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提质增效的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3

   落实“双减”提质增效的路径探讨

罗婷雯

贺州市新宁路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的提出体现了当代教育回归本真的呼唤,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增”与“减”的不断磨合,凸显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长足的进步努力。从我国当前教育发展实情来看,面对日益加重的作业负担与课外培训负担,为教育做“减法”势在必行,但是在减少作业的同时如何保证教育质量,这又对教师如何做好教书育人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增”与“减”之间保障学生全面发展,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本校为例,对落实“双减”提质增效的路径进行详尽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育;“双减”政策; 提质增效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目的就是要全面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问题。笔者认为,“减负”不仅关注如何“减”,更重要的是如何“增”,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更要理性、正确地认识“双减”,循序渐进,以“双减”为指向实现提质增效。

“双减”本身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对学校教育而言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从多方面作为抓手,真正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服务水平。因此,减负过程中最关键一环就是如何构建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把握好提质增效的正确方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从本校当前教育发展实情来看,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面临一些新的问题[1]。实施新政策之后,按照要求除了高考以外,其它考试大幅减压,且不得具有选拔作用,逐步弱化分数、排名以及升学率等指标,但由于尚未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究竟如何调整教学方案、如何优化课后作业,这给学校、教师乃至家长都带来新的焦虑。在课堂教学方面,创新哪些方法、应用哪些工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将“素养立意”目标落到实处;在课后作业方面,如何科学布置作业,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提质增效目的?在教师方面,怎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适应新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在学生方面,如何深度学习、有效学习,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效”,如何保持学习动机,如何实现创新发展?也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践行“双减”政策指明新的方向。本校从学生、教师、学校的层面做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

一、丰富课堂、作业以及考试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让学生“减”得开心。

从学生层面,我们学校的学生自觉性稍弱,“双减”首先应该面对的就是学生学习自觉性的问题。让学生快乐的学,有效的学,才是“双减”的目的。我们学校教师认真研读“双减”政策,把握立德树人根本方向,致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坚持让教育回归本质, 笔者认为课堂实施是落实“双减”提质增效的主阵地,应着眼三大焦点问题,将“素养立意”目标落地执行。

(一)是制定进阶式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原则,层层递进设计教学目标。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借助通过有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创造分层教学的机会。A层学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善于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与其他同学互帮互助;B层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学习态度较好,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与发展潜力,重在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C层学生相对学习成绩较差、学习能力欠佳,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综合考虑“教情”与“学情”,挖掘A层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潜能,鼓励他们自我挑战、自我超越,形成良好学科素养;B层学生保持学习动力,量身定做学习方案,明晰学习目标,逐步提升成绩;C层学生以夯实基础知识、调动学习兴趣为主,树立学习自信心,带领学生经历从低阶到高阶的学习与发展过程,落实“双基”,实现“双减”。美国著名教育专家杜威先生曾经说过,学生的学习经验往往是连续获得的。基于进阶目标导入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连续学习以及教师的连续教学均提出一定要求,让每个人在循环往复中掌握知识点,由低层向高层、由浅层向深层,建立逻辑关联,掌握相关概念,促进综合能力螺旋上升[8]。我们非常重视班级合作小组的组建,一年级的老师从入校就着手学习小组的组建,老师在深入了解每个孩子后的性情、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后,就科学合理的把A.B.C层的孩子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并科学组建成学习小组。例如我们一年级二班55个成员,成立了草莓、西瓜、香橙等14水果队,每个小组都有自己响亮的队名与口号,如“草莓草莓,舍我其谁,西瓜西瓜,人人都夸”。

(二)解决真实问题。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创设真实情境,基于任务驱动解决多元问题,在深度学习中发展高阶思维。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新时期教育教学活动要基于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开展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情”与“境”的交融中接受挑战,获得启发,在问题驱动下直击高效课堂,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保持乐学的持续动力。

(三)多元的学习性评价,树立 “评价即学习”理念,综合表现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在思维障碍处、学习困难处搭建“问题解决”或“活动规则”评价支架,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方式,实现“思维活跃,自主学习”,打造深学浅讲课堂,促进学生高质量“做事”,完成新知构建与迁移运用[9]

实施“双减”以来,我校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坚持把握“提质增效”原则,抓好课堂教育契机,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元策略,为每个学生创造学习、思考与讨论的机会,每节课提前预习,分组收集资料,为课上有效学习做好准备,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的热忱,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与认知能力。

另一方面,改变传统机械、单一的课后作业形式,重新权衡“作业数量”与“作业质量”的关系。我校尝试了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每日作业登记制度,统筹协调学生作业总量,鼓励并帮助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作业,力求不带作业回家。各学科老师们结合学生所在学段的身心特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为孩子们“量身订制”的作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跳一跳就能摘掉桃子”。针对教学知识与教学内容而设计分层作业:A类作业为必做题,涵盖基础知识;B类作业为灵活应用题,考察学生学习与探究能力;C类作业为拓展延伸题,锻炼学生创造力与实践力。除此以外,开放性、生活化、个性化的作业形式,能够成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作业价值,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

此外我们设计多样化的课后评价形式,充分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从学生发展特征出发,实施动态化、多样化、个性化的评价,通过作业评价与批改,帮助学生自我反思,主动获取知识,及时矫正作业,实现理解与生成。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多元主体的参与,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学生学习赋能。再则学校采用了各种灵活的评价方式,如游戏、报告、成长手册等,利用量化考核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学科素养和德行品质。坚持导向性、操作性、公平性以及发展性原则,坚持规范行为、注重规纪、养成习惯,助推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2021期末,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校以“五育并举”为导向,践行“兴趣比知识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信心比评价重要”的评价理念,以“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开展一、二年级学生综合素养测评活动,唱响了一曲喜气洋洋、其乐融融的无纸化测评的贺岁之歌。活动围绕“庆新年”设计了买年货,团圆饭、说新年、唱大戏、领红包等五个场景,以评星的方式,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测评,让学生在浓浓的“年味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作业形式和考试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兴致盎然,也一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学生学习欠缺自主性的壁垒,让学生在“双减”中获取最大能量。

此外,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后,面对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我校在减轻作业量的同时,也通过不同的形式给孩子们布置相应的活动作业和睡眠作业。通过打卡的方式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确保每周达到一定的体育运动时间,形成耐心与毅力,磨炼意志品质;同时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晚上应在22:00之前入睡,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个小时,通过睡眠管理与健康管理,为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二、夯实教育实践改革,提升教师业务能力,让教师“减”得舒心

   “双减”政策的提出,不仅是对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挑战,作为教师要从自我改变、自我提升做起,通过深度学习,做到脑中有“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则“双减”落地水到渠成[3]。

我校多年以来高度重视师资建设,学校专门针对教师队伍统筹规划培训工作,致力于打造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在执行“双减”政策过程中起到牵头作用,通过教师互帮互助,教师团队共同解读政策,研究教改,全面更新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其次,以教研促进课程改革,通过组织“一日一课一研”校本活动,各学科围绕“增”与“减”为课题,全面研究新时期教育教学提质增效方向及路径,通过推进“有效课堂”,分层布置作业,实现“一科一本”、“一组一品”,促进教师教学设计水平提升[4];再有,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在骨干教师带动下组织集体备课,聚焦教学阶段,课堂是践行“双减”政策的主阵地,教师要坚守课堂,向课堂要效率。基于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学校多方整合资源,秉承生本教育理念,坚持“五重”教学,即重学情分析,尊重差异;重学法指导,激发潜能;重教法设计,因材施教;重教程调控,因势利导;重学效评议,借势移人。通过变化课堂场景,激发小学生好奇心与探索欲,开设一系列体育活动、竞赛活动、自然生态活动以及社区实践活动等等,学校课程多样化,让学生既要“会做”,也要“会学”,每个人都能获得最适合的教育。本校的做法主要是课前通过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案修改、先听后上等一系列流程,发挥集体智慧,深化教学改革,探讨有效教学策略。课中通过教学监测,每周的“一日蹲班”,深入教学现场研究。校长带领教学、后勤、德育等管理者集体汇聚在某个班级,把发现的问题当现象研究,反观学校管理与决策,真正实现教育与管理深度融合。课后严抓管理评估,扎实进行作业质量监测与期末综合评价,助力“双减”落地。

另外,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完善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措施,将“双减”执行效果直接挂钩评优、绩效以及职称评定,吸引教师主动参与、主动变革。

三、学校搭建平台,为“双减”做坚实的后盾,让家长“减”得放心

家校社“三位一体”共育,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双减”不只是学校的事,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协作推进。首先学校通每学期“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可以零距离的接触孩子们在校一日的生活,与老师零距离沟通,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其次,我们还会不定期通过邀请专家进行家庭教育的讲座、培训,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提升家校共育的高度。

另外,学校多措并举举办各种活动,邀请家长和社区人员进入校园参与活动,如端午节,我们邀请家长与社区人员来校与孩子们一起包粽子,做香囊,“六一“家长与孩子一起秀厨艺,丰富的活动既增进亲子关系,也促进了家校社共同育人的良好建设。

最后学校高质量的课后服务课程,让家长放心。我们学校的课后服务采取基础性课后服务与兴趣拓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周一至周五的第一节课,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作业、预习、复习等,老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第二节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级班级社团活动,目前我们主要开设有航模、书法、合唱、舞蹈、篮球等三十余个社团,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激发了孩子动手又动脑的能力。例如,进入炎炎夏日,全国各地不时传来中小学生溺水身亡的案例,让人非常痛心。我校学生高俊飞小朋友就思考,怎样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防溺水知识牢记心间。于是他就与他爸爸一起设计了防溺水安全飞行棋,此棋集知识与娱乐一体,深受学生们的喜欢,在校与同学们玩,回家还可以与家长参与,拓展家校育人的广度。

总之,新时期学校教育应牢牢抓住“双减”方向,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玉友,綦文惠.我国中小学减负政策的基本共识与发展趋势[J].教育与经济,2022(1):3-10.

[2]何俊."双减"政策下中小学校管理改革:理念转变与难点突破[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4(2):6-10.

[3]缪步华."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9):125-127.

[4]宋昱增."双减"政策下中小学教学提质增效的思考[J].丝路视野,2021(12):88-89.

[5]戴维亮.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服务实施策略[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2(2):18-19.

[6]费红."双减"政策下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实践探索——白纸坊小学年级组层面的思考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12):14-16.

[7]刘莉莉.全链条推进"双减":让基础教育回归良好生态[J].中小学管理,2022(1):10-13.

[8]刘小珍."双减"政策下小学生的知识生成方式及其优化[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2(5):1-4.

[9]李新翠.英国中小学教师减负:历程、举措、成效及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6):112-120.

[10]赵士谦,梅晗.中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现状、偏差及治理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4(2):14-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