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市贫困老人高质量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河北省城市贫困老人高质量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研究

李璇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2)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时刻注意脱贫后返贫的风险,尤其是作为最特殊、最困难的群体,城市的贫困老人尤其需要得到重视。截至2021年末,河北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5.7万人,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为4864人。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我省在对城市贫困老人的社会救助中存在着社会力量参与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文关怀不足、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使资源利用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为河北省城市贫困老人提供更精准、更多元的救助服务,为河北省的社会救助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城市贫困老人;高质量;社会救助体系

1 河北省城市贫困老人的社会救助问题分析

1.1 社会力量参与不够

现在社会力量在城市贫困老人养老工作中的投入很少,并没有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体现出应发挥的作用。偶尔会有学校或一些社会组织进行敬老爱老活动而来看望老人,但是这种活动并没有形成常态化的社会机制。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其中来,大力宣传城市贫困老人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进而满足城市贫困老人多方面的需求。目前客观上没有形成重视城市贫困老人社会救助的社会氛围,主观上又对社会力量的参与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有效的引导机制和激励机制,这两个原因使得社会各界对城市贫困老人养老缺乏足够的认知。

1.2 政策落实不到位

很多政策在发布之初的预想是很好的,但是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因为政策实施效力层层弱化,导致下到基层的时候,已经和政策的预想状态大相径庭,归根究底就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在城市贫困老人的社会救助问题中,政策落实不足主要体现“保医”方面。“保医”问题在城市分散供养的贫困老人中存在较多问题。对于小病,老人还可以通过微薄的供养金在社区的小诊所看病吃药,但是一旦碰到大一些的疾病,很容易迅速陷入生存危机。因此要想长期形成稳定的医疗救助,还是得靠国家政策的落实,制定类似集中供养“保医”制度的保障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居委会加大对分散供养对象“保医”方面的投入力度。

1.3 人文关怀不足

对于集中供养的老人来说,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进入养老院后就有了固定的生活方式,失去了部分自由。这就要求养老院在对城市贫困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上更加人性化,使得集中供养对象不仅仅享受政府保证的物质待遇的享受,还能够享受到周到的服务和心理层面的沟通,让老人在养老院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而不是一种束缚的感觉。对于分散供养的老人,居委会阶层应当组织专人定期对城市贫困老人进行走访,关心其生活情况,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同时可以设立小广场等,让老人有地方进行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保证对老人的人文关怀。

1.4 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贫困户的申请、认定存在主观因素,因此对这一过程的监督就显得极其重要。监督力量不足,从而导致了应保未保现象的出现,进一步导致的就是城市贫困老人的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进而也会造成资源浪费,有限的社会资源并没有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此外,由于社会保障是政府主导的事业,政府掌握了相关工作的绝对信息,而且大多数不对社会开放,这就导致了信息公开程度很低,由此造成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社会对其缺乏必要的了解,导致了社会力量无法参与到监督中来,从而使得政府缺乏有效的外部制约机制,政府运行工作效率低下。由此可见,不健全的监督机制直接影响到了政策的落实效果。

2 建立河北省城市贫困老人高质量社会救助体系的路径分析

2.1 着力推动政府和社会的资源协同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随着社会支持网络的扩展,个人的社会支持会变多,从中获得的社会资源也会变多。而对于城市贫困老人而言,他们除了家人、朋友、邻居等的非正式支持体系,更需要政府和社会里面的正式支持体系和非正式支持体系来给予弥补,才能让城市贫困老人过上正常的生活,改善其生存环境。因此,彻底改善城市贫困老人的生活状况,要依赖多个主体发挥作用。首先政府依旧要做好财政的保障工作,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付比例,为其生活提供最基本的经济支持。其次,作为具有非营利性、志愿性和高效率特点的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组成的社会力量,他们在参与城市贫困老人的养老工作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使资源配置最优化,而且也会在社会上形成关爱城市贫困老人的良好风气。

2.2 拓展城市社会工作专业队伍

社会工作者是近年来发展逐渐壮大的一支队伍,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解决生活困难,排解生活问题和精神问题。社会工作者在解决城市贫困老人社会救助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因为他们是专业的工作者,拥有专业的知识和知道如何去做老人的工作。而且养老院里的工作人员从广义上来说也属于社会工作者,因此要多招录专业的医护人员和负责心理疏导的专业人员,定期组织对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拓展城市社会工作的专业队伍。

2.3 注重城市贫困老人的精神慰藉

对于城市贫困老人社会救助问题来说,在低层次的物质需求满足之后,就要注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满足。首先,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到老人精神需求满足的相关内容。因为老人大多独居生活,性格孤寂,在政策落实的时候应提升在精神慰藉方面的投入,并帮助组织各种活动,鼓励老人参与其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其次,帮助老人培养兴趣爱好,提高个人情操,实现精神慰藉。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城市贫困老人进行相关的培训,也可以从中选取两到三名进行重点的培训。让他们带领老人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同时可以提供有利于城市贫困老人有用的书籍,让他们闲暇时开阔视野,培养情操。

2.4 加强城市贫困老人社会救助工作的监督

监督检查是保证城市贫困老人社会救助工作能够落实到位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政府要切实履行好自己被赋予的监督职能。监督工作要达到机制化、常态化,监督效果也可以作为对民政局的考核项目之一,确保内部监督机制发挥作用。但是,仅仅依靠民政部门是无法实现监督工作的全覆盖的,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政府要改变原有态度,公开城市贫困老人社会救助工作,主动使社会舆论、民众参与到城市贫困老人社会救助监督工作中来,使工作透明运行。只有社会大众有效参与,才能确保城市贫困老人社会救助工作按照法定程序运行,避免偏差。

3  结语

城市贫困老人是社会中的边缘群体,妥善解决好他们的社会救助问题,在保证其基本生存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对他们的人文关怀,满足精神需求,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改变养老观念的同时,力争让老人的价值感有所提升,以此保持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尹星星,周榕. 社会经济地位、代际支持行为与老年健康贫困——基于五地2113名城市独居老人的实证分析[J]. 人口与发展,2021,27(05):46-57.

[2]关信平. 我国城市相对贫困呈现的新特点及治理对策[J]. 人民论坛,2021,(18):57-59.

[3]文明海. 河北省城市贫困老人社会救助问题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2019,(06):30-31.

[4]冯杰,郑泓. “银发浪潮视域下城市低保的困境及发展路径[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5):126-134.

[5]杨文杰,吕延青. 城市老年贫困社会救助问题分析与完善对策——以河北省五城市调研为例[J]. 经济研究参考,2017,(32):39-4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