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用于重症监护室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9
/ 2

优质护理用于重症监护室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探讨

白晓钰 ,杨秀梅

云南省肿瘤医院 云南昆明650100

摘要目的:探究对重症监护室肺癌术后病人实施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86例接受治疗后的重症监护室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3例。参照组病人选择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实验组选择优质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且实验组病人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到接受治疗后的重症监护室肺癌病人的护理中,不仅能增加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还能使病人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得到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癌;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

肺癌是临床恶性肿瘤中有着对病人的生命安全存在较高威胁的一种疾病,而临床上治疗此病的主要方式就是手术,但在手术后病人需要转进重症监护室接受后续的治疗。许多的肺癌病人也会因此出现较大的负面情绪,造成糖皮质激素增加分泌,从而就会出现免疫功能逐渐衰退的情况[1]。同时,手术后会使病人的身体机能降低,并会出现焦虑、失眠、抑郁等情况,这对病人的预后以及生存质量均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应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来让病人的负面情绪、临床症状得到消除和改善,从而增加自我效能。因此,本文对接受治疗后的重症监护室肺癌病人实施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开展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86例接受治疗后的重症监护室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3例。参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为(65.41±5.34)岁。实验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为(65.68±5.17)岁。全部病人一般病例信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所有病人均遵循自愿原则,经详细了解后均签署相关文件并参与研究,审批通过;接受手术治疗后者;经检查诊断为肺癌者。

排除标准:重要器官受损严重者;精神意识障碍,交流不畅;病历资料不全者。

1.2方法

1.2.1参照组

选择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医护人员应维持病房环境的整洁度,同时将温湿度调整在适宜的范围内(湿度:50%-60%,温度:18-22℃)。另外,还应对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呼吸道症状进行监测,并让病人禁酒禁烟,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予病人药物,并对其日常饮食进行干预。

1.2.2实验组

选择优质护理进行干预。(1)手术后24小时,定期监测病人的体温变化,并对病人的末梢循环等指标、以及神志、面色进行观察和评估,然后合理调整静脉输液的速度,并对心电图实施严密的监护和观察,若出现心律失常等情况应立即上报并予以相应的处理。另外还应依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定期的体位更换,以免病人应血液循环不畅而出现皮肤坏死的情况。(2)由于病人咳嗽或者更换体位等情况均会引起手术切口出现疼痛的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应对病人讲解保护伤口以及降低疼痛感的相关手段,例如在翻身时应避免牵扯到伤口。同时也可以依据医嘱来对止痛药进行合理的使用,并让病人在疼痛程度出现变化时应立即上报。医护人员应让病人尽量避免下床活动,并对床上活动训练的简单方式进行指导讲解,从而防止压疮的发生,同时还能使其胃肠蠕动能力加强。另外,应支持病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进水、进食,并评估病人的营养状态会不会受到麻醉操作以及胃肠功能的影响。(4)积极的和病人沟通交流,对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和评估,并对负面情绪进行相应的纾解和消除,从而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5)对病人实施吸氧等呼吸道的护理措施,以免病人在清醒后发生舌后坠或者误吸等情况,同时应通过吸引器将其唾液以及咽部痰液等吸出,并对其是否有着呼吸道堵塞以及痰多等情况进行观察,以便能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1.3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估: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从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采用百分制,≥85分为满意,60~84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2)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VT(潮气量)、VC(肺活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全部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取t检验方式: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x2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由表1数据可知,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

P<0.05)。

表1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43

30(69.77)

13(30.23)

0(0.00)

43(100.00)

参照组

43

23(53.49)

16(37.21)

4(9.30)

39(90.70)

x2

5.604

1.090

9.754

9.754

P

0.018

0.296

0.002

0.002

2.2比较两组病人的肺功能指标

由表2数据可知,实验组病人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

表2两组病人的肺功能指标比较(±s,ml)

组别

例数

FEV1

VT

VC

实验组

43

3463.97±12.01

860.83±22.21

3662.17±19.89

参照组

43

3046.03±9.95

820.06±17.62

3013.08±17.99

t

175.723

9.430

158.708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肺癌属于一种恶性肿瘤,此病多是由吸烟、遗传、以及慢性感染等因素造成的,且有着较差的预后[2]。对早期肺癌病人实施根治手术,虽然能将病变组织切除,让病人的生存期限延长,但也会使病人出现许多并发症,以至于对病人的术后恢复有着极大的影响。常规护理只注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并不注重病人的心理状态,也因此病人在住院时会加重心理负担,从而使手术的治疗效果受到极大的影响。而优质护理会全程以病人为重,对病人的心理需求以及身体都会有所兼顾,同时此方式有着较强的计划性以及针对性,有着较高的护理质量,能使病人的预后有着极大的改善。据调查,肺癌病人由于对疾病缺乏认知,也就会因此出现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从而使得病人产生极大的应激反应,以至于病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直接的影响了病人对治疗的信心,进而造成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预后极差等情况,而有效的护理方式能使上述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并且效果显著[3]。本文对接受治疗后的重症监护室肺癌病人实施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开展了对比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由此可说明,和常规护理相比,优质护理更能使接受治疗后的重症监护室肺癌病人增加对护理的满意度。且实验组病人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由此可说明对接受治疗后的重症监护室肺癌病人实施优质护理,比实施常规护理更能使其各项肺功能指标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应用到接受治疗后的重症监护室肺癌病人的护理中,不仅能增加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还能使病人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得到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静. 优质护理服务在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信息,2017,30(3):85-86. 

[2]沈雪,王霞. 优质护理服务在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12(6):796-798.

[3]范雪梅. 浅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肺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糖尿病天地,2019,16(5):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