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工地高边坡垮塌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1

在建工地高边坡垮塌研究分析

陈耀均

(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  广东韶关  512026)

摘要:本文对2022年1月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培训基项目在建工地发生的山体垮塌事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我省削坡建房、建筑领域高边坡施工作业等情况,提出措施建议。

0引言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辖区面积26853平方公里,下辖七星关区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纳雍县织金县黔西县金沙县大方县、百里杜鹃管委会、金海湖新区7个县、1个区、1管委会、1个新区。

区域构造上属于扬子褶皱带,毕节—安顺北东向变形区,主要为喀斯特高原斜坡、深切割河谷地貌类型,位于黔北—黔东北喀斯特中山丘丛—峰丛区北部及黔西北高原喀斯特中山峰丛亚区北部[1][2]。区内河谷地带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地下水埋藏浅,隐伏状岩溶发育,易在极端气候天气、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发生岩溶塌陷;区内岩层软硬相间岩层较多,软基质陡崖发育,易产生崩塌、滑坡;同时,区内上二叠吸煤系地层和下三叠系飞仙关组等的沙、泥岩页岩发育,分布广泛,坡度陡峻,河谷沟谷深切,极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近年来区域周边发生了“5.12汶川”地震、“9.7”彝良地震及“4.20”雅安地震,地震活动异常强烈,使区域岩土体受到了强烈的震动影响;同时,极端气候天气频繁,极端干旱或强降雨天气,使岩土体结构遭遇到严重的破坏;加之,近年来的矿业开采活动加剧、大量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及道路建设等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使得区内人类工程诱发地质灾害更加剧烈。在地震活动、极端气候天气及强烈得人类工程的影响下,区内近年来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

1.灾害情况

2021年1月3日19时许,位于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归化街道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培训基地项目在建工地发生山体垮塌。山体垮塌土方量约为3.5万方左右(其中,土方3万方,石方0.5万方左右),事件造成14人死亡,3人受伤。

5

图1:山体滑坡现场一

1

图2:山体滑坡现场二

2.工程概况

在建项目投资金额约3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46639平方米,建设规模为主楼20层(地上18层,地下2层),附属楼6层(地上4层,地下2层),培训基地是整个分院建设的一部分,其它还包括门诊楼、医技楼、病房楼、传染楼等多个单体建筑,其中门诊楼、病房楼等在2021年底基本建设完毕。培训基地属于整体分期建设计划中靠后的单体项目。培训基地中包含医生培训、会议中心、专家公寓等模块,为医院功能的有效补充。

3.事件成因分析原因

据当地气象台发布的天气信息,最近半月内,当地偶有小雨。再集合现场影像资料,可以推测现场土石方被水充分浸泡变松软的可能性极低。

3.1间接原因:项目建设在一座小山体上,四面环路,地势高差较大,西高东低,此次发生山体滑坡事故的培训基地项目位于项目地块的西南角上。滑坡处在原来修路时也曾对山体进行切削,形成了高陡边坡。区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的覆盖层较薄,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结构松散,稳定性较差,这为滑坡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3.2直接原因:近年毕节为快速发展经济,加大市政交通和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原有地表进行扰动,培训基地位于山体西侧,在建设医院南广场时,曾对山体的东侧进行大土方量的切削和扰动。现场支护、防护措施不当或不到位,成为诱发滑坡的人为因素。

4

4.几点措施建议

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结合往年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广东省10月至次年3月属于枯水期,降雨偏少,进入全年地质灾害低发期,但应考虑广东省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粤东西北部农村依山削坡建房现象较为普遍,且多数房屋削坡后并未采取有效的护坡措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各方应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1在易诱发山体滑坡的地段进行施工建设时,做好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把好规划、选址、勘探、设计、建设等关口,从源头上杜绝和防范安全风险。

4.2在进行高边坡作业时,要严格遵守建设设计方案的技术要求,按规程办事、按标准操作,杜绝不规范做作业行为,严格落实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4.3高度警惕、克服侥幸心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抓牢抓好汛期过后各项地质灾害防控措施。

4.4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充分利用现在有利时机督促各地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项目进度,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同时加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监管,特别是对在建工地、临时工棚的巡查排查管理力度,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监测巡查、值班值守等防控措施,严防亡人事件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工程活动频繁,削坡建房、建厂、修路配套的护坡措施不到位,已成为了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必要严格落实各项防护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杨盛元、张建江等.贵州环境地质(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8.

[2]贵州地质环境监测院.贵州地质灾害及其防治(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