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治脾胃病的用药特点和方案

/ 2

中医调治脾胃病的用药特点和方案

冯浪花

西充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四川西充县        637200  

一、中医调治脾胃病有奇效!

中医经常讲这么一句话,“诸有病者求助于脾胃”,意思就是说当我们有些病我们拿不准,看不稳的时候,我们往往就可以使用一个中药调补脾胃的手段达到一个防病,治病的一个效果。中医的预防观点主要强调其知道者,了解自然规则,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意思就是说我们要调畅一个饮食情志,劳逸又相结合,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保证一个身体的健康,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传统的养生观点;但是中医还有另外一句话,我们经常讲食补和药补,包括动补,它是这样说的这个药补不如食补,也就是说你吃药不如吃东西,这其实就是很多中药是药食同源。例如:大家经常吃的淮山,淮山实际上也是一个蔬菜,在中医治疗角度上,淮山就起到一个非常好的健脾的一个作用。

二、中医调治脾胃病的用药特点

2.1以调畅气机为基本治疗法则

脾与胃以系膜相连,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互为表里。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健则升,胃和则降,清升浊降,气机调畅。气机依靠肝之疏泄条达,才能升降有序。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有“土得木而达”的文字记载,这说明若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因而脘腹饱胀、嗳气等胃气上逆诸证并见。故调畅气机是其基本治疗法则。根据胃肠属于腑的范畴,泻而不藏,以通为用,以泻为补的理论,为食积伤胃、气滞填中等而致胃脘胀痛、纳差厌食、嗳腐吞酸,或积而化热、热则消谷而食欲亢进、口中异味的患者主要采用消食开胃、清热化积,令积消热除、腑气畅通。

2.2注重活血化瘀药的运用

根据脾胃病病史长、多有疼痛的特点,久病必瘀、久痛入络,往往导致气滞血瘀。同时,也有因脾气虚导致气虚血瘀者,均能使胃肠黏膜微循环产生障碍。胃脘疼痛患者,痛有定处、拒按,具有舌质紫暗、瘀斑脉象细弦涩等特点。从胃镜检查可观察到患者的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有血栓形成。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需要加益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品,以改善黏膜微循环。常用三七、甘松、乳香、没药、三棱等来治疗此病。取甘松具有芳香温通、理气定痛、醒脾健胃之功效,来治疗心腹满痛、胃痛呕吐。

2.3强调健脾益肾的重要性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健运失职,症状有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体倦乏力,舌淡体胖,舌边齿痕,脉缓,当益气健脾,以固后天之本,常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薏苡仁等。脾虚久延,损伤脾阳,由脾及肾,脾肾阳虚,症状有畏寒肢冷、体倦乏力、腰膝酸软、五更泄泻者,应当用具有温肾健脾、补火生土的药物,常用益智仁、补骨脂、吴茱萸等,并配服四神丸等,能够取得确切效果。

2.4做到疏肝清胃

脾胃病久,肝胃不和,既有肝郁化火的一面,又有脾肾虚寒的一面,形成寒热错杂证。症状有胃痛连胁、口苦呕恶、腹痛泄泻等。疏肝和胃应该清上暖下,主要是改配伍之比例,调成符合肝胃不和、寒热错杂之脾胃病的用药机制。

2.5关注和中正气

脾胃病属于慢性者居多,但急症也并不少见,比如急性胃肠炎更为多见。脾胃病发病急,来势凶猛,寒热腹痛,脱水休克接踵而至,如不及时有效救治,可有生命危险。该病一年四季可见,夏秋季节尤多,往往因饮食不洁、冷热杂食、外感风寒、暑湿秽浊之气,内伤外感,邪犯胃肠气机产生逆乱。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尤为专长,可获速效,且预后良好。

若患者吐泻频作,汤水难入者,应以肛注直肠给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避免对胃肠刺激和酸碱消化液对药物的降解,或以敷脐,更为简捷、方便,均有快速取得疗效的优势等。

三、中医调治脾胃病的用药方案

3.1重用补养药

中药学里的补养药物有很多,不过说起具有益胃健脾的中药,那么山药、黄芪等中药就是医家常用的中药材。山药不仅味甘,而且主要是归于体内的脾胃,对于脾胃病症的调理,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能够滋胃阴,又能利水湿,经常服用或多量使用,弊端也会比较小。黄芪,历代医家认为它只是用于补益脾肺,但在补益脾肺的同时,还可以用黄芪补益肝脏,起着升补肝脾之气的作用,凡是遇到肝脾虚弱的患者,同时还兼有饮食不佳,劳累过度,不耐风寒的病症,都重用黄芪来缓解。

3.2中医治疗温法

温法在脾胃疾病中用得较广,适用虚寒(阳虚)、实寒(脾胃为寒邪所伤)两者,虚寒有兼其他脏腑之阳虚则兼用温补法;实寒有兼湿兼气滞者,则温阳兼化湿理气为法;

3.3中医治疗补法

补法有用于阴虚者,凡属仓廪之本有关脏器阴虚者则以滋阴法,因此,滋阴法之运用,也有其相兼为法,如阳虚于下,虚阳上越,则以温阳养阴并用引火归原或摄纳之品为法。补阴法不仅滋脾胃之阴,脾胃阴虚而兼其他脏腑之阴虚时,则兼治,或为益脾肾之阴为法、益肝脾之阴为法、益肺脾之阴为法;

3.4中医治疗消法

消法之于脾胃以消食法为常见,消法之应用有单纯消法和非单纯消法。单纯消法,食积以消食法为主,如果脾虚运化功能不良而兼食积,则又需补消兼施,即运中消积法。属寒则又应温中运脾消积法,属热则又应清中运脾消积法。

3.5其他治法方药

如腑实而热诸证者,承气汤为首选或加减其药;和法则以四逆散加木香、砂仁等;兼气虚则以香砂异功散,兼血虚则以归芍六君汤加减;温阳法则以理中汤(丸)、附子理中汤(丸)为主;养阴益脾法可用芍药甘草汤加干地黄、怀山药、制何首乌等,如大便秘结则以养阴益脾润肠法,加火麻仁、决明子。

四、中医调治脾胃病的养生方案

4.1温脾胃吃点花椒叶

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吃点花椒叶。据《本草纲目》记载,花椒可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应对脾胃虚寒。花椒叶可凉拌、煮汤、炒菜、油炸、包饺子等,最简单的吃法当然还要数凉拌了,在吃之前先焯一下水,去味,然后再加入精盐、酱油、陈醋、蒜泥、姜末、小葱、辣椒等各种调料简单调味,拌匀后装盘即成。

4.2按公孙穴调理脾胃

公孙穴属足脾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足内侧缘,在脚中拇趾后大约2寸左右的地方(见下图),沿着脚拇指后的脚掌骨按压,什么时候有酸胀或是酸痛的感觉就证明找对地方了。与脾胃有关的问题,都有很好的调治效果。

4.3花生芡实汤健脾益肾

秋天气温多变,要多吃养阴润燥的食物。给大家推荐一款花生芡实汤,准备30克芡实,10克花生米,10颗大枣,一起用水煎,加入适量红糖。芡实具有很好的健脾益肾的功效,也可以用来熬粥喝。

【温馨提示】

通过中医调治脾胃治疗过程更温和,效果更明显。中医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用以补益精气,脾胃患者同时也要饮食有节,即饮食需要多样化,调和适宜,且要定时定量。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进行中医辨证诊治,综合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