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视域下绿色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生态环保视域下绿色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丁晓东1,王胜永2,叶明慧3,王艳如4,刘金刚5

1.身份证号:372501197909301296

2.身份证号:372501198002055335

3.身份证号:420122198409066223

4.身份证号:371522198905182926

5.身份证号:130427197706111136

摘要: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绿色环保,重视发展绿色经济。同时,绿色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当今,绿色经济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发展路径。文章基于绿色经济的生态环保价值和经济发展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同时对生态环保视域下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以期助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保;绿色经济;发展路径

引言

生态文明制度是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这是由制度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是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入手,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强制性、选择性、导向性和保障性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经过政府与社会的不断努力,已经实现了巨大的跨越,主要表现在不断提高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地位,逐步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持续优化的行政管理体制,相继贯彻落实的政策措施,逐渐增强的公民环保意识,日趋完备的评估机制,愈益严格的执法监管等。当然,也面临着行政管理机制与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备、相关政策机制不配套,以及跨部门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要想优化完善以上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体制机制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从多方面入手。

1城市的绿色生态发展要落实在城市

运行相关行业的业务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绿色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转型发展的方向,而城镇化则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尽管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63.89%,但是中国的发展还需要建设更多的新型城区。同时,大量既有建成城区也亟须更新改造提升。倘若还是沿用老的发展模式去建设新城区,必然会出现资源透支、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的不可持续态势。因此,《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提出“积极引导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同年3月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要求实施100个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设。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的《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提出统筹开展包括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七个重点领域的创建行动,到2022年全国绿色生活创建行动要取得显著成效。

城市的绿色生态发展涉及规划、生态、环境、建筑、资源、碳排放、交通、信息化管理、产业、经济、人文等众多领域,尽管全国各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及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在严守资源消耗的上限,环境质量的底线和生态保护的红线方面,绝不能松动,必须在城市运行的相关行业形成科学合理、技术适用、机制清晰、经济实用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并逐一落实到每个环节。

2生态环保视域下绿色经济发展的路径

2.1强调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

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涉及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持、刺激和约束。从大环境来看,我国制造大国的身份,以及长久以来的经济发展理念对绿色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从生态环保的角度来讲,我国要发展绿色经济,需要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绿色经济发展计划,依赖政府和相关部门逐步明确绿色经济发展的标准和目标,保障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例如,政府部门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对废旧物品回收产业和新能源的开发产业给予大力扶持,提升相关产业的利润空间,刺激和推动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进一步明确资源回收利用的标准,对相关企业在资源回收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现阶段,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了双碳目标,并在这一目标下对不同的产业的碳排放提出了不同标准和要求。一方面,有助于刺激市场中可回收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另一方面,对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也给予了鼓励、支持。

2.2建设生态环保的市场化机制

一般来说,污染治理的集约化是最能体现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化的。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大背景下,只有将分散治理方式转变为集约治理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环保领域的盲目投资和无效建设现象。政府要落实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建立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加大力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的立法支持和经济体制。其次,产权的多元化。毫无疑问,产权的多元化有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社会参与能力,从而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我国应建立起环境保护市场多元化的投资体制,使市场的调配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要想全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建设,就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公众、事业单位和商业资本的力量,形成政府、银行、企业和个人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最后,服务的市场化。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应当由独立的法人或者社会机构承担,并提供社会化服务,形成运营服务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鼓励经营者和投资者自觉承担环境成本、经济收益、资源价值核算,使运营管理者平衡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环保治理结果,形成环境污染治理的良性循环。

2.3推动传统产业结构的变革和转型

生态环保视域下,传统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也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传统产业也可以在符合绿色经济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依赖于绿色技术实现转型和改革,以此来提升在市场经济当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从生态环保的角度考虑,在绿色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传统的产业类型不得不进行转型和优化,很多老旧的产业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所以,对于传统的产业经营者而言,要重视绿色经济技术和绿色能源在生产和经营环节的应用,有意识地降排减污。同时,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也要进一步明确绿色经济发展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协同性。当前,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实现绿色经济的发展,创新是关键。在生产和经营环节,工作人员也应该重视环保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重视提升资源利用率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强强联合或者优势互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变革,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绿色经济的增长。

结语

绿色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要基于我国现实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状况,在遵循时代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传统经济发展理念和传统产业结构的变革和优化,实现绿色技术的升级和创新。同时,亟须加强国际层面的交流与协作,重视绿色人才的培养和应用,如此才能推动绿色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高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榆林市绿色经济发展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1):12-13.

[2]魏红香.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动与绿色经济发展[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0(02):75-85.

[3]姚登宝,张玉玲.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分布演进[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2):9-18.

[4]程大章,许维胜.绿色生态城区的信息化管理[J].建设科技,2017(23):25-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