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甾醇清除自由基能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植物甾醇清除自由基能力研究

许腾1陈文洁2靳志敏3原梦婕4李鹏亮5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审评查验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10

摘要:植物甾醇主要来源于油脂下脚料,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和功能性因子。自由基与人类衰老有关[1]。对植物甾醇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测定,采用邻二氮菲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DPPH自由基法,以BHT和VE为对照,测定植物甾醇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为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植物甾醇 自由基 清除能力

SNT 2360.5-2009《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第5部分:抗氧化剂》[2]定义,食品抗氧化剂(Antioxidant)是指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按照其来源可分为天然抗氧化剂和合成抗氧化剂。常见的天然抗氧化剂有苯酚类、黄酮类、多糖类等,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等。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癌作用[3],天然抗氧化剂受到广大消费者关注,成为油脂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热点。

人体内的氧自由基约占自由基总量的95%,包括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分子(H2O2)等,统称为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4]。实验室常用方法是在体外模拟生成ROS,根据抗氧化剂的清除能力测定活性大小。除ROS外,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也作为评价抗氧化能力的指标之一[5]。郭雪峰[6]等利用Fenton反应产生·OH,测定竹叶提取物样品清除·OH能力,发现抗氧化能力接近人工合成抗氧化剂TBHQ,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展跃平[7]等从橘渣中提取类黄酮物质,研究对DPPH·和O2·的清除效果,结果橘渣中的类黄酮物质对DPPH·和O2·均有剂量效应清除效果,对DPPH·的清除作用更好。

测定植物甾醇(Phytosterol or Plant Sterol)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以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VE为对照。结果表明,植物甾醇对羟基自由基(·OH)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0.28mg/mL;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IC50 0.07mg/mL;对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IC50 0.80mg/mL;清除能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1.植物甾醇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测定

1.1实验原理

应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Fenton)测定目标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8]。Fenton反应是指邻二氮菲与Fe2+反应生成橙红色的[Fe(C12H8N2)3]2+络合物,该物质在λ=536nm处有最大吸收;加入H2O2后,Fe2+催化H2O2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OH,[Fe(C12H8N2)3]2+被氧化为[Fe(C12H8N2)3]3+,λ=536nm处消失或减弱。加入·OH清除剂,经Fenton反应产生的·OH被清除,可通过测定A536nm值比较抗氧化剂清除·OH的能力。

1.2实验步骤

采用Fenton法,按表1加样,37℃恒温水浴40min,在λ=536nm处测定吸光度,以BHT和VE为对照。表1中A(A1~A5为加入植物甾醇的羟基自由基体系(即邻二氮菲-Fe2+ +H2O2+植物甾醇)的吸光度;Ai为加H2O2的羟基自由基体系(即邻二氮菲-Fe2+ +H2O2)的吸光度;A0为羟基自由基反应体系中不加H2O2(即邻二氮菲-Fe2+)的吸光度值。

植物甾醇对·OH的清除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表1  Fenton体系加样量

PBS(mL)

邻菲罗啉(mL)

无水乙醇(mL)

硫酸亚铁(mL)

样品(mL)

双氧水(mL)

总体积(mL)

A0

1.0

1.0

2.1

1.0

5.1

Ai

1.0

1.0

1.6

1.0

0.5

5.1

A1

1.0

1.0

1.0

1.0

0.6

0.5

5.1

A2

1.0

1.0

0.8

1.0

0.8

0.5

5.1

A3

1.0

1.0

0.4

1.0

1.2

0.5

5.1

A4

1.0

1.0

0.2

1.0

1.4

0.5

5.1

A5

1.0

1.0

1.0

1.6

0.5

5.1

2.植物甾醇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测定

2.1实验原理

邻苯三酚在弱碱性(Tris-HCI缓冲溶液,pH8.2)环境中自身氧化分解产生O2·和有色中间产物,O2·对自氧化也起到催化作用,有色物质在λ=320nm处有最大吸收光;在体系中加入清除O2·的物质,会减少有色物质的生成,使吸光度降低。吸光度越低,O2·的清除效果越好。

2.2实验步骤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见表2,25℃恒温水浴40min,在λ=320nm处测定吸光度,以BHT和VE为对照。表2中,A0为不加入样品,只加入邻苯三酚和缓冲液的吸光度值;A(A1~A5为加入植物甾醇的吸光度值;设置使用无水乙醇代替邻苯三酚,目的消除试样自身在λ=320nm下的吸收。植物甾醇清除O

2·的能力测定,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表2  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加样表

Tris-HCL(mL)

邻苯三酚(mL)

无水乙醇(mL)

样品(mL)

总体积(mL)

A0

2.5

0.1

0.5

3.1

Ai

2.5

0.1

0.5

3.1

A1

2.5

0.1

0.4

0.1

3.1

A2

2.5

0.1

0.3

0.2

3.1

A3

2.5

0.1

0.2

0.3

3.1

A4

2.5

0.1

0.1

0.4

3.1

A5

2.5

0.1

0.5

3.1

3.植物甾醇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

3.1实验原理

DPPH·在乙醇溶液呈深紫色,能够接受一个电子或氢离子。DPPH乙醇溶液在λ=517nm处具有最大吸收光,加入自由基清除剂,DPPH·的单电子被捕捉,紫色变橙色,吸光值下降;试验样品抗氧化能力吸光度越小,自由基清除能力越强。

3.2实验步骤

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加样量见表3,反应10min后1cm比色皿在λ=517nm处测定吸光值,以BHT和VE为对照。表3中,A0为DPPH溶液与无水乙醇测得的吸光度值;Ai为乙醇与植物甾醇溶液测得的吸光度值;Aj(A1~A5为DPPH溶液与配成系列浓度的植物甾醇溶液测得的吸光度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表3  DPPH实验加样量

   DPPH(mL)

乙醇(mL)

样品(mL)

总体积(mL)

A0

2.0

8.0

10.0

Ai

8.0

2.0

10.0

A1

2.0

8.0

10.0

A2

2.0

1.0

7.0

10.0

A3

2.0

3.0

5.0

10.0

A4

2.0

5.0

3.0

10.0

A5

2.0

7.0

1.0

10.0

4.结果与讨论

4.1植物甾醇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有氧自由基中·OH对人体细胞的危害最大,直接破坏大分子物质和生物膜,造成糖蛋白、脂蛋白损伤,导致疾病发生。通过Fenton体系,测定植物甾醇清除·OH能力,三种抗氧化剂对均有清除作用,清除能力随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植物甾醇半数清除率对应样液浓度IC50为0.28mg/mL,BHT和VE在浓度为0.32mg/mL处清除率达到50.37%和53.95%。植物甾醇清除·OH的效果最好,BHT和VE相差不大。

4.2植物甾醇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

超氧阴离子是人体内常见的自由基,对人体有双重性质,总量少时,它可杀死部分进入人体的有害菌;体内大量聚集,会对健康细胞有破坏作用,促使肌体衰老,引起中风等疾病。植物甾醇、BHT、VE均表现出良好的清除效果,且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三种抗氧化剂半数清除浓度分别为:植物甾醇0.07mg/mL,BHT0.09mg/mL,VE0.13mg/mL。

4.3植物甾醇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DPPH·是一种很稳定的自由基,样品清除自由基从而使降低DPPH·浓度下降。 BHT对DPPH·清除效果最好,在样品浓度为0.50mg/mL时达到半数清除;VE次之, IC50为0.60mg/mL;植物甾醇清除DPPH·的IC50为0.80mg/mL。

总结

实验以BHT和VE对照,考察植物甾醇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

(1)植物甾醇清除·OH的IC50为0.28mg/mL,BHT和VE均为0.32mg/mL,清除·OH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2)植物甾醇清除O2·的IC50为0.07mg/mL,BHT为0.09mg/mL,VE为0.13mg/mL,清除O2·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3)植物甾醇清除DPPH·的IC50为0.80mg/mL,BHT为0.50mg/mL,VE为0.60mg/mL,清除DPPH·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参考文献

[1]胡伟楠,薛雨婷,王小磊等.食用油的存储研究进展.当代化工研究2022-07-08

[2]SNT 2360.5-2009《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第5部分:抗氧化剂》

[3]刘杨,申孟,杨宏苗.食品中抗氧化剂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粮食与油脂,2020-03-10

[4]方允中,郑荣梁.自由基生物学的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8:21-45.

[5]王晓莹.天然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测定及应用.西安:西北大学,2007.

[6]郭雪峰,岳永德,孟志芬等.用清除羟自由基法评价竹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30(2):508-511.

[7]展跃平,张焕新.橘渣中类黄酮物质提取及抗氧化活性.江苏农业科学,2010(6):471-473.

[8]金鸣, 蔡亚欣, 赵辉. 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检测H2O2/Fe2+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996, 23(6): 536-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