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实践研究

韦翠

广西南宁市横州市马山镇六壮村委小学    530303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在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小学作为学生生涯的基础阶段,应该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发展潜力。因此,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实践效果进行探讨,对促进小学数学教育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教学;信息技术;融合

1 引言

我国教育学会曾对如何培育“核心素养”提出要求,希望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中,避免出现单纯的针对课本知识进行教学,更应该将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相融合。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当中,这一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死板形象,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学生的眼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基于我国大力推行教育教学现代化、信息化的背景,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推动在教学工作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将传统的抽象问题简单化,这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核心动力,它包括数感、运算能力、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几何直观以及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来源于数学知识,但又高于基础数学知识,它是一种数学思想的体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在进行基本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实践研究

3.1 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提高学生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为学生设计、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一个精彩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课堂上,会让学生感到快乐、高兴,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就跟随着教师进行学习,并且渴望着新课的到来。所以,教师应该更多地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用学生喜欢且能接受的方式开展学习。如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创造相应的情景,制作成动画片的形式进行教学工作。如制作成各种图形的一家的对话模式,这里面可以包括图形爷爷、图形奶奶、图形爸爸、图形妈妈等各种形象,故事情节设置成图形爸爸、图形妈妈带着他们的孩子们去爷爷、奶奶家,让各种图形孩子们给爷爷、奶奶介绍自己,由此开启一段学习过程,让学生们在看动画的过程中学习相关课程知识。最后由教师总结一下,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学生们课外巩固所学知识,比如,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形状的物品。利用这种让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集中力,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3.2 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课本中较为复杂或者不好讲述的数学知识,让这些知识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增加学生的理解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讲解《圆柱体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理解其基本计算过程,熟练地运用计算公式。教师们可以制作课件直观地演示其形成基本过程,比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动画过程,将一个个圆逐渐堆积形成一个圆柱体,让学生了解圆柱体的形成过程,从各个角度观察圆柱体,通过反复观看这个动画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圆柱体与圆形的关系,最后借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求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或者教师通过制作正方体,长方体以及一些其他的形状的体积计算的讲解视频,让学生学习弄懂其计算过程,讨论圆柱的体积计算与正方体、长方体等的体积计算有什么异同点,总结计算规律,最后推导到圆柱体体积的计算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造力。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还培养学生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3.3 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生活情景,让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行业、各个方面。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生活情境,让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融合起来,让空洞的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可以生活中感受数学,提升数学意识。如在《时、分、秒》、《测量》等学习过程中,教师们应该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像在《时、分、秒》中,教师可以利用水滴的过程给学生们介绍秒的时间长短:写20-30个汉字的时间是一分钟,看2集动画片的时间是一个小时。通过这样一些生活中具体一些实例,让学生对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同时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些小活动,比如测试一秒钟能干些什么,比赛一分钟能写多少汉字等小活动,加深学生对于这些时间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兴趣。在《测量》一课的学习中,可以利用PPT等课件,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如通过盘子、课桌、粉笔、房子、蚂蚁、大树等的长度,让学生了解毫米、厘米、分米等基本单位;通过常见的食物、动物,如鸡蛋、苹果、梨、牛、猪、大象等重量,让学生了解克、千克、吨等基本重量单位。最后做些带入生活的小游戏,让学生带入生活中的角色进行认识学习,如工程师建房子、厨师买菜等游戏,让学生充分学习测量的基本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有趣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4 总结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利用于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学知识通过学生更容易理解的图画、影视等方式表现出来,能改变教学课堂的死板形象,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让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爱上学习。因此,教师应提升融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能力,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缪娟娟,张文芳. 核心素养视域下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J]. 中小学电教,2022,(04):22-24.

[2]杨秀珍.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 学周刊,2022,(07):30-31.

[3]杨致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新课程,2022,(01):175.

[4]武毅欣.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1,(36):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