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陈淼银

佛山市玉凰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528200

摘要:在整个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过程中,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保障该战略落实的重要前提。我国农村文化历史悠久,我国有2/3以上的人口居住于农村,全面整治农村生态环境还面临着很多阻碍与困难,而对于这些阻碍与困难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克服的。在近些年来的实际工作中发现,相关部门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给整个农村工作带来了困难。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引言

生态环境是乡村主要优势和重要财富,属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建设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和需求,全面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增强环境保护效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想要实现乡村发展,要更加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坚持走生态宜居路线,为人们创造出优良的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传统理念、方式和制度的影响,即使取得相应的成就,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如何创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是人们重点研究的环保问题。

1农村生态文明治理意义

农业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做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各种资源的节约,注重绿色环保发展,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推进农村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中,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统一发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进一步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科学合理性,提升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健康卫生的食品。但是,我国乡村发展过程中,部分农业生产主要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对各项资源进行滥用,对自然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我国对食品安全质量进行足够重视,需要对农业生产进行严格管理,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农民采用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提升资源应用效率,减少各项资源浪费现象[1]

2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2.1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并没有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除了治理工作自身方面的问题外,往往还和生态环境污染有关,因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相对较为严重,存在的污染类型诸多,且污染范围较广,明显增加了治理难度。在现阶段农村生活生产中,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都比较突出,不仅仅数量较大,且类型相对较为繁杂,对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以及相关技术都提出了较大挑战。比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为随意使用农药化肥,就很可能导致土地受到严重污染,同时还可能给周围水源带来危害,治理和防控的难度都比较大。

2.2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

虽然我国也曾出台了很多关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以及法规,但是经过实践表明这些法律以及法规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一部分政府以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相关干部的唯一指标,从而让很多干部埋头于乡村的经济发展而忽略了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在完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的指引下,很多乡镇政府盲目的投资破坏生态环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提高相关的经济指标这种行为为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并且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长远影响。此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应当由各个基层政府在密切配合之下完成,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各个基层政府各自为政,相邻的乡村之间并没有制定合理的措施以共同完成相关的工作。由此可见,要想让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治理还应当在上一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各基层政府之间的密切协同,同完成生态环境治理大业[2]

2.3多元主体困境

首先,是政府之外社群团体的参与积极性不够。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强调政府主导,其他社会团体并未认识到自身职责,无关自身利益时,不会主动参与治理工作。但政府作用无法覆盖全部,且大多采用强制命令措施,导致非政府团体被动参与治理,不利于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是多元主体参与的信息不对称。缺乏必要的治理资源,沟通机制效果有限,各主体之间信任程度不够,无法形成多元治理格局。再次,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利益协同机制,各主体参与的动能不足,一旦成本超出利益时,便会退出治理,甚至还会出现责任推诿问题。最后,是没有做好宣传工作。非政府群体没有认识到环境治理的重要作用,认为环境保护属于政府部门的职责,存在置身事外的心理。

3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策略

3.1多方协同治理农村生态环境

1.要让基层政府成为治理环境工作中的领导者。在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中,基层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起好带头作用号召广大村民共同来完成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对此相关的基层政府应当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在政府范围内明确指标和责任,将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政府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对于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政府工作人员可以考虑给予相应的奖励。其次,相关的基层政府部门应当明确责任制,对于直接或间接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公务人员应当严厉惩处,并且在发生生态安全事故之后应当在第一时间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从而树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再者,不同的基层政府之间应当加强沟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并在发生问题时不要相互扯皮要共同承担责任建立企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牢固屏障。2.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对农民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需要广大村民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对此,各相关基层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广大农村居民环境意识的教育。相关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向农村居民宣扬环保思维,并引导其树立新时代的环保观念,在环保宣传教育中不应当忽略村委会以及村干部的带头作用。相关的村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维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并对环保意识淡薄的农村居民进行适当的帮助。相信在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村干部的带头作用下,广大农村居民一定会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并且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中去,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应当鼓励相关的乡村企业为乡村的长远利益考虑

[3]

3.2健全立法执法体系

1.立法体系。当前,必须加快立法进程,制定完备的农村生态环境法律机制,具体规定农业固体废物、农业土壤污染、农村生活垃圾、养殖粪便处理等方面的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条例,真正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确保法律政策体系的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同时,还应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常规制度与长效约束机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尤其基层政府应根据当地生态环保现状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弱化对经济的考核,改变各职能部门各自为阵的局面,实现跨行政区域的综合治理,提高各部门的行政效率。且还应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补偿机制,调查当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情况,治理监管与补偿制度,实现多元化的生态补偿,保证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健康发展。还可以完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奖惩制度,设立激励措施,对于出突出贡献的治理单位或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鼓励,对于恶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严厉惩罚,通过奖惩结合,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实践功能。2.执法体系。我国农村面积较大,数量广,环境破坏方式复杂多样,污染点分散众多,当前执法监管范围较小,力量弱,无法做到全面覆盖。且县级执法力量不足,不能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常态化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较差。对此,应加大生态保护执法力度。一是在乡镇建立一级环保机构,设定基层环保所,为乡镇环境执法补充一线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农村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确保监管工作有效开展,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必须明确乡镇环保所的监管与职责范围,严格执行垂直管理制度,设立监管机构并授予相应职权,合理处理乡镇执法与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关系,确保农业部门、政府机构、公安部门的协同机制,促使环保部门成为主要的执法主体,建立部门联动模式。三是为农村生态环境执法岗位配齐工作人员,明确机构职责范围,并制定合理的评价考核管理办法。为了保证公正执法,应强化执法监管队伍的培训工作,强化末端监管职能。四是在农村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中严格贯彻农村环境目标责任机制,将农村生态环保量化考核指标纳入考评体系五是实现生态环境的日常化监测,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隐蔽性的污染行为,无法及时发现环保问题,为了提升监管水平,必须引入常态化、长期化的监管模式,实现彻底执法。

3.3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要想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创新治理,相关部门还应该注意到,应该重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尊重农民个体多样性,当前无论针对哪一种农业类型产业,都应该提高农民培训管理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将技能培训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职业农民更加了解种植、养殖管理工作。在必要时可以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引进来”就是指为了提高新型农民团队的素养,可以从高校引进教育骨干和在校大学生,或者鼓励在校大学生回村返乡,扎根基层,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带到实际农业生产工作中,创新栽培手段,确保高效新型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将高校教育资源和农民创业培训相结合,扩充培训内容。“走出去”就是指相关种养大户产业基地负责人,积极参与培训,学习绿色植保技术、高效生产和养殖技术,开阔农民视野,在培训和在外学习中,将新型种养技术带到农村,与农业部门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结合本村本乡镇实际情况,举办会议、讲座,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从而推进现代化农机具、现代化绿色植保技术、现代化种养技术的应用,以此培育技能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掌握更多专业种植技术和知识,增强农业活动的科学合理性,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正确认识到生态环境和自身利益的关系,形成健康、绿色环保生活和生产方式,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态环境治理创新工作中,约束自身日常行为[4]

3.4注重环保宣传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还需要高度关注农民层面的改善,要求切实提升当地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其积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也就需要在当地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要求当地村民能够从自身做起,降低产生各类污染物的数量,同时养成环保意识及时处理应对各类污染问题,从基层解决相关难题。基于该方面诉求,生态环境治理的宣传推广应该力求多元丰富,既需要借助于传统的电视、走访以及广播等渠道,也需要借助于新媒体进行宣传,同时体现出较高的宣传趣味度和实用性,让当地村民可以应用到实践中。

3.5完善法制建设

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机制,因此我国相关部门以及各地的基层政府应当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来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对于公然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同时,各地要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机制,从而保证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做到一碗水端平,这样才能更好的带动最广大的农村居民都参与到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去[5]

3.6强化生态文化建设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必须强化文化建设力度,提升村民的文化水平。首先,应重视宣传生态环境文化知识,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并通过各种环保培训活动,促使村民全面了解自然发展规律,明白生态效益的重要性,发自内心的形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其次,必须加快生态环境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鼓励更多进城务工人员返乡,挖掘本地传统民俗,利用文创模式打造特色生态文化品牌,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生态文化产业的稳定发展,支持乡村经济。最后,应做好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政府机构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农村地区建设更多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基础设施,保证文化服务水准,为村民提供更多文化产品,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文化活动中心的建立,强化村民的生态环境理念,并转化为自觉行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得到更多关注。为了加快生态文明发展速度,应强化环境治理,以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面对诸多生态环境治理问题,还应引入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方案,加强执法力度,全面提升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村生态福祉更多地惠及群众,推动乡村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懿.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J].能源与环境,2019(05):66+70.

[2]王尚琨.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对策[J].区域治理,2019(40):120-122.

[3]常烃.乡村振兴政策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9):24-26.

[4]王国利.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问题亟待解决[J].青海党的生活,2018(12):28-29.

[5]徐占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难点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8(3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