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数学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浅谈如何让数学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作者:袁俊祥

单位:薛家湾第五小学

如何使教学工作更具有实效性,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我认为要努力使每一节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认知阵地;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经历;要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培养和发展。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要做到。

一、精准把握教材。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

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丰满的思维过程,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内涵,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知识与生活、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二、精炼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互动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是教师借助口头语言进行师生对话。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在知识与学生间搭建桥梁的教师,如果上课像念教材,措辞含糊,语病迭出、拖泥带水、漫无边际,都将失去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感染作用。反之,简洁、准确、明了、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不仅能给学生以美感,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情感体验,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事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一直致力于追求语言的技巧性、艺术性。我认为,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语言要简洁、明了化。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不管是在思考、观察、猜想、操作、实验、讨论、验证、总结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始终起着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如果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含糊不清,就会引起失误,导致学生思维障碍,甚至是误解。如一位教师在上“直线和线段”一课时,想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出直线的特点,师问:直线从头到尾有没有端点?生答:有。本意是想通过设问强化直线没有端点,但“从头到尾”一词,产生了误导,使答案意思相反,更模糊了学生对“直线”一词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语言精练,少说废话,才能提高效率。  

2.语言要准确、科学化。  

    数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每个概念都有确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条件。因此,数学教师的语言务必清楚、准确、符合科学性。教师要引导好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几何语言的相互转换,让学生用这三种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表现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运用定理,并逐步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在解题时才会思路清晰,书写过程时才能准确、规范、简洁、节约时间。因此,要对自己的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尤其严格,力求培养学生严密的推理能力、准确的解题能力。  

3.语言要实际、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内涵。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4.语言要亲切、激励化。  

    我们在教学时要创造一种宽松、富于活力的教学氛围,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亲切的教学语言是创造这种氛围的重要途径。亲切、自然、生活化的语言能够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使课堂上呈现出和谐、愉快、轻松的气氛。 纯粹的语言如此,被称为“体态语言”的眼神、表情、手势更是如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做到神态亲切,举止得当,尤其会善于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眼神,就能使学生得到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课堂上,如果教师的语言中还含有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宽容、表扬、鞭策、祝愿等激励因素,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语言要生动、情感化。  

    相对诸多科目,数学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有生气,只有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伴之以感情,才能把那些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优质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能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要提高数学的教学的实效性,我们数学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下功夫让自己走进教材,再走出教材走进生活走进学生,精心锤炼自己的语言,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语言不断规范、准确、简洁、流畅、妙趣横生,进而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更好地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