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经济良性循环问题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8
/ 2

财政经济良性循环问题解析

魏汾,彭静,易聆钰

四川大学财务处 61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财政收入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近些来,我国将经济发展的重心由经济增速转移到了打造国内循环与国外循环体系中。国内循环体系的建设需要财政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陈述经济良性循环的定义,阐述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可以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财政经济;良性循环;问题;

改革开放政策有效地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量已跃居全球第二。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下一阶段,需要树立新的目标。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就是新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在不断地不断地增加,但是很大程度是靠地皮财政在维持。没有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这样的情况存在的极大的风险。政府的引导资金投入不够合理,无法在当地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无法给当地带来足够的财政收入,导致地皮财政所占的份额愈来愈大。本文针对财政经济良性循环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含义及问题

(一)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含义

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如果定量的评价,需要财政经济的综合指标达到一定的水平。如果要定性地查看,那么应该是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财政收入的增加,财政收入将税收合理地分布到优势产业当中,帮助经济进一步提高。经济良性发展包含着四层含义:一财政综合指标达到一定的水准;二是财政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根据经济水平制定的税收等政策,在保证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收取税收。两者最终的目标应该是相互促进;三是财政与经济的之间是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四是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离不开一支高质量的运营团队。

(二)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存在的问题

财政良性循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接下来将一一的列举。

1.财政筹资缺位。非财政筹资超过了财政筹资,导致财力过于分散,且资金掌握在个人手中,使得预算内财力严重不足,市场资源分配不均,经济难以健康向上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实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部门职员都在争抢社会再分配的权力。很多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放弃自己手中的权益,导致财政的财力更加薄弱。这样的情况形成了财政多层分配的局面。很多税收最终并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当中,甚至有一部分税收还要返还给当地部门。我国并没有建立稳定的税收增长机制与财政支出保障机制。因此,财政难以满足财政支出持续增加的需求。各级部门将额外收费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渠道,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机构设立额外的收费项目,大大的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这样的行为也扰乱了国民收入分配的秩序。

2.非生产性财政支出严重挤占了生产建设投资资金。各个部门不断的招收人员,经过多年的沉淀,导致如今各层机构的工作人员冗余的情况,严重地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分配。截止目前,该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改善。这样的情况多次发生,每次精简之后又会出现,治标不治本。最夸张的状况就是,有些地方政府需要拿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财政收入支付政府员工的工资。甚至某些地区的财政收入已经难以覆盖政府员工的薪资。这种情况严重的威胁了经济的运行状况,政府无力调控市场,长期处于自我运行状态的市场,很可能将社会资源集中在某一行业,一旦该行业遭受打击,当地政府甚至会面临破产的风险。

3.财政资金投资不合理。对于生产建设投资大多是采用上级政府或部门追加投资的策略。这种策略最初的构想是当地政府自行将生产建设项目搭建起来,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可以向上级申请援助。本地区的建设项目繁多,政府没有足够的经历去进行仔细地审查,对于长期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因此,地方自行建设困难重重。很多项目可能是上级政府指派或者是其他特殊工程,当地政府会首先将目光集中在这些项目,增加了财政资金分配的随意性,导致经济发展受限。投资不合理,导致了财政资金的大量浪费,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除此之外,很多地方政府还喜欢修高楼大厦,修建得十分奢华。对于人民急需的项目以及推动经济发展的项目视而不见。这样的情况很难实现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

4.区域生产布局的紊乱与生产要素的无序组合。区域生产布局紊乱主要是由于经济的野蛮发展造成的,没有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例如水塘可以养鱼,但是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要修桥铺路,或者是填埋种植农作物。严重的破坏了自然的适应性,浪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当地的政府只管将企业聚集起来,没有考虑到企业的类型,无法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供应链,难以实现聚集效应,没有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这样的操作反而降低了很多核心企业的竞争力,使得很多良性企业由盛转衰。

二、财政经济良性循环问题解决方案

(一)完善财政职能

在财政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大财政的思想观念,将财政收入纳入经济发展政策的考量范围内。不再将两方面进行独立的考量。作为国家调控市场经济的手段,财政部门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职能范围,清楚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在调控过程中要将经济发展与良性循环放在首要位置。为各地区打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国家从面上要建立完善的财政监督机制,可以采用财政、计划、金融三方面监督的策略,给财政调控的实施增添一份保障。

(二)加快财源建设

一个地区能够实现财政的良性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支柱性产业,这是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以苏州为例,苏州最强的依然是制造业。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25%。创新能力也非常突出,高新技术企业数全省第一、全国第五。境内A股上市公司高达144家,居全国前五。科创板上市公司20家,居全国前三。随着苏州财政良性的循环的建立,逐渐的积累优势产业,可以为财政提供足够的税收,而税收又可以反哺优势企业,使得企业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针对这一情况,要对当地的企业进行改革,改革方法如下:一是树立效益意识,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实现扭亏为盈;二是促进高质量农业发展。通过机械化智能化实现农业产值的增加,夯实财政地基。三是强化当地优势产业。地方可以给予优势产业扶持,并且进行招商引资,招揽优势企业的上游下游企业,帮助其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使得企业成本大大地降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四是培养外向经济财源。简单解释就是培育出口企业,引入外来资金,也能够为地区财政作出贡献。加快财源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财政资金投资不合理与区域生产布局的紊乱与生产要素的无序组合的问题

(三)强化税收征管

加强收入征管,防止财政资金外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行为。要对税源进行严格的统计,保证各个税源依法纳税。广大财税人员要树立其有税必收的观念。从国家层面明确税收渠道,给广大财税人员提供明确的税收指导。要厘清地方政府与国家财政的关系,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财政资金的分配。为了能够完善税收管理制度,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应的法律,为税收管理提供监管指导。加强税收征管可以有效地解决财政筹资缺位的问题。

(四)优化支出结构

要对财政支出进行改革,实现财政支出的结构优化。优化过程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保证工作人员的薪资发放;二是要保证政府的基本支出方向,包括农业、教育、高新科技等;第三是要对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包括控制非生产性支出,控制政府工作人员数量,控制各种补贴行为;第四是要保证提高财政生产建设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非生产性财政支出严重挤占了生产建设投资资金的问题

三、总结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政府财政需要实现良性循环,针对财政循环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操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居安思危,采用恰当的手段剞劂财政中潜在的问题,同时要加大财政收入的监管力度。财政是市场经济的调控者,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有财政建立良性循环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山. 如何实现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J]. 人力资源管理,2017(9):398-399.

[2] 刘世刚,栾梅. 浅议财政经济良性循环[J]. 商场现代化,2010(8):162-163.

[3] 徐丽萍,王东海. 当前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