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的文献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9
/ 2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的文献综述

鲜馥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四川眉山 620010

摘要: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在国际市场上迅速发展,备受广泛关注。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金融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因此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对金额稳定性的影响将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不良资产证券化  金融稳定  不良贷款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不断加强金融创新,金融体和国际金融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在这次全球化、自由化、机构化的变革中,最成功和最领先的创新技术当属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诞生于美国,是商业银行为了追求自身流动性需求、进行监管资本套利、降低融资成本和优化资本结构等进行的创新。2005年我国开始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2008年受次贷危机影响我国暂停资产证券化的发行审批,2012年我国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仅2014年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达到2833亿元。同时,2015年5月我国又提出“要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以改革创新盘活存量资金”,充分显示政府当局对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支持力度。截止2021年底,我国共有16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190多单不良资产证券产品,发行规模超过1000亿元。

二、文献综述

关于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的讨论,学术界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

(一)资产证券化可增强金融稳定性

国际保险监督协会(2003)调研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35家金融机构风险转移情况,表明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分散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面临风险,还可以提高信用风险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

Wagner和Marsh(2004)认为,如果商业银行持有不良资产的社会成本大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风险资产成本,那么风险资产应更多被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资产证券化不仅可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还可提高金融系统效率。Jorge和Li(2006)量化分析了英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易机构,认为资产证券化可分散风险,降低外部冲击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王军生和邹东哲(2016)通过分析我国16家上市银行资产证券化数据,认为不良贷款证券化可以提高银行收益,降低其风险,促进银行稳定。潘慧峰和刘曦彤(2017)分析了2006--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情况,认为资产证券化的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信用风险水平得到改善,银行的盈利性和流动性得到提升。吴成颂和王超(2018)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资产证券化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但利率市场化会削弱该作用,影响大小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类型。刘美君(2020)认为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性,资产证券化明显可提高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稳定性,但是对于大型国有银行的稳定性作用不够明显。

(二)资产证券化会损害金融系统稳定性

Duffee和Zhou(2001)认为资产证券化会改变交易者信息不对称程度预期,对金融稳定性造成负向冲击。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易后,非银行金融机构会预期银行资产证券化转移的都是高风险低质量的信贷资产,这会导致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崩溃,损害金融市场的稳定性。Allan和Carletti(2005)从流动性需求视角为出发点,研究保险公司和银行系统之间的资产证券化,认为资产证券化极有可能使保险公司的系统性风险传染至银行系统,从而导致金融危机产生。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许多学者都认为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资产证券化,它会引起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

宋清华和肖心蕙(2018)认为我国资产证券化正处于初期阶段,大部分试点银行选择优质资产进行资产证券户,将大量低质量的资产保留在银行,且资产证券化的成本较高,还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限制了银行的盈利性,同时留存在银行内的低质量资产面临较大的损失率,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定性。

(三)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Santomero和Trester(1997)从信息不对称角度研究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产证券化。从静态角度看,信息传递成本的下降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大降低,银行可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更顺畅将自己信用风险转移给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时资产证券化还使商业银行缺乏流动性的信贷资产转变为流动性强的资产,从而有利于银行稳健运行,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但从动态分析看,由于银行可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自己风险转移,这会使银行更倾向于风险高的信贷资产,从而不利于银行稳健运行,降低金融稳定性。Instefjord(2005)构建风险转移模型,认为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转移功能为银行提供了风险对冲工具,但同时也使银行更愿意承担风险,对金融稳定性影响具有双重效应。

郭甦和梁斯(2017)通过分析,认为资产证券化在短期内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稳定经营,但长期中不能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导致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下降。

三、文献述评

目前,国内外大量学者研究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的影响,且形成大量有用的研究,既有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又有研究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动因的,研究的视角从微观到宏观,从银行本身到整个金融体系。次贷危机前,市场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与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关系研究不够透彻,普遍认为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保证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但是大规模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暴露了银行的风险,不断侵蚀金融稳定。次贷危机后,学者们开始辩证的看待银行稳定性与资产证券化之间的关系。证券化工具本身可以给银行带来种种益处,但是存在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页不容忽视,银行风险监管极为必要。

国内经济正步入“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发展模式,因此,资产证券化的盘活金融资源存量、丰富风险管理途径等特点,使它成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次贷危机的爆发凸显了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具有负的外部性。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应能够有效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又不至于对金融稳定产生负的外部性。因此,充分研究资产证券化成为商业银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推手,同时也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高蓓,张明,邹晓梅.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影响机制、影响阶段与危机冲击[J].南开经济研究,2016(4):17-37.

[2]高秀娟.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23(5):47-53.

[3]郭红玉,高磊,史康帝.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基于流动性缓冲视角[J].金融论坛,2018(2).

[4]郭甦,梁斯.资产证券化是否改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一个来自中国的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7,365(9):67-75.

[5]胡海峰,陈世金,王爱萍.资产证券化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CC-LM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7(10):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