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问题学生”,为其撑起一片蓝天——浅析“问题学生”转化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3

关注“问题学生”,为其撑起一片蓝天——浅析“问题学生”转化的策略

陈阿蝶

瑞安莘塍中心小学   浙江温州瑞安  325200

[摘要]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改的核心教育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转化问题学生就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班级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结合其成因分析,笔者立足实践,从真诚沟通,肯定激励,开展活动,课堂渗透,把握契机,家校合力六个方面阐述了教育的途径,力求实现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提高教育成效,实现学生生命主体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学生  成因分析  转化途径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而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由此可见德育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但是,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些学生爱打架;有些学生常想尽办法拿手机玩游戏;有些学生放学时在外面买零食让家长担心;而有些学生则喜欢玩耍打闹,不知道学习……在我班学生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或思想存在偏差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本文中姑且将这类学生简称为“问题学生”。这些“问题学生”的出现直面我们的道德教育,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的教育就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问题学生”并非天然生就,他们的形成必然有其原因。对于本班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做了如下分析:

(一)生活习惯所致。好吃零食、喜欢“打奖”致使学生“欠债”,所以偷偷“拿钱”便是这些学生行为发展的必然。一部分学生好玩,生活没有规律,迷恋电子游戏,便导致其上课不专心,学习不上进,花钱如流水,势必导致向更恶劣的程度发展。

(二)社会因素诱导。大部分学校门口都摆有大大小小的所谓的“打奖”摊位和流动小吃摊点。这些对于年幼的孩子具有极大的诱惑。此外还有管理不规范、违法经营的电子游戏室,随意让未成年的孩子出入,玩游戏,导致学生“游戏成隐”。

(三)家庭教育缺失。我班学生,大部分家长因工作忙碌,早出晚归,对孩子无暇顾及;少部分家长闲散在外,忙于麻将、扑克。还有几个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由爷爷奶奶看管。真正关心学生成长的,能配合学校进行合理教育的还剩几个?

(四)学生心理发展。小学四、五年级的儿童道德情感尚未充分发展,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正逐渐增强,在外部因素的诱导下,常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思想偏差与行为错误。        

二、“问题学生” 的转化途径。

面对班级中形形色色的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从实际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源,寻找合适的途径进行引导教育,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以下就本班的实践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理解信任,学会自主改进。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真诚和理解能让学生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激发其积极情素改进自我。如:我班的郑同学是个性要强的男孩,自从去年担任班长以来,变化较大:学习成绩进步了;责任心越来越强;对老师交代的事情能认真负责。一天,他妈妈非常生气地告诉我今天早上自己放在卫生间的50元钱不见了,一定是他拿走的;而郑同学则说40元钱是学校退还的钱(开学初退还的上学期课本费)。我找来郑同学单独谈话:“现在办公室就我们俩人,对于今天的事情希望你能实话告诉老师,不管是怎么回事我将保守秘密。”他犹豫了几分钟,终于开口了,“是我姐姐星期六给我的。”为了判断事情真伪,我马上打通家长电话获得他姐姐的联系号码,就在我拨打他姐姐手机的同时,他的眼泪夺眶而出:“老师,是我拿的!”事后,我让他在日记中写下事情的经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原来因为平时喜欢“打奖”、吃零食而欠下了“债务”,便见钱眼开。我问他该怎么处理,他表示自己没有资格再当班长,并要帮助同学做值日作为对自己的惩罚,但他希望老师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大家。之后,我联系家长了解他在家里的表现。他妈妈告诉我,他经常有这样的行为发生,只是平时拿的只是几块零钱,并没有这次多。但自从他担任班长以来有了很大的变化,回家作业就不需要家长的督促,还经常说:“我是班长,我应该做同学的榜样,要不同学就不会信任我了。”左邻右舍也都夸赞他。第2天,约了家长,当着家长的面,我温和又不失严肃地对他说:“老师了解到你平时在家里表现好,得到邻居的好评。同时班级同学对你的评价也较好,可见,你平时对自己的学习是认真的,对班级的工作是负责的。所以,对于你自己提出的处理办法老师进行了调整,班长要继续担任,而且要比以往做得更好,将功补过;为班级打扫卫生你就认真去做,也应让自己因为这件事受到的教育铭刻在心,避免重犯……”当他离开办公室时,我瞥见了他如释重负而又认真的表情。紧接着几天他上课更认真,对同学间发生的事更积极地去帮助解决,拖地扫地更是中午下午都不落后,还努力参加诗歌朗诵。

理解和信任学生表现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在学生因贪玩而忘写作业时,在学生因好胜而打架时,在学生因急于回家而忘值日时,我们就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良性的惩罚,相信他们能改号,激发他们蕴藏的发展潜能。

真诚和理解能让学生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激发其积极情素,改进自我。真实而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再次树立信心;写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明辨是非,让教育变得深刻有效,让学生对自身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并主动改进;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

(二)肯定激励,养成良好习惯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问题学生”,我们应关注学生微小的变化,及时肯定激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为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如:学生刘同学——“打架大王”。我多次在班级里肯定他的优点,如: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弱小的同学干不了的他能像个哥哥似的帮忙。同时又在私下诚恳地指出他的不足。半年多了,他的进步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肯定。经过多次表扬肯定,帮助他在班集体中树立良好形象,激发了他向上进取的积极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点滴进步,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希望能听到别人的表扬。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学生如果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他就会受到鼓舞,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高涨。掌握分寸,真诚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还要注意形式多样,因人而异。对孜孜不倦的好学者需要深入激励,引导树立奋斗的更高目标;对进步中的中等生需要鼓舞赞扬,寻找竞赛的对象;对迷茫中的后进生更需要及时引领夸赞,树立前进的信心,给予成功的喜悦和希望在良性的肯定激励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开展活动,促进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和神圣的东西的观念。我们要使这些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用高尚的道德行为的生动的实例来充实它。”

真正的教育是整体的、和谐的、兼容的。我常常在各项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如:结合艺术节,组织学生开展“颂和谐、迎奥运”声乐小组唱,诗歌朗诵;在语文课程主题学习完毕后或假日来临之际,开展手抄报比赛;学习古诗,开展书法比赛……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在良好的氛围中促进自我教育。

同时,小学四五年级的儿童道德情感尚未充分发展,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正逐渐增强,常常会发生思想偏差与行为错误。所以,我根据教育的需要,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迪。如:让学生去观察学校门口“打奖”获得的物品质量如何?思考其用途,分析“打奖”这种行为的利弊,展开集体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打奖”对我们学生的危害。并搜集资料,报道事例,开展辩论向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认识非法电子游戏室对青少年的危害。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辨析真伪,分析利弊,认清事物的好坏,将学生个体与班集体的教育联系在一起,使教育更深刻更广泛,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

   (四)课堂渗透,滋润学生心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同样是实现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我重视把思想教育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把德育渗透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如:课文《慈母情深》《穷人》《桥》等是爱的教育最理想的载体。课文《我不能失信》更是诚信教育的最好篇章,学了课文后,我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我们的哪些事已经做到了诚信,哪些事还没有做到诚信?

对于这些文章,我精心备课,充满情感地上课,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展开对话,让高尚的道德意识如春雨般润物无声,让心灵之花悄然开放。

(五)把握契机,营造集体氛围

在常规管理中,我从集体成员的身心发展的特征、水平和可能性出发,带领学生强化班级这一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组织机构,努力求取学生个性发展的正向效应,减少或避免学生个性发展的负向效应,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严明的纪律和健康的舆论,发挥群体对个体的同化、激励、约束等方面的作用,尽可能让集体中的每个个人都成为集体正面影响下的个人。

一天中午,我一跨进教室就发现地面被拖得非常干净。一询问,原来是夏同学和郑同学做的,郑同学是班级里的捣蛋鬼,今天的行为令我刮目相看。我便顺势问他们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去做。夏同学说:“我看见地上有很多灰尘,因为您说过我们班装有多媒体设施,如果灰尘多了会损害到多媒体器材。所以……”我又转身问郑同学,他回答说:“我看见夏同学一个人拖地,而且教室这么大,太辛苦了,我就帮他一起拖。”声音细柔却声声入耳,嚓嚓的拿书声没有了,窃窃私语声没有了,赞赏的目光聚焦在一起,已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动情地说:“夏同学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对班级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郑同学也用自己的行为表达了对同学的关心,表现出同学间的互助精神。难道我们不该把最诚挚的掌声送给她们吗?”顿时,我们的教室洋溢着温馨与感动!

让集体的掌声评价学生,让这样的情境触动“问题学生”的心灵之弦,激发积极情素,创设良好班集体的舆论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集体,受着集体的注视,通过集体去影响每一位学生。平时,我力求关注班级和学生的细微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或适时评价,努力把握教育的时机,捕捉偶然的教育机会,在集体中让个体受到教育。

(六)家校携手,共促孩子成长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说的就是家庭环境和父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阶段孩子年龄小,独立性较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受家庭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更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要。而“问题学生”更需要家长对他们的引领作用。

首先,要陪伴。从空间和心灵上陪伴孩子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法。尤其是

问题学生更需要家长的陪伴,需要家长倾注更多的耐心,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

其次,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和联系。家长不能因为工作忙就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全权交给老师而不联系。多与老师联系,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老师也可以掌握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家校联手,有针对性地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有了家长的参与,教育不再显得单薄,希望不再那么渺茫,问题学生的转化也不再是问题。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细致的工作,是涉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个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立足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多多关注问题学生,打破其心灵的枷锁,扬起自信的帆,冲破阴霾,让他们重新焕发生命的精彩。让我们倾注自己的心血,怀着热爱执着的精神,继续探索教育的方法,寻求教育的有效途径,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真正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提高教育成效,实现学生生命主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孙义农消融着的冻土带》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 陈震班主任新思维》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朱永新走近最理想的教育 漓江漓江出版社,2007。

作者信息:陈阿蝶,汉族,浙江温州瑞安,本科,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语文阅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