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白音哈尔金矿成矿地质及找矿方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2

内蒙古白音哈尔金矿成矿地质及找矿方向

贾永明

内蒙古苏尼特金曦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 苏尼特右旗  0112160

【摘要】白音哈尔矿区构造比较复杂,由区域内紧密褶皱和东西向断裂构造的次级构造组成。大型构造包括在矿区南侧通过的白乃庙大断裂、查汗敖包褶皱束、白乃庙褶皱束(分别位于矿区两侧)等。断裂构造不仅控制着该区岩浆活动空间展布方向,也控制着本区金属矿产的空间分布,其派生的南北向、东西向、北东—北北东向的次级断裂构造是主要的导矿、容矿构造。

【关键词】断裂;容矿构造;白音哈尔

  1. 区域地质

1.1区域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内蒙古中部华力西地槽与白云鄂博台缘坳陷带接合部位,南临白云鄂博—赤峰大断裂。构造线方向为近东西向,由紧密褶皱和断裂构成。

区域内矿产资源较丰富,已发现金属、非金属矿床(点)多处。金属矿种有铜、锰、金、铁等;非金属矿种有熔炼石英、萤石、石灰石等。已建有白乃庙大型铜金矿、白乃庙中型金矿、白音哈尔中型金矿、温都尔庙铁矿等。

2矿区地质与矿体地质特征

2.1地层

工作区内地层零星出露,分布在矿区边缘。

残留于华力西晚期石英闪长岩里的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白乃庙组第五岩段的残留体分布于矿区的西北部,出露面积较小;与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体呈角度不整合的第三系砖红色泥岩夹砂砾岩分布于矿区的大部;第四系洪冲积层沿较大沟谷发育。

2.2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比较发育,石英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在矿区内呈岩基状大面积出现,遍布全区。石英闪长岩分布在测区北部,斜长花岗岩分布在测区南部。石英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为含金脉体的主要围岩。

2.3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物理特征

矿区内磁性较强,磁性强度可达ΔT=50~300γ。异常的西部为新生代地层覆盖,东部为石英闪长岩分布,异常由中部的玄武岩引起,呈东西向分布。

地层的放射性伽玛值的高低与地层时代的新老关系不甚明显,背景值较高的主要是上元古界白乃庙群片岩段和上侏罗统大青山组。背景值较低的主要是下元古界温都尔庙群、上元古界白乃庙组结晶灰岩段和石英岩段。

该区岩体及脉岩的放射性伽玛值随时代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华力西晚期岩体的伽玛强度低于其它时期的岩体的伽玛值,伽玛值高低的变化受岩性的制约更为明显,一般按超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的顺序逐渐增高,反映出放射性与酸性岩的关系较密切,其主要原因是由岩石的主要  矿物成分及影响放射性强度的副矿物含量所决定。

地球化学特征

区域各种岩性含金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可以看出矿区内晚华力西期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体金丰度值高,相关元素含量亦高,是金的初始矿源层。

主要脉岩含金性特征,闪长玢岩、花岗斑岩脉中金含量较高,其它脉岩中金的含量低。

2.5矿体地质特征

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

2号矿脉(带)位于矿区中部,为半隐伏矿体,共圈定8个矿体,共探获(122b)+(333)金矿石量127.8万吨,金金属量7248千克,平均品位5.67×10-6。金工业矿体自南西向北东排列顺序为: 2-1、2-2、2号矿体(南段)、2号矿体(北段)、2-4号矿体,深部有2-5、2-6、2-7号矿体。其中2-2和2号矿体(南段)为主要矿体。2号矿脉分为南北两段,地表出露不明显或基本无出露,工程控制总长度约1750m,中间地段被第四系覆盖。矿脉走向30º-45º,倾向北西,倾角52º-70º。整个2号脉中,含金石英脉严格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含金石英脉在走向和倾向上都呈透镜状,扁豆状、串珠状,膨大收缩、尖灭再现现象明显。在其不同的深度也见有小的盲矿(化)体,虽然所见矿(化)体厚度不大,但也不排除深部变大变厚情况,这和已知矿体的地质特征类似(在走向和倾向存在尖灭再现、侧现; 收缩膨大等现象)。金富集部位是在产状变化处,特别是沿构造走向的追索中,断裂构造突然向东偏转,预示着前方品位变富,厚度增大。在倾斜方向上,倾角变缓处(所谓减压扩容处),矿体品位变富,厚度增大。

4号脉位于矿区北部,控矿断裂长2000余米,宽10—50米,走向近于南北向(356°),东倾,倾角83°—85°,在地表石英脉分两段出露,形成两个似透镜体,中间被第四系覆盖。其产状严格受断裂控制。南段长480m,北段长160m,水平厚度1—2m。在主脉上下盘见较密集的细小石英脉带,单条石英脉厚度在1—5cm,多数细石英脉与主脉平行,少数斜交,细石英脉之间距离1—3cm,岩石钾长石化、泥化。

2.6矿石质量

2.6.1矿石矿物成分

金属矿物主要以黄铁矿及假像褐铁矿为载金矿物,其它金属矿物较少,主要为铜蓝、黄铜矿、孔雀石、闪锌矿、方铅矿及微量自然金。黄铁矿呈自形—半自形晶,星散—稀疏侵染状。

脉石矿物主要以石英为主,长石较少,高岭石多沿裂隙分布含量很少。暗色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含量较少。

2.6.2金矿物特征

本区自然金主要以包体金和晶隙金的形式赋存于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内部或之间,未见裂隙金。所谓包体金是指自然金以包裹体的形式包含在原生金属矿物或非金属矿物之中,无交代现象,其形成时间与被包裹矿物基本同时或略晚于周边矿物。本批样品系采自氧化带,黄铁矿晶体内包含的自然金无交代现象,属于包体金;而假像褐铁矿包含的自然金对原生矿物黄铁矿来说仍属包体金;分布在黄铁矿与非金属矿物石英之间的自然金属晶隙金,假像褐铁矿与石英之间的自然金也归此类;非金属矿物(石英为主)内的自然金无交代现象,也并非沿裂隙金分布,属于包体金或裂隙金。由于光片不能分辩非金属矿物晶体之间的界限,所以不能区别二者,应用光薄片或扫描电镜解决。

分布于矿物内部及边缘的自然金共284粒,占金总颗粒数51%,总面积62.9%,而白音哈尔金矿区金属矿物平均含量为5.9%,说明自然金与金属矿物关系十分密切。

3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1矿床成因

(一)地层因素:各种研究资料表明,矿区内元古界青白口系白乃庙组火山岩的金平均丰度26.30×10-9(126件样品),为地壳克拉克值的5.4倍。矿区北部的上元古界温都尔庙群火山岩的金平均丰度为21.37×10-9(32件样品),最高者为360×10-9,而且在温都尔庙铁矿床底板围岩中见到有自然金粒,硫化物含量较高。上述地层选择性重熔。形成石英闪长岩的成岩熔浆的“母体”,提供了白音哈尔金矿床所需的一切成矿组分。

(二)构造因素:白云鄂博—赤峰—开源深大断裂(徐尼乌苏断裂)经过矿区,控制着本区岩浆活动的空间和金矿床的分布范围。其次一级或更次一级的近南北向、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为容矿构造,控制着矿体的形态、规模和产状。

(三)岩浆因素:岩浆在侵入过程中,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脆性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经构造运动形成容矿构造,后期与石英闪长岩同源的闪长玢岩脉、闪长岩脉及煌斑岩脉携带成矿热液沿构造裂隙侵入,成矿物质在有利部位沉淀、富集而形成矿床。

3.2找矿标志

1、以金为主的综合化探异常,尤其是浓集中心部位,往往有金矿(点)。

2、以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硅化等蚀变的断裂构造。

3、石英脉,尤其是砂糖状、褐色、灰色、乳白色、油脂光泽强的石英脉。

4、地表氧化呈蜂窝状、黑红色的褐铁矿浸染的石英脉。

5、徐尼乌苏深大断裂的次级或更次一级的近南北向、北北东向、北东向的断裂构造带内,寻找同类矿床。

参考文献

[1]  陈国达.1979.从地壳演化规律看多因复成矿床.湖南地质学会会讯,2:1-22

[2]  陈怕林.2001.从一成矿构造动力学探讨脉状金矿深度.地质科学,36(3:)38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