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杨晓敏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逐步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传统文化是一种集百家之道、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经典,在我国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如何正确地把握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应用,可以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语文

引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所积淀下来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精髓。在全球文化交流与交融、素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拉开了小学生语文学习新篇章。同时,为了让中华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工作者应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小学教学,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学校、社会和家庭之中。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汲取了先辈的智慧与经验,具有丰富的教育哲学思想,可以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提供优质的人才。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以丰富课堂活动,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地继承优秀的历史,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以兴趣为导向积极掌握语文学科知识。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对小学生起到蒙学作用

拼音、识字、写字是目前小学教育中最困难的一项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单一的,教师向学生演示所要教授的内容,重复的背诵,再由学生反复操练,直至掌握。这种做法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情况,而且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反感。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拼音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声画、故事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了解汉字的含义的同时,也会对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只有将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出蒙学的作用,才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三)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教科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比如:阅读课后文章,书写各种事物,人际交往和思考。所以,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他们的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语言素质,增强他们的知识和记忆力。

二、阻碍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主要因素

(一)教师的教学质量需要提升

尽管我国已将传统文化列为必修课,但一些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加之一些老师本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受阻。而且,小学语文老师面对的是一群身体发育不健全的孩子,他们必须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维持课堂秩序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上,很难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

一些教师仍然在上课时使用传统的方法。教学内容大多是老师的一面之词。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缺乏吸引力,还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如果只是简单的解释单词、句子和文章的意义,是无法让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有很深的印象。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孩子们的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所以在小学语文老师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显得十分被动。

(三)教材中传统文化体系不完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千百次的发展,几乎囊括了我们各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但是,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应用时间较短,一些教师在传统和新的教学模式之间难以灵活地切换,在真实的课堂中,常常会将新的课堂与传统的课堂相结合,无法将传统的文化与传统的教学相结合。一些老师没有把课本和传统文化知识相结合,使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很少,而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仅仅是表面现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幌子,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四)教学模式陈旧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适应现代新课程的要求,为了满足新课程的需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另外,一些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时,由于缺乏创新性、实践性、灵活性等因素,致使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变得索然无味,这就会影响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学习,从而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三、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

(一)优化语文教育课程体系

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必须健全相应的教育体制,使之能够更好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首先,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其次,要使语言教学具有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老师将优秀文化的魅力传达给学生,激发他们对优秀文化的渴求,从而使传统文化更加深入。

(二)转换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克服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缺陷,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优秀的文化知识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通过小组协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这样可以使他们的学习更加有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三)运用民族习俗进行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一个国家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反映。所以,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下去。小学是最好的学习时期,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之中,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从而使他们得以继承和发扬。比如,老师们可以专门为学生们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的由来、神话故事等,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对传统的节庆风俗进行解释。例如,端午有屈原以身殉国的故事,间接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意识。

(五)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散漫,个性活泼,因此,在小学语文课上,应针对不同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在识字、阅读、表达等方面进行灵活的教学。比如,在初等教育阶段,老师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水平,并充分运用字形的规则进行教学。首先,老师能通过对汉字的历史回溯,让同学们认识到汉字是从图形演化而来,通过视觉的方式来观察汉字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中国汉字的趣味性;其次,老师可以教授汉字中的音符和音符,让学生认识古代的造字规律,并用语音把汉字呈现给学生,从而加深对汉字的认识;最后,老师们可以使用“理解”的方法。“会意识字法”是指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单独的字构成,通过对新的字的意义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的汉字。

结论:总之,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尽管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还不长,但是通过教育工作者和一线老师的共同努力,可以更好的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1] 冯江波. 初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J]. 考试周刊,2021(4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