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性结构游戏组织与实施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2

探索性结构游戏组织与实施的策略

李楠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爱弥儿幼儿园  浙江绍兴  312300

【摘要】探索性结构游戏是以结构游戏为基本形式的探索性活动,以结构游戏为基本途径、以探索未知为导向的探索性学习,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塑思维模式。本文重点探讨游戏设计、指导和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尝试梳理出策略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 探索性结构游戏  组织实施  策略

一、问题诊断

(一)游戏设计,目标不清

活动目标是创设探索性结构游戏环境、游戏内容、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幼儿游戏凭证。但是教师在实践中目标意识淡薄,不清楚小、中、大班幼儿幼儿究竟需要探索什么,导致游戏内容重复,各年龄段游戏缺乏难易程度体现,幼儿在游戏中也出现兴趣不足,无所事事的现象。如沙水游戏中,中大班都在搭沙堡。

(二)游戏指导,缺少技巧

教师对于探索性结构游戏的观察缺乏有效性,不知道怎么看,关注什么,也不知道后期该跟进什么,导致幼儿的游戏没有办法进一步推进一直停留在原地。

(三)游戏评价,方式单一

    幼儿游戏评价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是对幼儿游戏各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策略推进

(一)梳理关键经验,明确游戏目标

探索性结构游戏虽然是游戏,不同于集体活动开展,但是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有目标的引领,教师在游戏的组织、开展中才能有更加明确的行动方向。

1.梳理探索性结构游戏的关键经验

结合《指南》中科学教育的目标,参考张俊教授《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精要》,结合结构游戏特点,从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考、表达交流、设计制作能力这四方面,梳理大中小关键经验。

2.选择内容,落实目标

(1)内容来自于主题

新教材《游戏发展成长课程》、《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都关注课程游戏化。游戏成为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

选择教材中的主题进行游戏内容的确定,如主题《与沙有约》,主题目标定位为:

体验玩沙的自由的畅快,感悟数字世界的美丽与奇妙

感知啥子的流动性、可塑性和可变性,了解沙子与自然环境、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

大胆运用沙子创意制作和游戏,能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玩沙中的问题

教师结合目标定位创设引水游戏情境,在挖水渠、搭管道的过程中,幼儿发现沙与水,管道倾斜度、连接角度与水流之间的关系……并在过程中尝试用

(2)内容来自于幼儿经验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的。幼儿的经验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游戏内容的选择来自于幼儿的已有经验。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进一步探究,形成新经验。

如《花样轨道》游戏中,孩子们在前期建构中有连接轨道让小球顺利滚落到终点的经验,了解首尾相连的方法,但从未在墙面上进行过轨道的搭建。于是教师调整游戏场地与材料,利用吸音板墙面,进一步探索物体滚落与轨道结构之间的关系。

(3)内容来自于幼儿兴趣

《指南》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我教育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才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教师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生成游戏内容。

(二)优化指导模式,深化游戏内涵

幼儿游戏的不断发展与推进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从科学观察、准确解读、有效支持三方面来不断深化游戏内涵。

1.科学观察

观察幼儿的游戏,首先明确观察什么?怎么观察?结合游戏关键经验思考观察的内容。选取合适的观察方式进行观察,如时间抽样观察法、事件抽样观察法、参与式观察、非参与式观察等。通过合理的方式将观察到的要点进行记录,文字形式、列表式记录、影像记录等,随着孩子的不断发展,中大班的孩子还可以自主进行记录。

2.准确解读

在多次观察幼儿动作、语言的基础上,有指向性的结合《指南》、“PCK”理论等进行解读,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在明确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进行策略的助推。

3.有效支持

提供有效支持需要在幼儿原有游戏经验水平上进行助推。首先,需要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参与者、支持者。因此在游戏前,教师要创设游戏情景,思考游戏材料,并与幼儿一起搜集、寻找各种材料以保证游戏的正常开展。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除了是观察者的角色,也可以是指导者的角色。因此可以根据幼儿需要提供一定的帮助,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保证游戏的推进。游戏后的谈话提问,在帮助幼儿回顾游戏情景的同时,分享游戏中的问题,集思广益,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

教师指导时也需要注意,无论什么时候进行游戏指导,教师都需要关注幼儿科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能将自己的想法直接告诉孩子,这样孩子虽然轻松地得到了答案,但是却失去了自己思考机会与主动性,长此以往会限制幼儿思维的发展。因此可以多用启发性、开放性的提问来引发幼儿自主思考。

(三)多元评价体系,助推幼儿发展

1.多元评价主体

幼儿是游戏参与的主体,同时也是游戏评价的主体。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应该帮助幼儿进行评价,而不是替代幼儿进行评价。评价中明确幼儿主体,鼓励幼儿自主参与。

(1)幼儿主体,自主分享

儿童是游戏的主体,也是游戏评价的主体。让幼儿对自己的游戏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幼儿锻炼其反思能力,促进其情感、思维、自我、意识的多维度发展。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借助表格、幼儿表征、照片视频记录、幼儿自主交流等形式进行游戏中幼儿的自我评价。

(2)同伴主体,经验迁移

同伴互相评价,让幼儿尽可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与意见,在与同伴交流电过程中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可能会发现新的亮点,也可能对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对后续的游戏多维度调整提供更多可能。游戏中,借助谈话、投票等形式进行同伴互评。

(3)教师主体,问题聚焦

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评价,是以幼儿自评和同伴互评为基础。教师评级的过程是教师对幼儿自评、互评进行梳理,从中挖掘更多的问题,让幼儿思考,以引发幼儿深入讨论。师评的过程中也可以补充幼儿未提及的共性问题,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2.拓展评价形式

灵活调整评价时间,不局限于游戏后的集体讲评,关注游戏的动态发展,不同游戏阶段都需要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在助推游戏发展中的作用。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三个阶段处处存在着评价的时机,评价内容也不局限于口头提问的形式,各个阶段的评价中,借助多元载体,丰富评价的内容。

(1)游戏前诊断式评价——明确游戏内容

游戏前开展幼儿诊断式评价活动的目的在于了解、梳理幼儿对于游戏的已有经验,在幼儿游戏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幼儿计划,预设游戏的开展,明确游戏开展的内容。

(2)游戏中过程性评价——聚焦幼儿表现

探索性游戏需要在问题中不断推进。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评价,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幼儿游戏,根据反馈信息,帮助幼儿调整游戏状态,促进游戏发展。游戏中的评价需要利用多种方式来记录孩子游戏时的语言、动作、行为,从中捕捉游戏的亮点、发展点。根据评价内容,从观察实验、科学思考、表达交流和设计制作四方面进行记录与跟进。

(3)游戏后总结性评价——助力游戏发展

游戏后的评价在游戏发展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游戏后的评价主要是围绕游戏中幼儿的亮点、发展点,师幼共同梳理方法,解决问题,助推游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

[3]张俊.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精要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4]鄢超云.学前游戏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