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炎的优点有哪些

/ 2

中医治疗胃炎的优点有哪些

肖子东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八步镇中心卫生院   625000

胃炎是消化科高发、常见疾病,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胃黏膜炎症或慢性、急性病变,涵盖诸多类型,如萎缩性胃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等。临床治疗以西药对症治疗为主,但整体疗效欠佳,且长期用药极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不利于患者恢复。中医治疗胃炎历史悠久,积累大量经验,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势。本文对中医治疗胃炎的常用方法及有点进行分析。

  1. 胃炎的病因

中医学相关理论认为,脾胃对于机体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气血是生化的源头,与脾胃密切相关。而日常生活中脾胃虚弱、饮食不洁等极易引发胃部疾病,同时受到情志不畅等因素影响,也会导致疾病出现,在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严重影响患者气机,导致胃失和降,进而引发疾病。该疾病的病位在胃部,同时与其他脏器也存在密切关系,如肝脏、脾脏等,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分析,主要为中焦气机下降、脾胃升降等。胃炎的发病和饮食不当导致的脾胃受损、思虑伤肝、运化异常、纳将受阻及气机失调等关系密切。另外,胃炎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且通常患者的病程较长,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浊毒是主要指标因素,也是导致病情迁徙不愈、反复出现的主要原因。多数医家认为该疾病的病机在于气运行不畅,病情的进展可影响其他脏器功能,如肝脏、脾脏等。

  1. 中医治疗胃炎的优点及方法

中医治疗胃炎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安全性高、治疗的同时调理胃脏,辨证施治等方面。对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时,能够减少药物对患者其他器官组织的伤害,机体通常不会对中药产生依赖性。治疗胃炎的同时还可以调理胃脏功能,减少疾病复发风险。而西医治疗药物大多是固定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时,以辨证施治为主,能够结合患者病因、病型进行针对性治疗。

中医治疗胃炎历史悠久,积累诸多经验,该疾病归属“胃脘痛”、“胃痞”等范畴,致病因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根据患者病因、并未及症状体征情况,可划分为多个证型,针对不同证型患者,进行辨证施治,治疗效果确切。根据胃炎的发病类型、症状表现等,中医将其分为多个证型,具体包括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肝胃不合、脾虚气滞、胃络瘀阻、浊毒内蕴等。

2.1中医辨证治疗

从瘀论证。饮食不合理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且多数患者均存在阳气下降、脾胃失调、情绪不畅等情况,极易引发淤血,在病情不断进展的作用下发展为慢性胃炎,具有包括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损伤积瘀等证型。采用中药药方血府逐瘀汤及活血化瘀疗法进行治疗效果确切。通过使用相应的活血化瘀药方,能够促进胃黏膜相关功能的恢复,改善周围血供情况,并且可以提高吞噬细胞的能力,保证局部炎症的全面吸收,使胃部固有腺体再生,且可以有效抑制体液免疫,有助于强化其细胞免疫力,促进前列腺素的分泌,进而促进胃黏膜的恢复。

从痰论证。诸多医家认为,痰液也是导致胃炎发生、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对原因展开分析,主要为脾胃运化功能降低,使患者体位水谷精微消化、吸收等相关功能发生异常,受到以上因素影响产生痰饮。出现合一情况后,患者机体脾胃功能明显衰退,且失调严重。具体证型以痰热瘀阻型、湿痰阻胃型等为主。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各证型的体征、症状表现,湿痰阻胃型以胃胀痛等表现为主,且反复性较强,多伴随恶心呕吐症状,食用刺激性较强食物后,患者症状明显加重,以舌质淡红、脉弦滑为常见表现。目前常用方药为香砂六君子汤,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效果确切。针对痰热郁阻型,该证型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腹胀、胃部灼痛、口苦等,多伴随明显的大便不畅、呕恶苦涎、泛酸等症状,舌苔黄腻、薄,舌质偏红。目前常用方药为调中和胃汤,具有中和脾胃、止呕降逆的功效。针对寒痰中阻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胃部持续疼痛、腹胀等,痰为清水样,舌苔白腻且薄,脉象缓沉。对患者采用四逆汤、胃导痰汤进行治疗具有补益脾胃、化痰祛湿的功效,治疗效果理想。

从湿证治疗。胃炎的发病和脾胃密切相关,“中焦生湿”这一说法在中医治疗中十分常见,湿毒是引发炎症反应的危险因素,从湿证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效果理想。具体方法包括清热化湿、理气化湿等。中医治疗遵循祛除湿邪、苦温燥湿的原则。另外,治疗阶段应结合患者病情、病型辨证施治。从湿证治疗,常用方药为清中化湿汤,具有祛湿除热的功效,治疗效果确切。

2.2穴位埋线法

穴位埋线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中医疗法,主要指将羊肠线买入皮下组织或深层,利用其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方法包括穿刺针埋线、切开埋线、三角针埋线等。埋线多选择肌肉丰厚部位,如腰腹部,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后,肌肉合成代谢提升,分解代谢下降,进而提高肌肉的营养与代谢,因此对胃炎等疾病治疗效果确切。胃炎穴位以主脾胃穴位为主,如胃俞等穴位,中脘穴为胃募穴,至阳穴为振脾胃合穴,穴位埋线具有健胃强体的功效。在心经中的内关穴位对全身血脉具有良好的气机疏泄作用,有助于改善胃炎患者的瘀阻症状,促进气血通畅。

2.3穴位推拿法

对患者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时,对其脾胃俞募穴进行按揉有助于调节其脾胃功能,进而强化机体抗病能力与免疫力。其中中脘穴为募穴,对其推拿作用明显,能够达到清热解毒的目的,且对急性胃炎患者采用该方法治疗效果理想,按摩相应的穴位达到补虚目的。足三里也是常用穴位,对其进行按摩推拿具有健脾补气、调血活血等功效,对虚证的补益作用理想。例如,对足三里、大巨穴、中脘穴进行按摩,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胃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可导致患者胃酸分泌增加,进而引发胃部不适、反酸、烧心等表现,通过按揉相应的穴位,能够有效改善症状。足三里为人体胃经穴位,也是多气多血的经血,按摩该穴位治疗胃部疾病效果确切,能够缓解胃部不适症状;按摩大巨穴具有健脾理气的功效;中脘穴在人体肚脐正中上四寸,按摩该穴位,有助于改善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状。目前该中医疗法在浅表性胃炎中应用频率较高,对萎缩性胃炎采用该方法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实际应用具有局限性。

2.4穴位注射法

该治疗方法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主要指中药注射治疗,选择胃俞、足三里、肝俞等穴位,通过药物注射,有助于改善胃炎患者的相关症状,促进胃肠上皮细胞、胃黏膜等组织功能的恢复。该方法与针刺相同,能够兴奋多种感受器,产生针感信号,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常用药物为当归、黄芪注射液等,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理想。

2.5针刺疗法

针刺是一种以中医经络学说理论为基础,通过针刺对经络腧穴进行刺激,达到调节气血阴阳、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中医疗法。近年来,针刺作为一种安全、绿色、疗效理想的自然疗法,因其独特疗法及临床疗效,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应用频率较高。对胃炎患者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可选择足三里、天枢、中脘等穴位,配穴遵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取穴,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在针刺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下,能够通过调节神经功能使紊乱的胃肠功能得以恢复,改善胃肠痉挛等症状,同时能够调节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具有促进胃黏膜细胞代谢的作用,使受损组织得到恢复,多选择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等穴位进行针刺。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胃炎以治本为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措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治疗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