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藏语文学的汉语译介及其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6
/ 2

当代藏语文学的汉语译介及其思考

格绒曲珍 ,白玛拉姆

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第二完全小学  627950

摘要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还是地大物博,更是有五十六个民族,而在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当中藏族是我国人口占比较多得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藏族文化也是被大众所熟知,他们的语言也是自成一派,更是有许多的书籍和文学作品都是通过藏语和藏文进行创作和编写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大众都对藏族文化、习俗以及藏族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有不少学者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藏族文化,就将藏族的许多藏语文学进行了汉语译介,除了便于自己研究阅读外,还帮助了许多对藏语一窍不通的人来了解藏族文化。

关键词:当代藏语文学;汉语译介;思考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许多地方的专家学者也都研究出了许多的与当代藏语文学的汉语译介有关的学术成果,在这些研究中还有许多可以长治为佳作,不仅有独特、新颖的观点,还有一些作品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尽管如此,许多学者在研究藏文文学时会发现,大多数人都用藏文写作,它们仍然可以在西藏文学的读者中传播,导致中国学术界对西藏文学研究成果的了解较少。因此,随着中国学者对当代藏文文学的进一步了解,不仅深化了藏文文学本身的学术视野,也为我们理解藏文文学、丰富我国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藏语文学进行汉语译介时面临的困境,并对此提出思考,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当代藏语文学进行汉语译介时面临的困境

1、翻译途径单一

根据翻译的方向性以及译者的语言隶属关系可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翻译藏语文学的方式:(1)“顺向翻译”。主要指的是从汉语将藏语译入或从不是常用的语言译入常用语言的一种翻译模式;(2)“逆向翻译”。主要指的是从译者所在民族的语言或常用语言译出的一种翻译模式。在以上这两种翻译方式中,最有效的是“顺向翻译”。由于译者自身拥有的母语语言文化知识与能力比其具备的藏语语言文化知识与能力强,所以在可读性、准确性与可接受性上,“顺向翻译”译作效果更好。

2、软环境支撑不足

通过对现代藏语文学的汉语译介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母语文学在对外输出时,缺乏强有力的软环境支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藏语文学的对外传播未得到国内媒体的关注与支持。目前,只能够在少数几家公众网站上查询到藏族作家的汉译版作品集。由于缺乏媒体的宣传,导致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对外传播民族文学的重要性,群众基础缺乏,而这也表示少数民族母语文学优秀作品难以得到群众的对外推介。

3、藏汉语言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藏族人民是属于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并且藏族人民生活的地域也比较广,这也造就了我国藏族居民的一大藏语特点,由于藏族的人民居住地分布十分的广阔,并且还很分散,导致在藏语文化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藏语,与我国各地的方言有异曲同工之处。经过了解会发现在藏语文化体系中,主要有三个藏语方言是被普遍使用的,这三个藏语的方言系统分别是安多、康巴和卫藏,从地理位置来看,安多主要是西藏中西部的藏语方言,说康巴方言的是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等、青海藏族地区使用的。

除了这三种相对较大的藏语之外,许多藏区还有其他一些小方言,分布在各地。这与中国的方言区相同。藏族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尤其是习语、习语、典故等,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汉语翻译和介绍的翻译过程中应考虑这些文化差异,为了不给翻译介绍后阅读该作品的读者造成理解困难,严重情况下,读者可能会产生严重误解,这将对历史作家产生负面影响,阻碍藏汉文化交流。

4、译者本身的翻译水平存在差异

除了藏汉语言存在巨大差异的这个客观原因外,还有很多的主观原因也会导致当代藏语文学的汉语译介出现困难,其中最主要的一大主观原因就是译者本身的翻译水平情况,如果译者本身的翻译水平以及翻译者自身的素质都比较薄弱,就会导致译者的翻译出来的成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对于没有丰富、深厚的藏族与汉族的文化知识进行支撑,还对藏语完话和汉语文化的背景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都会导致译者在进行藏语文学汉译时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而这看似很小的理解偏差在通过译者的表达会被放大,出现严重的错误。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译者进行大量的学习,尽可能地保证在藏语文化汉译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的理解原文所说的内容,同时还要进行长期的汉语文化积累,保证在准确的理解了藏语的内容后能够精准、规范的降它们翻译出来。

三、当代藏语文学进行汉语译介时的思考和解决措施

1、丰富翻译途径

为促进少当代藏语文学的汉语译介,需要基于“顺向翻译”,加强对于“逆向翻译”的重视。由于“逆向翻译”由汉语译者所译出,因此使得在汉译过程中汉语译者掌握了相应的主导权。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种“将国语译成汉语,再根据中国语境重新创作”的中文翻译模式,必然会改变一些语言的媒介和内容,甚至导致原作独特的思想文化内涵遭到破坏,即翻译过程越复杂,越难表达原创者的想法。尽管这种理解是合理的。

2、贴近受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由于他们在不同的环境和文化中成长,藏族和汉族有自己的文化形式,他们接受其他文化形式的能力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翻译过程贴近受众生活,选择合适的文化表达方式,顺应读者习惯,灵活运用翻译技巧,使译文更容易被接受和认可。它还可以适当添加或删除内容,添加文化背景或突出原始文本的焦点。

同时,要注意减少使用罕见词、复调词和易歧义词。减少使用陌生词和发散词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写作。应特别注意使用具有积极或消极意义的词语。

3、积累相关资料,视角审视藏文文学的发展状况和动态

当代藏文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传统,在主题、主题、形式等多方面形成了不同的特点,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基于互联网的藏文网络文学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当代藏文学的媒介和创作形式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形成了新的形式,但当代藏文文学的比较研究和网络文学的研究滞后,没有突出成果。因此,积累相关资料,及时反映藏文文学的发展状况和动态,以比较的视角审视,拓展网络文学等新的研究空间,无疑对我们理解藏文文学特点和中国多民族文学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4、提高翻译者自身的素质,端正译者的职业操守

随着我国各族文化的频繁交流以及互联网的发达,使藏语文学作品被更多的人看到,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藏语都是无法看懂和理解的,这时候就能看出译者在藏汉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而作为承担这藏汉文化交流作用的译者,为了避免翻译带来的问题,就需要对译者进行严格要求,译者除了要有丰富的实际翻译经验,还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有积极学习的良好心态,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在不断的对翻译技巧进行学习,对藏语汉译的理论和方法都有全面的了解,拓展各方面知识,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作为译者要知道理解只是翻译的基础,而表达才是翻译的重点,同时也是最考验译者的翻译能力,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积极思考。除此之外,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能够督促译者。

、结语

对于优秀的母语是藏语的作家文学而言,永远不缺乏母体的血液以及浓厚的原乡气息。依托其作品,不仅能够将藏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展现出来,而且可以充分表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就是民族人性的核心。所以,我国人民要想充分了解我国藏族的民族文化,必须尽可能多的阅读优秀的藏族文学作品。政府需要加强与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合作,化“被动”为主动,为藏语文学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从而使我国的藏语文学能够顺利的汉译过来。

参考文献

[1]增宝当周. 当代藏语文学研究现状述评[J]. 西藏研究, 2021(6):9.

[2]李彬. 少数民族母语文学"走出去"的困境与出路--以现代藏语文学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为例[J].  2021(2016-4):69-74.

[3]完玛草. 藏语环境下学生汉语学习的有效方法[J]. 文学教育, 2019(1):1.

[4]增宝当周. 现代转型语境下藏族文学中的城市空间与认同表达——以21世纪藏语小说为中心[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6.

[5]增宝当周. 当代藏语文学的汉语译介及其思考[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