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设计与安全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9
/ 2

机械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设计与安全技术

李文军

身份证号:410781198410291234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的种类不断增加、功能逐步更新,已经成为现代化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机械电气设备在体现高效、便捷特点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安全问题和隐患,成为安全生产工作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既关系到到企业的稳定发展,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多个安全管理的制度及措施,并大力推动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有效降低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关键词:机械电气设备;可靠性设计;安全技术

引言

对电力系统来说,设计工作必须遵守现代化和多样化的工作原则,必须准备理想的计划。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保证后,必须分析机电系统的影响因素,解决问题,提高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优化整个操作系统。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和效率,必须实施电气安全管理系统,以有效地管理整个电气系统,优化生产和控制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但是,目前大多数行业使用的机电安全管理系统仍处于控制初期,电路很复杂。所有类型的事故经常发生在工作和开车过程中,这有潜在的安全风险,限制了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1影响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因素

1.1设备检修

设备维护是机械设备应用的关键环节。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机械设备维修计划,设备在使用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机械设备由多个零部件组成,每个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不同。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零部件磨损。如果磨损的零部件无法更换,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将存在重要的安全风险,并且由于零部件的磨损,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精度和稳定性将大大降低,甚至导致生产加工的产品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危及设备的市场销售,造成公司重大财产损失。因此,相关人员在维修时必须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规格制定维修计划,并按时对设备进行维修。如果零件本身损坏,应在第一时间更换,以确保设备能够长期运行,进而确保机械设备制造产品的质量。

1.2工艺标准

在机械设备中,工艺标准是非常关键的,它将继续危及机械设备的制造。如果在机械设备的制造中没有统一的标准,生产出来的产品尺寸会越来越大,这使得产品无法获得普遍性,其自身的流动性会变得很差。根据相关研究,可以认识到,目前我国秸秆机械设备制造中使用的标准是统一的,但许多产品仍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许多产品无法在当今世界上应用。因此,由于工艺标准不同,产品流动性很差。此外,对于不同的公司,采用的工艺标准不同,这也是中国产品不统一的关键原因,导致了许多问题。不同产品和工艺标准的应用也影响着机械制造业销售市场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应该理解并高度重视工艺标准的统一。

1.3管理水平

要想使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当管理水平提高时,机械设备制造过程中的不足就可以得到解决。要提高管理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解决规章制度问题。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公司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对于管理者来说,如果他们按照相关管理制度做好工作,他们可以更快地获得设备维护的实际效果。(2)对于在设备维护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员工,应给予大量奖励。如果没有工作计划,他们应该受到惩罚。必须确保奖惩明确,以确保流程的稳定性。(3)现阶段,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业的管理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改善这一局面。进入信息时代后,管理模式也应体现信息管理的特点,合理利用电子技术,产生更加合理的管理机制,这是今后相关科研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总的来说,要想提高机械设备制造业的管理水平,就必须从源头上解决各种问题,确保管理机制的创新,推动机械设备制造过程越来越可靠。

2提升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方法

2.1侧重信息融合技术

现阶段的信号获取技术需要更进一步研究的是,如何利用融合信息的方法来获得有用的机械发生故障时出现的信号特点。想要达到这一目标,第一步就应该做到提升被诊断机械设施的一致性描述,这就需要利用各种不同的传感器设施,再使用信息融合的技术来准确地解析传感器设施所测得的内容。目前,在信号加工方式的探究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是两种频谱分析技术,分别是傅里叶变换与小波变换。前者不适合对时空进行解析,其适用的研究分析范畴在全部频域;后者则适合时频的解析,利用这种技术能够提升获得信号的局部特征的有效质量水平,由此能够对变动的信号获得解析,特别是瞬间状态下的非正常信号。将这两种存在差别的技术比较来说,小波变换更加简单、方便实施,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数学建模,还拥有高度的灵敏性及高强度的抗噪性能。将这种技术与分形理论和神经网络等交流融合后,对于故障信号的成功处置是很有利的。

2.2强化技术管理

机械制造质量是否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与所使用的技术存在着紧密联系,而这也与工艺可靠性有着紧密联系。我国在机械制造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依然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对强化技术进行管理,使得操作流程变得更为规范,如此才能够使得技术得到有效落实。目前,我国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良好发展,而且工艺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机械制造工作都是在集成技术下而完成的,故障率、误差率都能够得到明显提升,而这也大大提升了制造工艺本身的可靠性。此外,在新技术管理上,我国也向其中投入了非常大的力度,以便能够促使制造工艺内容得以创新,以便提升加工制造的效果,并与设备原材料相结合,设备与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都能够在提升工艺可靠性上发挥出作用,从而为机械制造工艺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2.3使用智能自动诊断技术

伴随着现阶段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目前,智能化自动化的故障诊断系统不再需要借助传统的人的经验,而是构建判决模型,即利用各种不同类别历史经验信息作为专家系统,对收集数据信息实施自动判决,这种模型与历史经验信息、运算处置及判断逻辑办法进行了结合。以专家系统为基础的智能化故障检测技术,第一步是依据相关逻辑将历史经验数据储存在系统的数据知识库里,再对特定机械系统设计故障的决策与评估模型。系统将传感器收集的不同类别数据信息输入故障决策模型中,调动专家知识库对数据信息展开剖析,在计算分析出机械发生故障的具体方位与原因,再利用人机接口将获得的结果反馈给用户。使用智能化的专家诊断系统分析出的故障原因可能存在不是唯一的情况,因为系统会提供这些原因相对应的出现错误的占比,此时需要长时间从事机械的工作人员依据他们的经验来对发生故障的方位和原因展开比较,最后得出结果。同时,历史数据可以返回更新,现阶段分析的故障原因及现象对应的数据对应关系可以更新至系统知识库中,这样整个系统的故障检测效率会随着诊断次数的增加而增强。

2.4加强精细化控制

加工过程中是一定会存在误差的,而这也是工艺不可靠性存在的关键。对于所存在的误差进行统计与控制,做好精细化管理,能够大大提升工艺本身的可靠性。针对孔本身的尺寸、位置、形状等方面,相关技术人员都应当在此方面给予关注,当使得孔位特征能够达到设计需求,如此便能够有效提升制造工艺本身的可靠性。对加工误差定量关系进行分析时,主要是利用最小二乘方法确保定量关系的分析结果。对于技术人员来说,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控制孔位本身的加工过程,降低其所存在的误差。根据具体的加工顺序进行分类,由于加工误差类型本身存在不同,技术人员需要对不同误差类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保障不会影响零部件质量,另外,孔位加工也应当尽量保持精细,即便孔位控制力度相对较低,然而,加工制造人员也不可忽视其本身的作用,当保障了孔位控制效果,那么就能够降低孔位本身的误差,使得机械制造工艺拥有更为良好的可靠性。

3结论

随着现代机械设备的研究进步,多种智能性故障诊断技术已经在机械设备行业内开始了广泛的应用,使诊断的精准性、及时性及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确保了机械设施在运行时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强.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可靠性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0(04):104-105.

[2]王越文.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探究[J].大科技,2020(8):52=53.

[3]樊锐,刘萌,姜淑凤等.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可靠性探讨[J].现代盐化工,2020,44(02):57-58.

[4]王曦蔚.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提升策略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20(1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