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坯纵裂分析及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小板坯纵裂分析及控制措施

董小健,段钊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渭南 715405

摘要:小板坯表面纵裂纹的产生是在结晶器坯壳形成时就已存在,铸坯进入二冷室后,坯壳上的细小裂纹继续扩展,形成明显裂纹。由于不同钢种的关键成分差异导致的铸坯凝固特性缺陷、关键设备参数选取及安装维修精度等原因影响、保护渣的选型调整、侵入式水口的选型、钢水过热度、人员操作原因导致结晶器坯壳形成时存在表面细小裂纹,铸坯出结晶器后裂纹继续扩大,形成明显裂纹。总之,结晶器弯月面凝固壳不均匀是表面纵裂纹产生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小板坯;连铸坯质量;纵裂;连铸工艺

1 板坯表面纵裂的成因

表面纵裂纹在板坯中多出现于宽面的中间部位,纵裂纹常与纵向表面凹陷共生,粗大的表面纵裂纹可长达数米,深度达20~30mm,宽度达10~20mm,严重时可贯穿板坯。微细的表面纵裂纹长3~25mm,有的可达100mm;宽度一般为1~2mm,有的小于1mm;深度为3~4mm。如果表面纵裂纹的长度小于10mm,深度小于0.7mm,铸坯轧制过程中有可能不会产生钢材缺陷。而比较严重的表面纵裂纹缺陷就会造成钢材的分层缺陷。而表面纵裂纹严重时,则会造成漏钢事故。

2 造成板坯表面纵裂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2.1 钢水成分影响及控制措施

(1)钢水中碳的质量分数在0.09%~0.15%范围内的钢,称为亚包晶钢。当[C]=0.12%时,结晶器弯月面初生坯壳,在固相线25℃以下发生100%的δ相到γ相的转变,伴随着最大坯壳的线性收缩。由于收缩性大,造成坯壳生长不均而产生裂纹。

(2)当钢水中Mn/S数值越大,纵裂越不易出现。一般钢水中,控制Mn/S>25,可提高钢的强度与塑性,避免纵裂的出现。

(3)当[S]+[P]≥0.03%时,铸坯纵裂趋势会明显的升高。可在钢中元素不变的情况下控制[S]+[P],可减少纵裂的产生。

(4)当[S]>0.030%时,也可导致铸坯的纵裂纹增加。钢种对[S]成分无特别要求时,尽可能减少成品钢水[S]。

2.2 设备影响及控制措施

(1)根据断面及结晶器有效长度的不同,确定合适的结晶器锥度。以龙钢公司2#连铸机为例:结晶器长900mm;165mm*400mm断面选用2.0%/m;165*500mm断面选用2.5%/m;可保证坯壳充分与坯壳接触,促进冷却均匀进行。

(2)结晶器进水温差急剧的变化,也可导致初生坯壳凝固得不均匀性,进而导致铸坯表面裂纹。因此,要关注结晶器进水温度的稳定性。

(3)结晶器足辊对出结晶器坯壳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一般认为纵裂产生是因为坯壳凝固初期的不均匀性,在二冷段扩展。因此,确保足辊有足够支撑效果,且对弧准确,足辊段出水均匀,可使铸坯纵裂纹缺陷得到缓解。

(4)结晶器振动参数对铸坯表面质量的影响,根据现场跟踪,正滑脱时间越长,保护渣耗量越大,对坯壳起到充分润滑作用,促进坯壳生成均匀,可充分降低铸坯纵裂风险。其次采取低频振动,取大的超前量,长的负滑脱时间,进一步提升保护渣的耗量。由于铸坯断面小,对于非正弦振动来说,取值应为下限。因为大的偏斜率看起来结晶器参数有利于坯壳冷却,但是大的偏斜率给设备带来比较大的冲击,不利于振动的稳定。

2.3 工艺条件影响及控制措施

(1)生产过程中保护渣主要起传热和润滑的作用。保护渣传热好坯壳厚度生长均匀,并且完好的润滑能避免薄弱的坯壳被撕裂,随着保护渣碱度的升高,表面纵裂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2)保护渣的黏度过高或者过低都易产生纵裂。黏度过低渣耗量大,容易引起液渣流入不均,导致传热不均,坯壳形成不均匀;黏度过大容易引起化渣不良和渣膜间断,不利于稳定传热,导致脱膜不良和粘结。

(3)控制保护渣的水分,是保护渣理化性能的关键指标,水分含量可控制在0.5%,能确保保护渣形成良好的三层结构,小板坯保护渣液渣层控制在9~12mm,铸坯表面纵裂出现的概率明显降低。

(4)板坯侵入式水口一般选用两边侧出。因为单孔直出侵入式水口,插入液面过深,会导致结晶器表面钢水温度过低,结晶器液面结盖,保护渣融化效果差。如果插入液面过浅,则会导致结晶器液面翻腾,破坏液渣层的稳定,使液渣层出现断层,冷却效果差。水口侵入深度一般选取80~120mm,龙钢公司小板坯经过反复实践,最终设定侵入深度为110mm,确保了结晶器液面的稳定及保护渣充分的润滑及冷却作用。

(5)根据断面大小、侵入深度、结晶器液面状态、保护渣融化效果确定合理的侵入式水口侧孔倾角及侧口大小,根据前期的不断调整,龙钢公司小板坯选用倾角为15°,侧口与侵入式水口中孔面积比为3.2,使用效果良好。

(6)钢水过热度越高,结晶器弯月面凝固壳均匀性就越差,极易产生裂纹。中包钢水过热度每升高10℃,出结晶器坯壳就会减少2mm,而钢水过热度过低,会导致结晶器化渣不良,进而影响初期坯壳的不均匀形成,普碳钢一般过热度控制以10~25℃为宜。

2.4 操作影响及控制措施

(1)更换滑块和侵入式水口操作过程中,液面波动、敞开浇注、侵入式水口对中不良等,造成的坯壳凝固不均匀,从而导致铸坯纵裂。首先,操作前用塞棒对该流次进行降速操作,将拉速控制到≤0.8m/min。然后再进行更换滑块及水口的操作。其次,尽可能缩短敞开浇注时间,侵入式水口与滑块错时更换。再次就是操作过程中及时调整侵入式水口的对中,确保出水口与结晶器窄面呈垂直状态。最后,宽度在600mm以上的断面,可采用整体式的侵入式水口,杜绝侵入式水口对中难的问题。

(2)使用自动加渣系统,可对使用前的保护渣进行加热处理,避免潮湿的保护渣加入结晶器。每30分钟测量结晶器渣层厚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动加渣系统吹入时间,保证总渣层厚度40~50mm,进而确保液渣层的厚度9~12mm。结晶器换渣操作,根据液面翻火情况、液渣层厚度、持续浇注时间等综合体因素,确定是否进行换渣操作。换渣前该流次逐步降速至0.80m/min以下,先换一边再换另一边,换渣操作结束后,稳定液面5min,然后进行升速操作。

(3)结晶器液面波动超过5mm时可直接影响液渣的均匀流入,使初生坯壳不能均匀凝固,导致纵裂纹的产生。发现结晶器液面波动超标时,首先将操作方式转换为手动操作。其次测量液渣层厚度,厚度不达标进行换渣操作。再次就是考虑更换侵入式水口,防止侧孔冲刷不均匀,对中不良影响的结晶器液面波动。

(4)中包温度及钢水异常成分与拉速的匹配。一般出现超低中包温度的情况,都会采取高拉速的方式进行应对。但是,低温高速的情况,由于结晶器液面温度的影响会使保护渣化渣不良,难以使保护渣达到良好的三层结构,再加上高拉速对液渣的消耗量增加,恶化了结晶器弯月面初生坯壳的凝固条件,导致铸坯纵裂纹的产生。低温钢的管控要从源头进行遏制,可将中包温度合格率作为转炉工艺指标进行重点管控,以减少低温钢的产生。成分异常炉次,及时采取降速措施或使用专用保护渣。

3 结论

表面纵裂纹的产生早在结晶器坯壳形成时就已存在,铸坯进入二冷室后,坯壳上的细小裂纹继续扩展,形成明显裂纹。简言之,结晶器弯月面凝固壳不均匀是表面纵裂纹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过程中以此为理论基础,采取以下措施,可预防铸坯纵裂纹的生成。

(1)在保证钢的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控制钢中碳的质量分数[C]≤0.08%或者[C]≥0.16%;控制Mn/S>25;在钢中元素不变的情况下控制[S]+[P];成品钢水[S]<0.015%;均可以有效减缓表面纵裂纹的出现。

(2)合适的结晶器锥度;稳定的结晶器进水温度;确保足辊有足够支撑效果,且对弧准确,零段出水均匀;良好的结晶器振动参数,低振频,大的超前量,长的负滑脱时间,提升保护渣的耗量,对坯壳起到充分润滑作用,促进坯壳生成均匀,可充分降低铸坯纵裂风险。

(3)适当增加保护渣碱度和黏度,并控制其水分含量可控制在0.5%,对铸坯表面纵裂有明显降低效果。

(4)控制中包钢水过热度,选用双孔侧出侵入式水口,侵入深度选取100mm,倾角为18°,侧口与中孔面积比为3.2,可有效改善初生坯壳的冷却效果,预防纵裂纹的产生。

(5)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操作工细节管控,也可预防铸坯纵裂纹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