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4
/ 2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效果研究

周伟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100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数字随机法将2020年7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0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抗生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住院时间、咽痛、咳嗽消失以及退热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可以使症状改善时间缩短,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抗生素;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诱发因素有很多,比如受凉、病毒或者细菌感染等,在临床上表现为咳嗽、发热以及咽喉疼痛等症状,严重危害患儿身心健康[1]。当前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时,以平喘、止咳以及退热等对症治疗为主,虽然可以减轻症状,控制病情进展,但是整体疗效较差,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治疗药物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采用抗生素类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7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11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病程0.5-5d,平均(2.6±0.3)d,年龄1-8岁,平均(4.3±1.5)岁,其中25例为女性、30例为男性;观察组病程0.5-6d,平均(2.7±0.4)d,年龄1-9岁,平均(4.4±1.6)岁,其中23例为女性、32例为男性。两组的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1)符合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16岁;(3)临床资料完善;(4)无药物禁忌证或过敏史。

1.2.2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异常或者意识障碍者;(2)临床资料缺失者;(3)不愿意参与研究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包括止咳、退热以及平喘等,再给予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治疗7d。

1.3.2观察组

观察组在退热、止咳以及平喘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抗生素联合治疗,即给予患儿葡萄糖注射液100ml+注射用头孢他啶钠100mg/kg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每天2次,早晚各1次,持续治疗7d。

1.4疗效判定标准

评价治疗效果:(1)显效。咳嗽、喘息等症状消失,且体温恢复正常;(2)有效。体温正常,症状减轻;(3)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者病情加重[2]。同时,记录两组的咽痛、退热以及咳嗽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

1.5统计学分析

由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和X2检验计量与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n=55)

30(54.55)

15(27.27)

10(18.18)

45(81.82)

观察组(n=55)

37(67.27)

17(30.91)

1(1.82)

54(98.18)

X2

7.843

P值

<0.05

2.2两组各项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和症状消失时间均较短,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x±s,d)

组别

例数

咽痛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退热时间

住院时间

对照组

55

6.56±1.23

7.23±2.12

2.34±0.35

7.78±1.22

观察组

55

5.02±1.15

6.02±1.67

1.23±0.45

5.22±1.25

t值

8.113

5.083

6.874

8.953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可侵犯患儿咽部、鼻咽部以及鼻部,在感冒发生后,一些患儿会出现鼻塞、打喷嚏以及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还会合并发热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以及抽风等症状,危害患儿健康。研究[3]发现,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感染真菌、病毒、细菌等多种致病菌有关,可导致咽喉炎、肺炎以及气管炎等症状,存在一定的感染性,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比如阿奇霉素、头孢类等,其中阿奇霉素第1代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即使位于酸性环境中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且生物利用度较高,尤其是在感染部位细胞和组织中的浓度较高,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进行有效抑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4]。而头孢类药物作为β类酰胺类的一种抗生素,也是头孢烯半合成的一种抗生素,其广谱杀菌效果较强,具有诸多的优点如耐青霉素酶、抗菌性好以及过敏性低等,尤其是头孢他啶钠具有较低的毒性,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5]。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头孢类药物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且症状缓解时间短,提示抗生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临床上将抗生素类药物运用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不仅可以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还能使患儿住院时间缩短,促进康复,具有一定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叶,田伟,刘瑞娟.抗生素类药物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效果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0):51-52.

[2]李晶.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性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4):42.

[3]彭文红.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抗生素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J].智慧健康,2017,3(20):101-102.

[4]路淼.浅析抗生素类药物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的应用情况[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7):106-107.

[5]魏长华,杨建斌.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临床随机对照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5,24(08):604-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