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诉讼案件的全链条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9
/ 2

试论企业诉讼案件的全链条管理

姜广辉

中国石油江苏销售分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9

摘要:企业诉讼案件管理质量关乎“真金白银”,重大诉讼案件败诉会给企业带来经营困局,甚至破产企业诉讼案件管理不能仅关注诉讼环节本身,更要着眼源头防范、证据留存、案前协商、以案预警等各环节全链条管理工作。企业法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协同配合,分析研究案件成因和发案规律,深入查找企业自身在内部管理、行为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强化管理,防止同类案件重复发生共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关键词:诉讼案件 全链条管理

一、引言

现代社会法治经济背景下,企业设立、经营、注销全生命周期均置身于多重法律关系之中,受多种法律的保护和约束。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法制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和其他经济主体依法维权的意识不断增强,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发生冲突,诉讼成为解决争议的主要途径对企业而言,诉讼案件管理不仅要着眼于取得单个案件的最有利结果,更要树立诉讼案件全链条管理理念,注重诉讼案件各环节管理水平。本文仅以企业多发的民事诉讼中的应诉案件为对象,从法律文书处理、应诉方案编制、诉讼活动管理和案件总结警示等四个方面,探讨案件全链条管理工作

二、法律文书处理

法律文书是司法行政机关及当事人、律师等在解决诉讼和非讼案件时使用的文书资料。按文种不同,可分为报告类文书、通知类文书、判决类文书、裁定类文书等法律文书处理主要指企业法务、业务部门在收到法律文书后进行的文书传递、文书信息登记、法律文书响应工作。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环节当事人应当遵循的时限要求,能否在规定时限向法院提交法律文书关系企业诉讼权利的行使和实体权利的实现。因此,在法律文书处理环节重点表现为对时效的关注,以及企业内部协调统一、步调一致

确保案情分析、证据组卷、形成并提交答辩状等应诉工作预留充分时间,企业各部门或员工应在收到法律文书当日,将其转交法务部门。法务部门要重点做好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对法律文书来文机关、案号、案由、收文时间、举证时间、提交答辩状时间、开庭时间等进行逐一登记造册,及时动态更新进展二是在收到诉讼文书当日,会同涉案单位、业务部门,对起诉方各类诉求进行事实上的甄别和法律适用上的初步分析,形成总体性处理意见。三是向法院提交答辩状、证据、代理词财产保全申请书、回避申请书、管辖权异议申请书、上诉状、再审申请书等法律文书须经充分论证确保事实清楚、法律依据充分,须经必要审批后,统一归口由法务部门对外提交

三、应诉方案编制

应诉方案编制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对案件基本事实、证据材料的全面分析,依据法律法规拟定案件处理原则、处理方案、预判结果应诉方案编制的过程关系企业能否正确认识案件事实,能否选择正确的应对措施,进而取得最有利的诉讼结果。

第一,法务部门、涉案单位、业务部门应对案件事实、案件成因进行梳理,形成案件事实及原因分析报告。在民事争议发展为诉讼案件之前,双方当事人往往会有多个回合的口头或书面交流沟通,其中的细节往往会成为影响案件成败走向的关键因素。涉案单位、业务部门在对案件事实和原因的分析报告中应当真实、无遗漏地还原双方从法律关系建立至诉讼关系形成期间的所有细节。

第二,企业应当对证据材料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以形成有效证据链。所谓证据的多维度分析,一是针对对方陈述的事实、提交的证据、主张适用的法律依据及其诉讼请求提出反驳理由,并依据反驳理由搜集、罗列证据,查看证据链是否环环相扣;二是根据自身对案情及适用法律依据的分析,正向组织证据链;三是查看前述正、反两方面思维罗列的证据材料是否矛盾,是否存在证明力瑕疵,能否相互补强;四是查看围绕案件已形成的过程资料是否有不利的企业主张相矛盾的,可能被对方利用的证据弱点。本环节工作中,证据证明力强度分析瑕疵性证据、矛盾性证据的分析和重点提示尤为重要要通过本环节工作成效保证用我所长,避我所短,掌控全局。

第三,基于案件事实分析、证据梳理,形成应诉方案应诉方案应包含但不限于案件事实、证据情况、法律法规规定、案情分析、下一步措施、可能出现的诉讼结果等。高质量的应诉方案权衡了案件的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因素,其编制确定的过程,基于事实本身和法律规定做出了更为理性的诉讼策略选择,对案件结果形成了更为充分的预判,使得特定诉讼案件的管理目标、重点及措施更加明确,是企业取得应诉案件胜诉的基础性保障

四、诉讼活动管理

企业诉讼活动需要大量地运用程序法、实体法专业知识一般由外聘专业律师或内部法律人员依照授权执行。外聘律师在诉讼活动中提供其法律专业知识和庭审经验,内部人员更熟悉案件始末、特定专业知识因此对专业性强的案件,企业应发挥内外部法律资源,安排外聘律师和内部法律人员共同作为案件代理人。同时,外聘律师的授权应以一般授权为宜“代为承认、变更、放弃诉讼请求,代为和解、调解,代为上诉、代为签收法律文书”等涉及实体权利的特别授权应只限于公司内部法律人员。

企业内外部代理人在对外提交答辩状、证据等资料前,均须严格履行审查审批流程,经法务部门综合审查和业务主管领导审批后对外提交。

诉讼案件审理周期一般较长,以民事一审案件为例,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同时,不排除诉讼中出现法定中止情形中断审理期限计算。为确保诉讼案件有效受控,在诉讼案件办理期间,应当建立严密的动态跟踪和报告机制。一是应当建立案件办理进程督办表单,将法律文书载明的相关时间节点写入表单,包括但不限于提交答辩状时间、证据交换时间、开庭时间等;二是对照督办表单逐一、按时落实诉讼行为,避免逾期或遗忘三是对诉讼进程中的开庭情况、信函及法律文书往来情况、电话通话情况等应及时做好登记四是建立案情通报制度,由代理律师或代理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对案件进程、已采取的措施、下一步计划以及诉讼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向法务部门、业务部门进行通报

五、结案总结警示

诉讼案件的发生和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管理中重要风险管理薄弱环节诉讼案件全链条管理的总结,法律意见书、专项培训等方式开展的管理经验分享有助于进一步理顺管理链条,增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弥补管理漏洞,提升管理能力。

法务部门在诉讼案件结案总结时,应当对本案的诉讼措施、诉讼行为、诉讼结果等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办案能力。分析办案过程中的诉讼行为是否恰当、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也应当是结案总结的必要内容。值得一提的是,诉讼案件管理成效并不能简单地依据判决结果或者企业是否承担责任加以认定,而应综合考察结果预判实现度、应诉活动成效和质量等

此外,开展结案总结时,还应当分析案发原因,分析涉案事件中企业相关行为的正当性、合理性和合法合规性从而结合案件判决结果、法律规定进一步分析企业规章制度在防范此类诉讼风险方面的覆盖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而提出整改建议风险防控措施

结案总结和经验分享是诉讼案件全链条管理的闭合环节,更是诉讼案件管理的提升阶段。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结案总结警示阶段就是长智的阶段,有效利用结案总结和管理经验分享有助于企业防控、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有助于企业诉讼业务能力和其他管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谈萧.《企业法律实务》(第版)

[2]石少华、李朝晖等.  《能源企业法律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