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5
/ 2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

廖婷丽

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      545900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疾病中应用血清总胆汁酸检测的价值。方法:2020年9月到2021年12月,选取100例肝胆疾病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总胆汁酸检测,比较不同类型肝胆疾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检测数值与检测阳性率。结果:六项肝胆疾病的血清总胆汁酸均高于健康体检者,比值有差异(P<0.05);六项肝胆疾病的血清总胆汁酸阳性率均大于健康体检者,比值有差异(P<0.05)。结论:在肝胆疾病诊断中应用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可辅助临床确诊多种肝胆疾病,但临床需合理应用该检测,最大化检测价值。

关键词:肝胆疾病;健康体检;血清总胆汁酸;检测数值;阳性率

肝脏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可合成胆汁酸。临床将血清总胆汁酸作为肝脏最终产物,通过该之后表反映人体肝脏变化[1]。临床调查表明,测定血清总胆汁酸,可辅助临床诊断各种肝胆疾病,还可评估疾病严重程度[2]。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可反映人体肝脏各功能受损程度,有利于临床早期发现肝胆疾病,可为临床针对性治疗肝胆疾病提供重要诊断信息。本文以2020年9月到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肝胆疾病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象,比较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检测数值与检测阳性率,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0年9月到2021年12月,选取100例肝胆疾病患者、20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肝胆疾病患者100例,胆结石17例、急性肝炎13例、慢性肝炎20例、肝内外胆道阻塞35例、肝硬化10例、原发性肝癌5例;男性有61例,女性有39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49.78±7.32)岁。健康体检者200例,男性有57例,女性有43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49.56±7.2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数值显示(P>0.05)。

1.2方法

提前对两组患者讲述检测流程、注意事项、患者准备工作,确定患者能及时进行检测准备。检测人员还需提前检查雅培 CI16200 仪器性能,确定性能完好,结合检测需求调整仪器参数,保证仪器参数准确。第二日清晨,核对患者个人信息,确定患者做好禁食禁饮后,采集3-5ml静脉空腹血。将空腹血样送入离心机,持续离心10min,离心速度3000r/min,应用循环酶法检测,在血样采集3h后完成检测,血清总胆汁酸的正常值是<10μmol/L。

1.3观察指标

肝胆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检出数值与阳性率。

1.4统计学方法

在SPSS 22.0中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阳性率)n/%表示,X²检验;计量资料(检出数值)表示,t检验;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肝胆疾病、健康体检患者的检测数值比较

六项肝胆疾病的血清总胆汁酸均高于健康体检者,比值有差异(P<0.05);六项肝胆疾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比较,肝内外胆道阻塞患者最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第二,胆结石患者第三,急性肝炎患者第四,肝硬化患者第五,慢性肝炎患者第六,比值有差异(P<0.05)。见表一。

表1 肝胆疾病患者、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比较(,μmol/L)

组别

例数

血清总胆汁酸

肝胆疾病

胆结石

17

40.89±17.83

急性肝炎

13

36.11±18.65

慢性肝炎

20

24.52±16.84

肝内外胆道阻塞

35

65.32±35.43

肝硬化

10

31.42±20.75

原发性肝癌

5

55.48±26.14

健康体检者

100

6.23±3.19

2.2肝胆疾病、健康体检患者的检测阳性率比较

六项肝胆疾病的血清总胆汁酸阳性率均大于健康体检者,比值有差异(P<0.05);六项肝胆疾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阳性率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最大,慢性肝炎患者最小,胆结石患者、急性肝炎患者、肝内外胆道阻塞患者、肝硬化患者相当,比值有差异(P<0.05)。见表二。

表2 肝胆疾病患者、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总胆汁酸阳性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血清总胆汁酸阳性率

肝胆疾病

胆结石

17

13(76.47%)

急性肝炎

13

11(84.62%)

慢性肝炎

20

11(55.00%)

肝内外胆道阻塞

35

26(74.29%)

肝硬化

10

9(90.00%)

原发性肝癌

5

5(100.00%)

健康体检者

100

2(2.00%)

3·讨论

血清总胆汁酸是一种经肝脏分泌且合成的物质,环戊烷多氢菲是其主要成分,更是人体胆汁主要组成部分,在胆囊中储存[3]。伴随着胆汁进入人体肠道,被肠道吸收,然后转送至肝脏,肝脏再次摄取合成,形成一个循环。人体中的胆汁酸有初级、次级两种,初级胆汁酸可辅助人体有效分解脂肪,胆固醇是主要构成成分[4];次级胆汁酸通过人体十二指肠后,会和相关细菌发生化学反应[5]。若人体肝脏、胆脏发生疾病,则会导致胆汁酸含量逐步升高。既往临床诊断肝胆疾病时,多通过谷丙转氨酶达到辅助诊断目的。但有研究发现,谷丙转氨酶固然可辅助临床评估肝细胞受损情况,但胆汁酸淤积会对谷丙转氨酶水平造成较大影响,降低肝细胞受损的准确诊出率。为提升肝胆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展开大量研究,发现多种可在疾病诊断中应用的血清指标。有调查

[6]指出,在肝胆疾病诊断中应用血清总胆汁酸测定,检测准确性高,可在多种肝胆疾病诊断中发挥显著作用,有利于患者疾病早期有效治疗、疾病迅速转归、预后情况改善。血清总胆汁酸会被胆汁酸再循环过程影响,一旦人体肝脏组织出现损伤,则会有明显的回收摄取功能减弱表现,人体血清中的胆汁酸含量明显增加。所以,血清总胆汁酸可在肝脏功能评估、检测中发挥显著作用。若人体肝脏感染或是病变,胆汁酸代谢与分泌发生异常变化,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异常升高,此时测定该指标,可明确肝脏功能,还可评估肝脏组织的代谢、分泌以及合成等多项功能,有利于临床及时确诊肝脏疾病,还可鉴别疾病种类。再者,胆汁酸经肝脏组织分泌后,还会运输至胆囊,之后在胆囊中储存。若胆汁酸水平发生异常,或是人体胆囊发生异常变化,也会对血清总胆汁酸水平造成影响,所以该指标也可用于辅助胆囊疾病诊断。

综上可知,在肝胆疾病诊断中应用血清总胆汁酸,可辅助临床鉴别疾病,有利于疾病转归。

参考文献:

[1] 王敏洁. 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汁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胆碱酯酶检测在肝硬化诊治中的价值分析[J]. 医药前沿,2020,10(19):110-112.

[2] 程佳梨,梁月月,朱玲.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脐动脉血流参数、血清总胆汁酸、甘胆酸与新生儿肺损伤关系[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1,29(10):2138-2141.

[3] 卢新奇,邢艳艳,李建玲. 母体血清ADAM12-S与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诊断价值[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1,31(7):12-16.

[4] 曹阳,曹晨,万小丹,等.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清25-(OH)D3水平与总胆汁酸、甘胆酸水平及母婴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5):529-532.

[5] 林伯斌,张影,张磊,等. 血清胆汁酸水平异常升高与胆胰合流异常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0,23(12):989-991.

[6] 张炳森. 血清总胆汁酸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在肝胆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0):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