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良好阅读环境,支持幼儿自主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7
/ 2

创设良好阅读环境,支持幼儿自主阅读

蔡少霞

莆田市涵江区江口中心幼儿园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适宜的物质环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增强幼儿主动活动的意识,从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阅读材料、环境因素以及认知和情感因素,而环境因素对幼儿阅读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布置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幼儿感知事物的特征,创设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环境。阅读区环境作为幼儿园早期阅读的隐性课程,能对幼儿阅读心境、阅读态度、阅读行为和阅读意识等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幼儿教师应致力于打造支持性的阅读环境,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自主,鼓励幼儿自主阅读、主动吸纳,在提升幼儿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一、自主性阅读环境的特质

1.温馨、童趣,具有召唤性

阅读区环境应具有召唤性,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巧妙使用色彩适宜的地垫、地毯、靠垫、小沙发等质地柔软的物品进行布置,让幼儿的阅读环境更加舒适、温馨。教师还可以适当投放一些小玩偶,或者恰到好处地摆放一些小型盆栽,使阅读环境富有童趣、引人入胜,能召唤幼儿主动进入阅读区阅读。此外,若阅读区的空间充足,还可以布置一些小帐篷、私人空间等,满足幼儿寻求安全感、喜欢小空间的心理需求,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2.宁静、雅致,具有适宜性

阅读环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发展、活动方式等,具有适宜性。例如,阅读材料的投放要适合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水平,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不同年龄特点提供不同的图书;环境的创设要尽量减少干扰因素,满足幼儿安静阅读的需要;阅读区提供的桌椅、书柜、图书摆放等高度要与幼儿的身高相匹配,便于幼儿取放,确保幼儿能以舒服、健康的姿势进行阅读;阅读区环境还要考虑色彩的适宜性,结合班级环境创设的主色调,参照“CCS色相环”(一种图形排列的色相光谱)进行色彩的合理搭配,选择色调和谐统一的装饰物进行装饰,各种地垫、靠垫、抱枕等装饰物的色调不能太杂,色彩不能过多,要使阅读区整体呈现出整洁、雅致、安静、温馨、舒适的格调。

3.自主、互动,具有开放性

要为幼儿营造自主、共享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支持幼儿在阅读区的自主阅读和自主游戏,具体表现为:时间的开放性、图书取用的开放性、游戏的开放性和互动的开放性。时间的开放性是指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入园后的晨间活动时段、午餐的餐后活动时段、区域活动时段等自主选择时间进入阅读区,展开自主阅读与游戏。图书取用的开放性是指教师允许幼儿自主取用区域内任何一本自己想看的书。游戏的开放性是指幼儿在阅读区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并创生游戏,如大班幼儿在阅读《别再多管闲事了,波兹》绘本后,对于“该不该管闲事”产生了不同的观点,教师捕捉幼儿的不同观点,并由此生成了辩论游戏“多管闲事好还是不好”。阅读区环境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环境的互动性,即环境可以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互动、阅读表征等。如根据小班幼儿的阅读特点,将墙面做成磁性故事背景,小班幼儿可以一边移动磁性板角色卡,一边讲述或创编故事。又如可以在墙面张贴一些幼儿能够识别的自主阅读规则,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材料的互动性,可以提供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图书、卡片、手偶等,支持幼儿在阅读中、阅读后进行互动交流;三是人员的互动性,提供互动性的空间,如提供同伴共读的双人椅,多人围坐的小圆桌等,能有效引发并支持幼儿的语言交往、人际互动。

二、自主性阅读环境的创设

1.科学选择阅读区域空间

为保证幼儿拥有安静、明亮、舒适的阅读环境,阅读环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采光度、安静度、区域位置等多方面因素。第一,要尽量将阅读区安排在靠近窗户、采光通透的区域,保证幼儿阅读时能够光线充足,同时提供遮阳窗帘,避免阳光过强对幼儿的眼睛造成损伤。第二,与表演区等相对喧闹的区域隔开,确保安静的阅读环境,为幼儿营造专注、有序的阅读氛围。第三,根据活动室面积的大小以及班级幼儿的人数,合理规划阅读区的空间大小,确保能同时容纳56名幼儿同时进区阅读,且不拥挤,彼此之间不会造成干扰。第四,要有区域感,幼儿对围合式的、区域感强的阅读环境比开放式的、无围合的阅读环境更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前者更加安静,不易被打扰,且更有安全感与温馨感。因此,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玩具柜、图书架等,将阅读区域进行适当围合。

2.投放丰富充足的设备、材料

支持性自主阅读环境的创设需要投放丰富的设备材料:一是家具类,包括书柜、书桌、椅子、小沙发等。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36岁幼儿的身高标准,男生身高94.9厘米~111.7厘米,女生身高94.1厘米~111.3厘米,所以阅读区中的座椅、书架、书桌等高度要注意与幼儿的身高相适应,书架的平均高度为70cm,便于每位幼儿自如地取放图书。二是饰品类,包括地垫、坐垫、靠垫、地毯、抱枕等,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氛围,有利于缓解长时间阅读带来的疲劳。三是电子产品类,如点读笔、小音箱、耳机等。年龄越小的幼儿,注意力越容易转移,专注阅读的时间越短,因此在阅读区借助有声书、点读书、故事机等多元的视听阅读材料,能调动幼儿通过听觉、视觉,获得丰富的视听体验,满足幼儿的视听需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四是书写材料类,应提供不同色彩、粗细、材质、大小的纸笔,便于幼儿进行阅读后的表达表征。五是修补工具类,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提供胶带、胶水、儿童剪刀等工具,支持幼儿及时修补损坏的图书。

三、绘本选择

儿童是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中进行学习的,除了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舒适的阅读环境外,阅读区的绘本选择和投放直接关系到幼儿是否喜欢阅读、是否愿意自主阅读。教师需要在绘本的选择上把好第一道关,真正激发幼儿的自主阅读,让幼儿遇见适宜的绘本。

1.适宜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偏好,因此阅读区的绘本必须针对幼儿的阅读偏好与特点进行选择[1]。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特点(见下表),针对性地投放绘本。如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添置了有声书、洞洞书、触摸书、胶片书、立体书等不同类型的玩具书,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根据中班幼儿喜欢阅读富有戏剧性故事内容的需求,投放《我的幸运一天》《狼大叔的红焖鸡》等语言幽默、情节跌宕起伏的绘本;根据大班幼儿喜欢现实和超现实题材的阅读需求,投放具有创造性和科学性特点的绘本,如《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可以引发幼儿转换角度思考问题,《揭秘垃圾》《揭秘交通工具》等科普类绘本能将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现实生活进行对接。

2.配合主题开展

通过观察与实践,我们发现幼儿在不同的时间周期会对不同的话题产生探索兴趣,尤其会更加关注当下班级开展的主题生成内容。因此,支持性阅读环境中要提供与主题内容相匹配的绘本,有效满足幼儿当下的阅读需求,为幼儿经验的拓展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在中班上学期“中秋月儿圆”主题中,教师在阅读区投放了《中秋节快乐》《14只老鼠赏月》《看呀看呀看月亮》等绘本,拓展幼儿关于中秋节和月亮的经验。在下一个主题“我们都是好朋友”开始时,教师及时调整绘本,投放关于社会交往的绘本,如《小老鼠和大老虎》《威利和朋友》《南瓜汤》《拉拉手还是好朋友》等。实践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积累,并逐步形成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主题阅读的书目清单。

3.形式丰富多元

阅读区的绘本应具备形式多元、主题多元、内容多元、发展多元的特点。首先,文学核心经验是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因此,阅读区的绘本选择应注意文学形式的多样性,投放诗歌、散文、故事等不同文学样式的绘本,幼儿通过绘本阅读可以感知不同体裁的文学语言,获得理解与运用文学语言的图式和丰富文学语言欣赏的审美体验。其次,阅读区的绘本是跟随课程主题、探索主题、时令季节的变化而不断更替的,因此从一段时间来看,阅读区的绘本应具备主题多元、内容多元的特点。再次,阅读区的绘本可以涵盖语言、社会、科学、健康等不同领域,涉及自我认知与同伴交往、文学想象与创造、科学认知与探索等,使幼儿通过绘本能触摸到未曾到达的时空,感知绚烂多彩的世界,获得不同领域的发展。

四、绘本呈现

绘本作为阅读区中最重要的阅读材料,其呈现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关注度和使用频率。因此,教师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绘本的特点、绘本投放时间的长短等,合理调整绘本的呈现方式。

1.整齐有序,呈现封面

为了吸引幼儿自主阅读,阅读区的图书陈列必须一目了然、整齐有序。实践中,教师常选用高度为80厘米~100厘米、外侧隔板深度为10厘米的层级书柜来陈列图书,这样每一本图书都能直立起来,且能露出图书的名称和大部分封面的画面,方便幼儿快速寻找自己需要的图书。此外,还可以根据区域空间的特点,运用悬挂式的书袋陈列图书。考虑到幼儿身高和取放方便,书袋的悬挂高度上,小班不高于1米,中班不超过1.1米,大班不超过1.2米。同时,为了帮助幼儿养成不乱扔乱放图书、阅读后将图书放回原位等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在图书封面的左上角和书柜上,以图形、数字、点卡等方式进行标记,便于幼儿阅读后自主归还、整理图书。

2.分类陈列,归类摆放

为了满足幼儿多元的阅读需求,阅读区的图书投放必须多元,若这些绘本随意陈列,则会影响幼儿的使用率和阅读率。因此,教师可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陈列绘本:一是根据图画书和当下课程主题的关联程度进行分类,包括主题拓展阅读类、其他类两个类别,且主题拓展阅读类陈列在最为显眼的书柜上;二是根据图画书使用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陈列,包括常规阅读类、有声阅读类,其中有声阅读类包含有声书和点读书,一般摆放在小竹篓、小盒子里,以便于相关配套材料的使用与管理。

3.重点推荐,特殊陈列

在每个课程主题下,根据幼儿主题经验积累的需要和阅读兴趣,班级通常会生成重点推荐的共读图书。为了使这些重点推荐的图书受到幼儿的重点关注,常运用特殊陈列的方式,如借助铁艺置物架、木质三脚架等将其陈列在小桌子、重点图书推荐区等显眼位置,并确保这些图书的封面能够完整呈现。

儿童的自主阅读需要支持性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氛围,我们应在实践中基于园本、班本、生本的实际,不断探索支持性自主阅读环境,有效促进幼儿自主阅读的意识、习惯、能力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儿童立场”。 愿孩子们在阅读中滋养心灵、在书籍中寻找快乐。沐浴在书香中,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希望阅读能成为我们每天和孩子的一种交流、一种默契、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