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制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9
/ 4

“311”制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刘倩倩,曹春泉,王新潮

菏泽学院药学院

[摘要]:基于地方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对菏泽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体系进行构建研究,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形成了三位一体(政校企“三位一体”)、一个理念(OBE理念)、一种模式(CDIO模式)的“311”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文章对培养体系重构的重要性、培养体系的四大要素、培养体系的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311”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的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理念;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医药行业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这就要求地方性高校对制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更加准确,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企业所需求的岗位技能。目前,我国各地高校根据不同的改革背景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取得一定的改革成效的同时也存在问题,比如:政府和企业监管力度不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不稳定等[1]。本文结合菏泽当地医药产业,对菏泽学院制药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体系重新进行构建研究,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坚持学科专业协同发展,形成了三位一体(政校企“三位一体”)、一个理念(OBE理念)、一种模式(CDIO模式)的“311”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一、地方产业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重构的重要性

(一)地方性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加快省属高等院校分类改革,突出办学特色,推动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转型”[2]。菏泽学院被遴选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菏泽学院的转型发展是要以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突出产业应用,产教研融合,政校企三方协同育人,办出地方应用特色,服务于地方发展。

在制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以职场工作环境为背景,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观念,建立政校企协同、教育教学融合、共性培养与个性指导相结合的全方位育人新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供给质量。

(二)“311”人才培养新体系的优势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一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二是突显自身办学特色,需要持续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研究。首先,“311”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中的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通过三方转变合作观念,构建长效合作机制,积极协同育人[3];同时各方明确且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建构完善教育体系,健全管理机构。其次,“311”培养体系中的OBE理念即需求导向的培养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向人才培养目标行进,确定学生毕业要求,继而决定四大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反过来又为社会需求而服务。最后“311”培养体系中的CDIO模式即“构思—设计—实现—运行”模式,以“职场环境”为背景培养人,强调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使教育回归工程实践,特别适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该模式可以明确告诉毕业生为适应社会所应该具备的各种知识、能力和态度。培养新体系逻辑关系图如图1所示。

图1“311”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逻辑关系图

二、“311”制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培养体系的四大要素包括:学科专业建设体系、专业课程建设体系、专业教学体系、教学保障体系。

1.学科专业建设 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技术人才是提升地方服务能力,而提升地方服务能力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培养是目的,二者是统一的。学科建设引领专业建设,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考虑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4]

以菏泽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通过以下举措来提升服务区域医药经济发展水平,一是转变纯学术科研观念,提升技术服务观念,立足于企业需求,寻求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医药企业进行产学合作,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通过技术的服务提高项目水平,以服务求支持,共建科研平台。菏泽学院药学院于2021年与大树集团共同成功申报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项,与菏泽市中医医院联合开发中药新药合作项目。二是强化专业交叉,强化专业之间的学科关联性,突显学科特色,通过专业群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菏泽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专业形成两大专业学科群,体现专业交叉融合,共同发展。三是构建服务项目大平台,提高项目平台的承载能力以及学科建设水平,同时融入专业建设过程中,实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内在统一。

2.课程体系建设 运用OBE理念和CDIO模式重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产业需求反向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政校企多元主体参与制定。对接制药产业对制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以及态度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确定专业基础及核心能力,形成逐级递进、互相支撑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强化专心核心课程及方向课程。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框架是“公共基础类课程+学科课程+专业综合类课程+实践创新类课程+创新研究型课程”。课程体系的实施采用“3-1”模式,即学生在大四前完成各类课程的学习;第四年对接相关企业的职位需求,根据岗位的要求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开始毕业设计。

3.教学体系建设 一是改革教学内容。基于OBE理念和CDIO模式,通过对制药相关企业调研,分析提炼出岗位群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此来界定专业所具备的核心知识和能力,并将其细化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当中。在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理论与生产领域的关联度,在教学内容的层面上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以实际问题为立足点,把实际制药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汲取相关领域中最新的科技创新知识,增加应用性和动态性知识,以此达到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一致的目的。

二是要加大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以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金工实习、化工实训、制药工程课程设计等实践操作环节来提高学生对工程类问题的兴趣,锻炼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是要规范化校内外实习实训模式,加强实习实训力度,逐渐形成教学-实践-实训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菏泽学院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与泰智育仁(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一体化,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及各种实践资源,校企双方共建研究实验室,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和实际生产近距离接触。

4.教学保障体系建设 教学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是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要的一个评判指标,体系内容主要有:完善的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保障体系、建设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校企及校地实践基地的建设、多样化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等方面[5]

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核心式把三方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分工、督促政府的指导与服务工作,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完善三方混合组织的构架。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关键是依靠健全的长效合作机制——“一致的合作理念、健全的组织机构、充分的权益保障体系”以及相关制度的约束。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基于OBE理念和CDIO模式,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就要求教师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必须是高水平的,实践经验及技能必须丰富,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教学能力影响实践应用型课程的实施效果。教师队伍建设要“多方位全面化”,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提升计划、校企联合协作、教师资格标准及认定、兼职任教、考核评价等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

加强校企及校地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地方性高校服务于地方的有效操作机制。校企及校地实践基地的建设依托于地方性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校地及校企合作平台多样化建设,包括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培养、置换培训、项目联合等多种举措,构建“走出去、引进来”多层面的平台,为学生提供社会服务平台。2021年菏泽学院与大树集团共建大健康产业学院,标志校企之间进入到优势互补、校企共赢的深度合作阶段;2021年菏泽学院药学院与菏泽市中医医院联合开发中药新药合作,在联合开发中药新药、共建创新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达到双赢的格局。

三、“311”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的实现路径

制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现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菏泽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精修培养方案

菏泽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其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以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突出产业应用。一是培养目标应体现地方区域性和行业特殊性,准确判断地方医药经济的发展前景,同时了解制药行业中就业岗位的要求,主动适应社会及行业用人需求的多样性。二是课程设计模块化、复合化。根据OBE理念,以行业需求为出发点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根据CDIO培养模式来确定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培养方案中课程包括公共基础类课程、学科类课程、专业综合课程、创新研究型课程等多模块,模块的设计体现出学科的交叉及多层次递进。三是体现实践性。课程的设置中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强化实习实训学时,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毕业生的行业适应能力。

(二)“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培养,转变培养模式

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培养高质量的模式是由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根据协商约定协议组成育人共同体,该模式是促进人才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政策的保障下,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的资源优势,提高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实现了学生能力强,企业人才好,学校发展快的美好局面。

(三)优化培养过程,全方位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要求,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多样化,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深层次化。首先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例如:任务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APP互动教学等增加理论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和维持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是强化改革内容并构建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缜密的工科逻辑思维,自主思考解决难题的能力。药学院联合企业整合有效的实践资源,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及GMP制剂车间,实践平台多元化建设。

(四)依托校企合作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队伍是重要的武器,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重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水平、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较高的科研指导水平。一是通过学校和企业联动培养师资,积极鼓励在职教师到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制定实践计划,定期实践考核,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在职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企业一线工程人员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对学生实习“企校双导师”制度。二是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活动中去,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通过参与集体说课、备课、教学比赛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三是对现有的人事制度包括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绩效奖励等进行改革,倾向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利益。目前,菏泽学院药学院于2018年成立药学院理事会,药学院与菏泽地区100余家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承担学生实习任务,特聘青岛大学药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克威、山东省鲁南药物研究院院长李世新为药学院理事会的特别顾问,为理事会单位的专家颁发兼职教授和学业导师聘书;于2020年成立了药物研究院,聘请三位知名教授,成立药物研发团队,定期指导药学院科研相关工作。师资队伍逐渐形成了“校企互派,专兼结合”的模式,逐步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共赢的局面。

(五)坚持以生为本、质量至上,加强质量监控

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评价方式改革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评价后反馈,对反馈后改进的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据此对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等进行改进和调整。菏泽学院药学院成立了由领导及教

师等多方人员参与的PDCA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是课程评价,院里成立专门评价小组,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对各类课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下:通识课程(56学分,占比33.53%)、学科课程(19学分,占比11.38%)、专业课程(66学分,占比39.52%)、实践课程(66学分,占比39.52%)均满足标准要求。教学环节中,建立多层次人员的听课制度,领导层及专家、教学督导组、教师同行、学生主体依次对课程进行评价,分析后并持续改进。

二是学生跟踪反馈评价,首先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网络或线下)、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多方面的意见,根据结果编写出相应年度调查分析报告,再以此来修改调整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计划等;其次通过网络联系、实地考察等途径了解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评价,以及站在行业角度企业对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宝贵意见。

三是社会评价,根据每年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企业反馈统计结果汇总编写社会评价报告。菏泽学院药学院每年在9月和12月分别统计两次学生就业率,10月份会向学生签约较多的各单位(鲁南制药集团、山东赛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鲁南药物研究院等发放用人评价表,统计企业对毕业生的培养反馈意见,综合分析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以此为依据完善人才培养过程。

四、结语

“311”制药专业应用型人才新培养体系引入了“政校企”三位一体的新思想,借鉴了工程人才培养的OBE理念和CDIO模式,“政校企”三位一体思想强调三方资源综合利用,发挥各自优势,办出学校特色;OBE培养理念强调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是互促的,反向设计人才培养过程;CDIO培养模式强调以“职场环境”为背景培养人,教育最终回归工程实践。“311”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是培养思想、理念、模式三方面改革创新的结果,同时也是地方性高校服务于地方医药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还将需要更长期的探索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卿灿.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2]姜同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菏泽学院学报,2017,39(3)99-108.

[3]皱奇,孙鹤娟.困惑与超越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67-171.

[4]刘鑫,陈存武.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40-42.

[5]张晓芬,史宪睿.“内外协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8(3)47-51.


[作者简介]:刘倩倩(1986-),女,山东菏泽人,菏泽学院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制药工艺、高等教育与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2021年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ZC-2021-68);菏泽学院教育改革项目(2018341,JG 20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