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及事故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及事故预防措施

刘瑞

湖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  湖北  潜江  433100

摘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在现代企业生产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在企业生产中常用的特种设备包含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设备和场(厂)内机动车辆等。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特种设备具有危险系数高、零部件内容多、使用范围广泛的特点,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如果对特种设备使用管理不恰当,会诱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为了能够减少特种设备使用隐患,企业使用者为特种设备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规范标准,并按照规范化的标准加强了对特种设备管理的重视。但是受外界多个因素干扰的影响,特种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安全隐患,安全隐患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

1 特种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持证人员配备不齐全及安全教育培训不及时

持证上岗是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不管进行简单或复杂的特种设备操作,都应该把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作为最基本的要求。目前有很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存在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无证上岗的情况。在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时,要求操作人员必须要持有相关的资质证书,而且使用单位要明确特种设备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安全管理人员同样也应有相应的资质证书,熟练掌握安全管理方面的安全知识。只有做好各个岗位的职责,我们才能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奠定基础。但是从目前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现状来看,由于使用单位人员更换频繁,没有相应固定的安全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而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不够及时,从而无证上岗现象比较普遍,最终导致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没有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或参加相应培训的操作人员,对特种设备的使用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相应的技术支撑,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的相应安全防范的鞭策。在特种设备事故发生之前,因缺乏相关的安全培训及安全继续教育,所以当事故发生时无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这都是因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只是一味追求降低生产成本,不注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存在安全漏洞,为以后特种设备的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安全管理环节中应要求相应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且接受相应专业的安全培训。

安全教育和培训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道路上的基石。目前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也存在安全教育培训不及时,安全教育培训宣贯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由于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造成特种设备一旦出现安全问题,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无法迅速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这样就会导致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影响扩大。反之,安全管理人员如果定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当出现特种设备安全问题时,安全管理人员就会迅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降低事故的风险指数。所以,安全教育和培训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立标之本。

1.2 特种设备自身缺陷问题

特种设备自身缺陷主要体现在设计、制造两个方面。特种设备本身就是由各种机械部件和电气部件组成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出厂前的定型产品型式试验和出厂前的厂检工作。通过上述实验,特种设备制造厂家的技术人员可以确定设计、制造方面是否存在问题。技术人员根据检验结果不断地研究、探索、改进完善机械和电气的性能,避免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由特种设备本身设计、制造缺陷而引发的问题。因此定型产品型式试验和出厂前的出厂检验工作是我们衡量特种设备是否存在自身缺陷的必要环节。

1.3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很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善,特种设备档案管理非常混乱,安全管理人员更换频繁,交接安全管理资料不到位。设备档案没有专人管理,无法建立一个设备一个档案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一些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情况,机械部件缺失损坏现象不能及时上报,很多需要统计的数据资料不全,也没有做到定期对资料进行汇总和统计。许多特种设备的数据没有及时进行更新,而且也没有进行汇报和备案。由于这些制度上的漏洞,特种设备的管理往往没有实现专项管理,甚至出现了安全管理托管现象。

2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建议

2.1 推动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实施

企业建立健全相关体系与制度是特种设备标准化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途径与手段。这是一项长期且基础的工作。企业一般为了减少相关成本,不愿加大实施力度。制度成本限制了企业在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推进实施。监察部门在监察时,可以首先选择已经建立了完善体系与制度的企业进行试点推广,形成区域、地方、企业的样本,再推广到周围企业,并带动周围企业对其进行学习,从而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建设工作。同时对企业如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给予指导服务。不断提高企业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形成长效安全管理机制。

2.2 依法依规监督,强化安全管理水平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理念之一,监察人员要依法办事,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特种设备标准化安全管理要求的企业,应当实施一定的处罚,责令其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监察部门要定期检查企业,对有关工作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加强引导力度。通过行政执法,依法处置违规企业,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安全管理水平。

2.3 强化安全培训,提升安全意识及业务技能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可靠运行,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基础。可通过举办负责人、安全技术人员培训班,强化全员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意识和实际业务技能水平。各级政府也可牵头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分批轮训,全面学习特种设备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操作技能;也可建立相关的考试中心并委托相关院校提供培训服务,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及安全生产意识。各考试中心要建立长效机制,与监察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督促相关企业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知识培训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业务技能。

2.4 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应急机制,提高应对事故灾难和风险的应对能力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是针对特种设备使用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的专项应急处置措施,根据事故危害严重程度,提前做出各环节详细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安排,是及时、有序和有效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企业与相关部门反应及时、科学地部署,将事故灾难损失降到最低。政府企业要积极建立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平台,组建相应的专家和资源库,服务中小型企业,并与大型企业建立应急救援互助互保协议,开展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研究,建立标准化应急机制标准,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实现快速科学有效救援。同时要加大特种设备应急演练,强化事前防范,将演练制度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能力。

3结语

特种设备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常用设备,但是受内外部多个因素干扰的影响,特种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安全故障。为了能够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在根源上找到特种设备使用的不安全因素,并结合特种设备使用情况,从设备的特殊管理、设备缺陷处理、设备管理优化、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思考如何更好的管理特种设备,旨在能够更好的发挥出特种设备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设备的使用下确保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徐晓明,郭景红,胡凯凯,蒋鹏,黄月.企业中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23):7-8.

[2]李洪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06):34-36.

[3]何同华,焦传春.浅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20,39(07):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