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大暴雨日数时空分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大暴雨日数时空分布

张倩

(云南省麻栗坡县气象局 663600)

利用1951-2017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8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大暴雨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90~94%地区年大暴日数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约1%地区的年大暴日数随时间减少。5~9%地区的年大暴日数随时间增加,都通过显著性检验。1-12月,90~99%地区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没通过0.05显著性检验,0~5%地区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减小,0~5%地区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增加,通过0.05、0.01显著性检验。

关键词:西南喀斯特地区;大暴雨;时空分布

1引言

降水是衡量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表征从云中降落或从大气沉降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由于各地的海陆位置和地形的不同导致其降水的时空分布有所差异。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面积较大,其中西南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所占面积最大。

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对西南地区的降水做了研究。1998年,董谢晾[1]等人分析得出西南地区冬季雨量最少,夏季最多,春秋则为过渡季节,全区的年降水变率大多处于10%-20%之间,川西高原北部和滇西南以及黔西南部为全区以及全国年降水量最稳定的地区,其年降水变率最小,不到10%2012年,熊光洁[6]等人研究发现西南地区除四川外其他区近50年夏季降水量都存在着周期,各分区都存在着一个为期14年的变化周期。

2资料概况与研究方法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较为复杂,比较显著的地形为四川盆地以及周边山地、云贵高原的高山和山地。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本文选取的站点是贵州、四川、云南、广西、重庆省各县市岩溶石漠化等级评价表中综合评价系数不为零的站点资料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网,主要包括云南、广西、重庆、贵州、四川8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量。对81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进行筛选,选出可用的数据。

主要运用雨量等级划分法、气候倾向率法、降水日数百分比三种方法进行研究,其中:降水量等级的划分标准采用的是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气候倾向率法:yi=axi+b,其中x为自变量,表示时间,在文章中表示年。降水日数百分比指当月某一等级的降水天数与该年这一等级所有降水天数的比值

3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月大暴雨日数时空分布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对每个站逐日降水量进行等级划分。

分别计算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年逐月大暴雨降水日数百分比,然后分别计算每个站逐月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变化,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应用GIS插值,得到1~12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变化显著性检验分布图。统计每个站逐月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通过0.050.01显著性检验的气候倾向率。3.1为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通过0.050.01显著性检验的气候倾向率

1)除67811月外,其他月份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26月,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约91%地区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没通过显著性检验,通过0.050.01显著性检验的地区仅占约9%,主要分布在广西融安、河池、桂林、贵州黎平、天柱、重庆酉阳、四川乐山,其中四川乐山的气候倾向率为-2.35%/10a,说明:该地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减小,每10年减小2.35%。其余地区的暴雨日数百分比均随时间增加。广西桂林的气候倾向率最大,为8.82%/10a,暴雨日数百分比每10年增加8.82%

37月,3个站点通过显著性检验,重庆丰都、黔江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通过0.05显著性检验,丰都的气候倾向率为-3.13%/10a、大暴雨日数百分比每10年减少3.13%,黔江的气候倾向率为4.36%/10a,大暴雨日数百分比每10年增加4.36%。贵州铜仁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为4.02%/10a,大暴雨日数百分比每10年增加4.02%

48月,贵州桐梓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通过0.05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为-2.53%/10a,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减小,每10年减少2.53%

511月,广西巴马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变化通过0.05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为2.86%/10a,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增加,每10年增加2.86%

3.1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大暴雨日数百分比气候倾向率

站点

气候倾向率

6

乐山

黎平

酉阳

融安

天柱

河池

桂林

-2.35*

3.51*

3.53*

4.90*

5.24*

5.80*

8.82**

7

丰都

铜仁

黔江

-3.13*

4.02**

4.36*

8

桐梓

-2.53*

11

巴马

2.86*

*表示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表示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

4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年大暴雨日数时空分布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绝大部分地区的大暴雨日数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没通过显著性检验,只有7个站点通过0.05显著性检验。分别是贵州天柱、黔西、铜仁、云南澜沧、景东、四川乐山、重庆酉阳。其中四川乐山的气候倾向率为-0.14d/10a,大暴雨日数随时间减少,每10年减少0.14天,贵州天柱、铜仁、重庆酉阳、贵州黔西、云南澜沧和景东的大暴雨日数随时间增加,每10年增加0.06—0.11天。表4.1为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大暴雨日数通过0.05显著性检验的气候倾向率

4.1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大暴雨年累计日数气候倾向率

站点

气候倾向率

显著性

乐山

-0.14

0.05

澜沧

0.06

0.05

景东

0.06

0.05

天柱

0.07

0.05

酉阳

0.09

0.05

黔西

0.09

0.05

铜仁

0.11

0.05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90~94%地区年大暴日数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约1%地区的年大暴日数随时间减少,通过了0.050.01显著性检验。5~9%地区的年大暴日数随时间增加,通过了0.050.01显著性检验。1-12月,90~99%地区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没通过0.05显著性检验,0~5%地区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减小,通过0.050.01显著性检验。0~5%地区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增加,通过0.050.01显著性检验。

参考文献

[1] 罗旭玲, 王世杰, 白晓永,. 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J]. 生态学报, 2021, 41(2):14.

[2] 邢佩, 杨若子, 杜吴鹏,. 1961-2017年华北地区高温日数及高温热浪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科学, 2020.

作者姓名:张倩(1995.03),女,汉族,云南省曲靖市陆良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农业气象工作
参考文献

[1].董谢晾,段旭.西南地区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气象科学.199818(3)

[2].姜红明,肖子牛.中国西南汛期降水的振动和分布及其与印度洋海温异常的关系.气象科学.200121(1)

[3].刘晓冉,李国平,范广洲,程炳岩,李洪权.我国西南地区19602000 年降水资源变化的时空特征.自然资源学报.2007.22(5).

[4].李永华,徐海明,白莹莹,等.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J] .高原气象.201029(2):523-530

[5].唐红玉,顾建峰,张焕,何慧根.西南地区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201130(2):376-384

[6].熊光洁,王式功,尚可政,庄少伟,张志薇.中国西南地区近50年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48(4)

[7].张琪,李跃清.近48 年西南地区降水量和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J].高原气象,201433(2) : 2-383

[8].范思睿,王维佳.西南地区春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干旱气象,201533( 5) : 740-747

[9].芦佳玉,延军平,曹永旺.1961~2015年西南地区降水及洪涝指数空间分布特征,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10)

作者姓名:张倩(1995.03),女,汉族,云南省曲靖市陆良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农业气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