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该如何治疗

/ 2

多囊卵巢综合征该如何治疗

杨慧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624599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临床较为常见,属于妇科内分泌病症的一种,该疾病的发病因素较多,主要为多因素共同作用致病,内分泌失调为主要表现,另外患者多存在雄激素分泌过多、卵巢多囊性变化、排卵功能障碍等表现,对其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方法较多,是目前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重难点问题。那么多囊卵巢综合征该如何治疗呢?本文对相关治疗方法进行介绍。

  1. 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妇科疾病,是青春期女性不孕的主要病因,进而对妇女一生产生持续性的影响。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闭经、肥胖、面部痤疮等,部分患者伴随不孕,卵巢存在多囊变化情况,且不同患者的表现有所不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体质特征女性的发病率有所不同,其中育龄期女性约5%~10%,瘦弱不孕者多患有该疾病。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不孕症的发病率约7%~10%,多为排卵障碍引发,而多囊卵巢综合征约占其中的50%~70%,且近半接受辅助生育技术治疗的患者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另外,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但对患者的生殖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代谢功能的影响较大,胰岛素抵抗是其常见表现,极易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子宫内膜癌等。且还可能导致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脂肪性肝病等并发症,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疾病问题。

  1.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原因
    1. 遗传因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家族聚集性的特点,是一种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因此,遗传因素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研究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为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或者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家族中疾病发生率较一般家族的发病率更高。但是其主要致病基因尚未得到证实,所以该疾病也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引发的疾病。

2.2环境因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存在一定的关联。研究证实,地域、生活方式、营养等均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易感因素。环境中的某些物质通过一定方式进入身体,导致人体激素代谢失衡、紊乱。因此,环境因素是高危致病因素。环境中双酚基丙烷等物质极易扰乱卵巢及机体代谢功能,进而引发多囊卵巢综合征。除此之外,针对女新生儿,在其娩出前,处于高雄激素的子宫环境下,其成年后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概率更高。

2.3炎症因素

21世纪初,相关学者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指标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CRP水平较高,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病症。也有相关研究指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大量慢性炎性因子,卵巢中存在淋巴浸润情况与大量巨噬细胞。另外,通过胰岛素增敏剂进行治疗后,机体内血清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因此炎症也是主要致病因素。但是目前尚未明确具体指标炎症细胞因子,仍需深入研究。

2.4肥胖

肥胖主要指体质量指数≥25,导致肥胖的主要因素包括饮食不当,进食高糖、高热量食物较多,导致体循环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对血清中胰岛素浓度造成影响,最终引发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机体中脂肪组织功能紊乱现象严重,导致脂肪因子分泌蛋白量增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造成影响。

2.5高雄激素分泌

高雄激素血症的高雄激素环境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基本特征,卵泡的成熟与发育受到直接影响,多伴随卵泡闭锁情况,因此卵巢的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机体中的睾酮、雄烯二酮为常见雄激素,在外周脂肪组织中,雄烯二酮极易转化产生雌酮,所以机体中的雌二醇水平较低,激素水平处于紊乱状态,极易导致机体分泌大量的垂体促黄体,卵泡雌激素受到雌激素的负反馈作用,导致其分泌量明显减少,且雌激素水平提升。卵泡受到卵泡刺激素少且雌激素多的影响,导致卵泡生长发育处于停滞状态,出现排卵障碍、卵泡成熟障碍等,进而引发多囊卵巢综合征。

  1. 多囊卵巢综合征该如何治疗
    1. 常规治疗

环境和肥胖因素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十分必要,戒烟戒酒,坚持运动锻炼,确保饮食合理,严格限制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确保体质量处于正常区间,同时控制血脂水平,强化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对性激素的产生进行抑制;同时,辅以近期调整,促进排卵,缓解疾病相关症状,建立良好受孕条件,且有助于减少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

3.2调节月经周期

首先,药物治疗。以避孕药为主,该药物较为常用,其作用在于将月经调节至规范时间段,有助于抑制黄体生成素的分泌,进而使雌激素的分泌量得到降低。同时能够使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得到提高,游离睾酮明显减少,相关症状也会得到显著缓解。目前常用药物包括达英-35、妈富隆等。以上药物的主要成分均为孕激素、雌激素,有助于降低雌激素,其中达英-35的应用频率较高。

其次,孕激素后半期的治疗方法,在月经的后半期采用孕激素进行治疗。但是青春期患者并不适用该治疗方法。采用孕激素能够加快子宫内膜的收缩,对月经周期进行调整时,实现对子宫内膜的保护。孕激素能够有效抑制黄体生成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排卵的恢复。主要药物为地屈孕酮、黄体酮等。

3.3抗雄激素治疗

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雄激素水平高的情况,使用醋酸环丙孕酮治疗具有良好的作用。该药物为17-羟孕酮类衍生物,由人工合成,抗雄激素活性非常强。达英-35是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药物。月经周期第3~5天口服达英-35,每日1次,每次1片,连续服用21天,可在每日晚上睡前服药,安全性更高。停药后在下次月经周期仍采用上述用法用量,共进行3~6个疗程的治疗。如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雄激素水平未得到降低,需要采用其他药物治疗。螺内酯也是常用的治疗药物,能够有效减少雄激素,服用方式为口服,剂量为20mg,每日服用3次。

3.4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治疗

调查显示,约1/3的患者合并胰岛素抵抗。其多数患者合并脂代谢异常情况。肥胖患者中较为常见,以胰岛素增敏剂治疗为主。二甲双胍具有理想的降血糖作用,可强化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颗粒细胞功能恢复,同时对于控制体质量,恢复月经周期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二甲双弧也是目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一线药物,在临床应用频率较高。格列酮也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对于改善卵巢微环境作用明显,是控制胰岛素抵抗的有效药物。另外,该药物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情况,减少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

3.5促排卵治疗

针对具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如果雄激素处于正常的范围,胰岛素抵抗改善理想,应接受促排卵治疗。使用药物包括氯米芬、来曲唑等,其中氯米芬是促排卵治疗的首选药物,可以使细胞内受体数量减少,促进激素释放,使卵泡刺激素水平得到升高,为卵泡的发育提供保障。来曲唑也是目前常用的一种药物,与氯米芬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能够促进卵泡发育,改善排卵功能。

3.6手术

针对药物治疗效果无效患者,多需要采用手术治疗,主要通过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技术实现,常用方法包括激光打孔、电凝打孔等。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患者易于接受。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情较为复杂,临床治疗应充分结合患者病情、病因等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以保证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