学教育往往以科学探索活动为主,操作性强,幼儿能在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无所顾忌地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促使幼儿在操作中不断地开动脑筋,寻求答案。

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水平有限,有时单靠教师用图片讲解幼儿是不能充分理解的,这时,就需要借助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和动手操作来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如在组织幼儿讨论水的用途活动中,可以通过小朋友喝水、给蔬菜浇水、喂小动物喝水等亲身尝试,再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知道人、动物、植物都需要水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水的重要性。

二、将游戏作为教育的媒体,寓科技教育于科学游戏中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游戏中,幼儿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在愉快体验中学科学,效果更佳。我非常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尽可能利用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在认识沉与浮活动中,我们和幼儿寻找许多尝试沉浮的材料,先让幼儿试一试哪些材料是沉的?哪些材料是浮的?然后让幼儿想办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对物体沉浮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乐,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果好。

三、改进教学方法,幼儿积极探索

教学要充满活力,首先是要改进教学方法。要少用演绎式教学方法,多用归纳式教学方法。杨振宁教授曾说过:所谓 归纳式,是先抓现象,然后从这些现象中抽出其中的精神,再用基本的最深刻的原则来验证。它的特征是:不受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局限,鼓励发挥自己的新见解,思考问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鼓励进行移植和组合思维的直觉性、跳跃性等等。归纳法是进行探索的方法,它容易让人走弯路,但却是引导幼儿进行创新思维的教育方法,除此之外,还应提倡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活动式等教学方法。如在有趣的弹性活动中,先让孩子感受物体的弹性,老师给予孩子充分的玩中去感受,幼儿相互商量、讨论和操作着,最后老师总结归纳给孩子一个清晰的科学概念;接着尝试区分各种物品有无弹性,引导幼儿把自己所用的实验方法用恰当的语言归纳出来,最后让孩子在玩中自己说一说弹性带给我们的生活什么用处?这都需要孩子们在充分了解弹性概念的基础上中用语言归纳出来,这样教学才会充满创新的灵气

四、强调幼儿的参与,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是要看幼儿的自主参与能力。所有教学效果都是以幼儿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参与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可分为师生谈话、分组讨论、实物操作这三类活动。

1、师生谈话。包括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谈话及交流,这是师生平等参与的形式。在参与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可一问一答,也可以通过讨论或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合作,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这种形式有利于幼儿养成自觉思维的习惯,了解思维过程。如在

抛鸡蛋活动中,教师问:如果把鸡蛋从上向下扔,它会怎么样?幼儿答:它会碎的。于是教师分别向两个脸盆扔鸡蛋,教师又问为什么鸡蛋碎了,另一个不碎呢?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两个脸盆的不同,最后让幼儿积极地尝试并讲述实验过程并得出结论本来是一个很平常的问题,因为幼儿充分参与到了教学中,使得幼儿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使教学充满了生机。

2、分组讨论。这是以幼儿分组活动为主的形式,教师在活动中要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对幼儿的研究给予鼓励或肯定。在这一形式中,幼儿参与的机会更多了,他们可以围绕问题进行合作研究、分析,然后提出逐组的意见在全班讨论,同时对其他小组的意见进行评价。如在比较物体的长短的教学中,拿绳子为例让幼儿讨论,说一说怎样使两条绳子一样长,有的幼儿说:把长的掉一;有的幼儿说:把短的接上一”……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充分研究讨论的空间,幼儿也就在互相讨论中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物操作活动。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操作小学具等实物让幼儿共同参与的形式。在这样的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把幼儿所有的感官都调动起来,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参与形式。如在小班科学橘子的活动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运用摸、闻、看、尝等各种感官感知橘子外部和内部的特征,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幼儿把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发展其各种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是低层次的,由于受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教师应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并给予肯定,爱护他们长出的科学探索创新萌芽。教师也要适时追求自己的教学创新,是培养幼儿科学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只有在积极、轻松、充满科学的氛围中,给予孩子充分探究的机会,激发孩子科学探索欲望,那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就会充满新的生命活力,孩子们的科学探索意识就会进一步提升,充满生命力的科学教育中努力培养和创造科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姜红兵.探索与操作:对幼儿科学活动的激发[J]. 学前教育研究,2007.

[2]何玉瑜.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问题思考与对策[J]. 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3]李艳.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的三个误区[J]. 教育经验,2010.

[4]黄梅.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