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吴锦杰

身份证号:441225199404245517

摘要:经济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的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与农村之间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生态环境是乡村主要优势和重要财富,属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建设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和需求,全面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增强环境保护效果。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引言

在整个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过程中,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保障该战略落实的重要前提。我国农村文化历史悠久,我国有2/3以上的人口居住于农村,全面整治农村生态环境还面临着很多阻碍与困难,而对于这些阻碍与困难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克服的。在近些年来的实际工作中发现,相关部门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给整个农村工作带来了困难。对此,国家方面应当认真研究合理的对策,并进一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完全落实。

1农村生态文明治理意义

农业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做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各种资源的节约,注重绿色环保发展,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推进农村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中,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统一发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进一步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科学合理性,提升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健康卫生的食品。但是,我国乡村发展过程中,部分农业生产主要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对各项资源进行滥用,对自然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我国对食品安全质量进行足够重视,需要对农业生产进行严格管理,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农民采用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提升资源应用效率,减少各项资源浪费现象。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2.1多元主体困境

首先,是政府之外社群团体的参与积极性不够。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强调政府主导,其他社会团体并未认识到自身职责,无关自身利益时,不会主动参与治理工作。但政府作用无法覆盖全部,且大多采用强制命令措施,导致非政府团体被动参与治理,不利于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是多元主体参与的信息不对称。缺乏必要的治理资源,沟通机制效果有限,各主体之间信任程度不够,无法形成多元治理格局。再次,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利益协同机制,各主体参与的动能不足,一旦成本超出利益时,便会退出治理,甚至还会出现责任推诿问题。最后,是没有做好宣传工作。非政府群体没有认识到环境治理的重要作用,认为环境保护属于政府部门的职责,存在置身事外的心理[1]

2.2生活污染治理缺乏创新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品质,但是生活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生活垃圾成分繁杂,包含废弃物、厨房垃圾、纸质和玻璃制品、塑料垃圾等。农村存在严重的随意丢垃圾现象,没有针对性及时处理,造成垃圾长时间堆积在路边、池塘边,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影响农村生态美观,为多种疾病滋生和传播创造良好条件,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生活垃圾受到雨水、大风天气的影响,大范围的转移,不断增加环境污染范围和程度。另外,农村生活污水是人们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普遍缺乏统一集中处理机构和体系,造成生活污水大多流入到乡村河流和土壤中,大大增加污染治理难度。

2.3地方企业过分追求自身的利益

现阶段我国有很多乡村企业,由于私有企业本身的性质,其实中将追求自身的利益放在了第1位。因此,现阶段的情况是很多乡村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忽视了环保意识的提高。比如,现阶段很多乡村企业为了节约一定的成本,在乡村土地上任意的排放废气与废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破坏了生态的平衡。还有一部分乡村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便采用落后的生产方式,而这些落后生产方式会对环境本身造成严重损害。乡村企业最大程度的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如何让乡村企业在创造利益的同时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则是有关部门必须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3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措施

3.1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提升,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人们增强了自然生态文明和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高度认可。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过程中,提升乡村公众的生态意识,帮助农民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集中农民力量,发挥农民自身优势和作用,共同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目的。当地政府可以对生态文化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采用广播、开展培训、微信公众号、录制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对生态文化进行宣传,促进农民对生态文化进一步了解,正确对待生态环境治理创新工作活动[2]

3.2强化生态文化建设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必须强化文化建设力度,提升村民的文化水平。首先,应重视宣传生态环境文化知识,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并通过各种环保培训活动,促使村民全面了解自然发展规律,明白生态效益的重要性,发自内心的形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其次,必须加快生态环境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鼓励更多进城务工人员返乡,挖掘本地传统民俗,利用文创模式打造特色生态文化品牌,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生态文化产业的稳定发展,支持乡村经济。最后,应做好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政府机构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农村地区建设更多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基础设施,保证文化服务水准,为村民提供更多文化产品,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文化活动中心的建立,强化村民的生态环境理念,并转化为自觉行为。

3.3完善法制建设

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机制,因此我国相关部门以及各地的基层政府应当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来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对于公然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同时,各地要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机制,从而保证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做到一碗水端平,这样才能更好的带动最广大的农村居民都参与到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去[3]

3.4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对农民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需要广大村民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对此,各相关基层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广大农村居民环境意识的教育。相关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向农村居民宣扬环保思维,并引导其树立新时代的环保观念,在环保宣传教育中不应当忽略村委会以及村干部的带头作用。相关的村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维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并对环保意识淡薄的农村居民进行适当的帮助。相信在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村干部的带头作用下,广大农村居民一定会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并且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中去,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同时反映出当地政府环境治理的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常烃.乡村振兴政策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9):24-26.

[2]尚丹,张新仕,王桂荣,刘猛,李顺国,余国新.农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9,47(05):168-172.

[3]韩萍.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对策探析[J].农村实用技术,2019(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