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深静脉导管出口感染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深静脉导管出口感染的影响

金绍飞

威海威高医院   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对导管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216月—20226院收治91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留置深静脉导管,规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46例,予以综合护理。观察2组深静脉置管期间导管内感染与置管口感染发生情况,评价2组感染控制效果。结果随访期间,试验组导管内感染0例(0%),置管口感染2例(4.35%),总感染发生率4.35%(2/46);对照组导管内感染2例(2.67%),置管口感染7例(13.33%),总感染发生率20.0%(9/45),组间总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导管感染防控效果,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血液透析导管感染

引言

血液透析是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方式之一。隧道式深静脉导管是临床上较常用的一种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为了提高透析效果,预防导管感染,需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基于此,本文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深静脉导管出口感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抽取9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57.62±11.34)岁;颈内静脉置管37例,股静脉置管9例;临时置管40例,长期置管6例。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57.81±10.96)岁;颈内静脉置管35例,股静脉置管10例;临时置管38例,长期置管7例。2组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尿毒症病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年龄≥18岁;留置深静脉导管,规律血液透析≥3个月,管路留置时间≥2周;语言表达及认知功能正常,可自主配合护理及观察;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高凝;置管前已有血栓形成、发热等症状;合并严重内科疾病、重度营养不良、活动受限等,一般状况差;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感染;出现透析相关严重并发症;依从性差。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休息过程中嘱患者尽量不要采取侧卧位,避免对导管产生挤压。在日常生活中对导管的出口定时检查并做好消毒工作,观察有无分泌物、红肿、疼痛等情况。培训患者掌握消毒导管出口的方法及感染后的处理方法等,完成培训后,护理人员需定期考核患者,保证患者及家属掌握相关知识,培训合格的患者可实施自我干预。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导管相关干预,而不对导管出口进行敷料覆盖。(2)保证规律透析。使用一次性透析器、每周透析2~3次、保证充足的血流量等,是规律透析的前提。(3)血压控制。每日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嘱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并根据血压水平调整药物或者透析方案。

1.3观察指标

对2组短期置管均随访2周,长期置管均随访3个月,观察深静脉置管期间导管内感染与置管口感染的发生情况,评价2组感染控制效果。导管内感染评价参照中华医学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版)相关标准:①患者在临床上出现血流感染的症状,表现为发热、寒战、低血压等。②导管内留取血标本至少一次细菌培养呈阳性,定量≥1000cfu或半定量≥15cfu。③外周血细菌培养呈阳性,且微生物定性检测同导管内留取血标本为同一致病菌。④同时从外周静脉与深静脉导管中抽取血样进行细菌培养,后者阳性时间较前者提早≥2h,或细菌定量培养是后者的5倍以上。⑤患者明确无其他感染病灶。置管口感染:导管出口位置出现红肿、疼痛、流脓等症状,采集导管出口部位脓液,细菌培养提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30±1.86)周,对照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36±1.79)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7,P>0.05)。随访期间,试验组未发生导管内感染,置管口感染2例;对照组导管内感染2例,置管口感染7例,试验组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导管相关感染率对比例(%)

3讨论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深静脉隧道式置管已广泛应用,血管通路的通畅性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血液透析的治疗过程漫长,因此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需要护士树立导管感染高度防控意识,同时掌握标准规范的深静脉置管护理操作方法。开展护理相关培训与考核,强化护士职业知识与技能,可以为深静脉置管院内感染防控提供重要的基础和支持。通过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掌握自我干预的方法,不仅能够使导管出口感染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还可以避免使用敷料,从而促进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的有效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各项导管指标,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翠娥.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净化患者深静脉导管感染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9):75+90.

[2]白媛.关于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降低血透导管感染发生率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2):98+100.

[3]潘利.不同护理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深静脉导管出口感染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4):109-110.

[4]邵明珠.深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1):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