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 3

新医科背景下《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高洁*,王飞娟,韩小娟,刘虹千,宇文亚焕

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陕西省 咸阳市,邮编 712046

摘  要:本文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结合“新医科”背景下对于医药人才的培养需求,对标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制定课程体系、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要素、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建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内容,研究结果可为“新医科”背景下开展医学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化学;新医科;教学改革

2019年4月 ,教育部 、中央政法委 、科技部等 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医药教育要主动适应新要求,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着力培养大批卓越医学人才。

1.概述

《生物化学》课程为药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前期开设的有机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课程为基础,研究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现象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因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临床疾病案例结合度非常高,实用性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很高,授课过程非常融洽。其中内容共分为四大模块: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重点阐述构成机体的重要化学物质的结构,功能,生物作用),体内物质代谢的基本规律(重点构成机体的化学物质在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在体内的变化的作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阐述了复制,转录,翻译在体内如何进行),药学与生化的关系(总结前面所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2.现状

(1)内容体系老化,不符合“新医科”人才要求

医学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基础化学、人体结构、物质代谢、生物遗传、医学基础等内容,内容层次较多,知识点繁杂,与现代医药行业发展未实现全方位匹配,同时对于学生今后的各类资质考试内容贴合度不高,并且不符合“新医科”对于医学人才的要求,学生只学到了孤立的基础知识点,不能独自地、创新性地解决医药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对于医学工作的人文关怀,道德要求重视度不高。

(2)授课方式单一,学生兴趣度不够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理论课程虽然教学手段较多,有“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等多种教学方式,虽然也有自学环节的设置,但是大多数的线上平台的作用仅仅是复习,预习,作业,检测这种比较被动的学习环节,从而使学生对于各类平台的自主学习兴趣不高,不能真正的贯彻自学的精神,没有达到解决医药学问题的教学目的,也就不能适应“四新”中对于“新医科”人才的要求。

(3)教学主体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以往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关注课程内容讲解和书本知识传授,理论与实践脱节,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相对匮乏,综合能力培养极缺乏;教师主要采取灌输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只是机械性记忆并未融会贯通,最终丧失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4)考评方式传统,学习效果片面

教学形式的单一,导致考评方式的单一,大多数基础类理论课程的过程考评仅为考勤、作业、期中检测这三个环节,单一的考评环节也从中说明教学过程环设设置匮乏,不能更好的反应初学生对于知识水平掌握的真实情况,更不能为后期的各种资质考核进行服务。

(5)教学评价片面,教学效果失实

    目前,教学评价主要采取的是教学职能部门每学期组织的学生线上评教,但是学生在评教过程中主要是针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每个学生对于评价的考评因素不统一,不能真实有效的反应出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大多数教师只知道自己得了多少分,不知道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各是什么,这将对后期课堂教学的改进帮助不够。

3.改革路径

3.1根据实际情况,更新知识体系

生物化学教学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实践发现并解决问题。因此根据培养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修订大纲并精简教学内容是必要的。

首先,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分析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课程教学目标不应仅仅停留在当前的目标,如掌握核酸、蛋白质、糖类和脂类的基本结构、性质和代谢规律;掌握基本生化试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该课程要求深层次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规律,分析生命世界的常见现象,能理解和应用研究生物化学问题的技术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将生物化学和进化生物学、生态学课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更广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思考。其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通过研读生物化学相关最新进展,解析学科前沿动态,不断更新生物化学教学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梳理生物化学知识点,分析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设计能力一体化教学结构图,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系统性思维。

3.2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

《生物化学》共计14章教学内容,知识点可划分为四大模块: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遗传与基因、生物化学的医药学应用。教材中所设计各个知识点的课程思政触点共计37个,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绿色生态,大国担当,职业道德,科学伦理等方向。

模块一:该模块重点探讨构成人体化学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在该部分知识中融入物质发现,科学家精神,中国贡献,社会热点等,以境触人,以情感人,将道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中国行、我也行”的自信。

模块二:该部分主要阐述体内物质代谢的基本规律。生物化学代谢反应过程涉及种类繁多的代谢过程,其中一些简单的反应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这些内容可以在多方面给学生以启迪,如团队协作的精神,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想要索取,必先奉献的伟大品格和奉献精神。

模块三:通过掌握中心法则的详细过程,了解疾病与代谢,基因缺陷的关联。通过大量临床案例,让学生在面对病患,面对病痛时要感同身受,要有人文关怀,同时要有科学伦理道德观,这样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医药人的历史使命,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模块四:该部分临床实践案例较为丰富,通过案例可以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和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的素养,及其遵守国家法律,维护法治的权威的思想观念,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对人民群众的情感、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对国情意识的认知,促进其服务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3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线上教学

将记忆、理解等低阶思维内容作为每节课的线上教学目标,教师课前组织学生线上自主学习,通过预习(视频课件、小测验、师生互动)、讨论答疑、章节作业、章节在线测试等方式达成知识目标,并通过学生对生物化学思政案例在线讨论、分析实现线上课程育人目标。

  (2)线下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后教学活动实现线下育人目标。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讲授和翻转课堂相结合,教师会精讲本节课重难点并进行随堂测评,课堂上会采用小组汇报、模型演示、讨论、角色扮演、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课后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完成作业、思维导图、话题讨论等活动实现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深度学习。

   (3)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无缝衔接

    通过上述精心设计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考核评价,充分实现了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活动的协调和优势互补,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无缝衔接,达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拓展和科研创新的目标。形成了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全天候、多层次的教学体系。

3.4构建全方位的课程考核方式

包括生物化学在内的生物学科相关科目,传统教学的目标通常是理解与掌握科学知识,评价的主要内容大多是回忆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一般采用形成性或终结性评价方法,往往是“一考定终身”,不能适当地评价高级思维技能与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显然这些方法难以对基于项目的探究学习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价。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往往花费更多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学习目标也与传统的考试目标不一致,从而影响学生在这些对考生非常重要的考试中的表现,不改变评价方法,不能最大限度实现其反馈效果,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现应付差事的现象。这就要求探究学习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做出适时调整,不但重视探究结果,更应该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知识建构、科学态度等探究过程表现,兼顾学科内容目标和探究素养目标。

传统生物化学课程考核标准和方式单一,就是平时作业和期末闭卷考试。OBE

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因此考核方式就更加灵活多样。本研究以我校药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为例,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多维度过程性考核 + 期末终结性考试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系统、科学、客观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和 4 种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3.5构建全面的课程评价方式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评价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关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调查问卷;针对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开展随机访谈;学校、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老师对课前准备检查、课堂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进行过程

性评价、课程教学资料检查(课程达成度分析、教学反思及总结)等措施,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综合性地评价。

4结语

“四新”人才培养为今后的本科教育提供的明确的方向,我校医药类本科专业具有较强的改革基础,通过《生物化学》课程的改革辐射其余26门医药类基础课程的改革,从而支撑6个医药本科专业能够更好的贯彻执行国家对“新医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要求,通过“新医科”改革,可以继续交叉引领“新工科”、“新文科”及“新农科”,这将为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秀梅,刘超,许珂玉,肖建英.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21,23(11):768-770.

[2]王艳玲,巩慧玲,李志忠,等.基于工程认证OBE理念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J].生命的化学,2021,41(11):2512-2518.

[3]程欲,张捷平,王鹤,等.多元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12):98-100.

[4]王颖,夏强,樊华妍.新医科视域下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例[J].生命的化学,2021,41(04):831-837.

[5]常成,黄幼田,闫红涛.“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与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21,7(02):116-120.

[6]甄莉,李鹏,计红,等.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实践与探索——以动物生物化学课程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277-279+282.

基金项目:

  1.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2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2101)
  2.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20年度校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生物化学》
  3.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生物化学》

通讯作者:高洁,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分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