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

叶蕾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430205

摘要:“课程思政”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该文围绕课程思政的教育方法与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课程的特点进行实践探索,分析了“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研究了“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课程创新,阐述了“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为课程思政的开发和实施提出了学习模式。

关键词: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课程思政

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在高校数字媒体艺术、影视动画、融媒体、影视编导等专业中的专业必修课,在当今短视频、视频号广泛运用的时代该课程的作用和地位尤为凸显,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课程中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分析和总结、创新与开拓对该课程由内而外的进行梳理,整理了一套相对合理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适应市场对影视编辑人才需求的培养路径。

在课程的设计上将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的内容设计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技术,这部分主要通过PR等视频编辑软件的技术的讲授使学生能够快速上手剪辑视频。第二部分通过视听语言内容结合实践案例解决影视后期编辑中的镜头、蒙太奇、景别、声音、情绪等内容的表达在剪辑中注入剪辑的思维。在案例的选择上试用了16个经典的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将众多专业知识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进行串联,让学习者通过真实案例全方位锻炼影视后期编辑和合成的思维与能力。按企业实际设计要求以及标准进行操作,系统掌握影视后期编辑技能。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习者了解影视后期非线性编辑软件的操作与剪辑技巧,了解影视作品的镜头剪辑规律,让学习者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影片的主题,用以指导后期的的创作。

在高校专业教学工作中,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教育和指导固然重要,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也应受到高度重视。在思想政治课的背景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各方面教育的合理实施和全面发展,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1}1“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 指导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

现在的视频内容渠道多样,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内容与质量参差不齐,面对海量且不断变化的视频世界,专业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感悟美,进而创造美。由于大学生的分辨能力有限,引导他们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课程全方位育人。

2“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三站式工学交替的核心教学模式,体例新颖,重点突出,体现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基本涵养了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所包含的理论和技巧。理论教学--商业项目跟学--商业项目实战。传统的影视后期教学更偏重剪辑技术,在剪辑思维上的侧重不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影视后期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视频的专业度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导演思维在后期剪辑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视听语言+后期剪辑技术精准案例设计导演思维“做”出来课程设计以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课程体系为主题,课程内容围绕项目开发流程,对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课程的各个知识、技能点进行了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分析,建设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开放化,打造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自主学习、社会服务合而为一的综合课程资源。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课程教学中设计16个教学案例,每个案例都设计了思政内容融入点,如电影预告片剪辑案例首先讲解了微观蒙太奇、中国预告片市场发展,以及预告片中的常用手法等。在此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国内优秀电影预告片以及预告片制作团队的创作故事来引入不同的知识要点,其中就使用了冬奥会倒计时短片为例子讲解动作剪辑点、形状剪辑点、情绪剪辑点等不同的剪辑方式,通过精典构图和配色来讲解视频中的构图与调色,通过导演的分镜手稿了解分镜头在影片拍摄中的重要性。并通过讲解影片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工匠精神与传统文化。倒计时片中有一个不到2秒的镜头拍摄了近一个月,导演团队的导演们被总导演的工匠精神所感染,克服拍摄中的各种困难完成了这只精典佳作其中也体现出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影片中无处不在的极具现代感的东方元素,让学生理解“设计思维东方化”的含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教学中逐渐被激发。在课后选取三部影片作为预告片素材《我和我的祖国》、《我的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让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个小的故事单元进行预告片设计与制作。

  3“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

“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是影像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课程中我们既要选择世界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也要选择体现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优秀传统的 “中国故事”,从而引导学生既了解世界的优秀艺术作品,又能认识中国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真实的案例选择中我们遴选城市宣传片、校园VLOG、打工人纪录片、传统文化宣传片、公益广告短片、国风综艺等进行典型案例的设计,让学生在课程思政与技术上双管齐下不断提升团队意识。

为中国民族影视业的发展储备力量。另一方面,我们既要选择艺术性强的先锋电影,也要选择选择主旋律的影片,从而教导学生学会鉴别不同类型、风格的优秀作品,增强学生对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因此,把握“讲什么”的问题,实际上是教师“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第一道关口,教师如能理性地、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调配营养全面的课程内容和精神食粮,就能弥补学生认知的不足、纠正学生口味的偏差,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从而创作出优良的艺术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收集更多的爱国主义、社会正能量素材。在收集资料和创作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也会收到影响,他们能够更加以祖国为荣,自主学习动力更强。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注重课程思政在课程中的融入与实施,结合课程的特点,结合行业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思想特点,改革课程,梳理课程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程的始终,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形成“大思政课”格局与效应,建立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使课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文化与历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邱开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样走[N].中国教育报,2017-03-21(3).

[2]《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 指导纲要》

注:本文为校级《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