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野生动物与栖息地保护问题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探讨野生动物与栖息地保护问题的研究

马伊努尔·托胡提

新疆巴州且末县中昆仑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841900

摘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设美丽的生态家园已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深入研究野生动物与栖息地的保护问题,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生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我国是全球野生动物资源大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也是十分重视的。目前,虽然我国已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制定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但由于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破坏严重,保护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1、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人口数量庞大,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围湖造地、沼泽开发、土地、水资源的滥用,都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并对物种的正常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第二,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了很多野生动物的生存,农业废水以及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导致了酸雨、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问题,使得很多水陆生物和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第三,滥砍滥伐以及大量盗猎等现象日趋严重。自从50年代起,由于栖息地日益萎缩,中国猕猴的数量一直在下降,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另外,羚羊、野生鹿以及其它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由于过度的狩猎和捕捞,导致物种的数量急剧下降,甚至灭绝。第四,栖息地的破坏是造成物种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因素[1]。生境破碎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大片、连续的天然栖息地,被分割为若干小的栖息地,生境破碎化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其中65%的天然栖息地已灭绝,而在温带区域,原有的栖息地已不复存在,大片的水域也被分割开来,栖息地的碎裂化是导致很多物种濒临绝种的主要原因。

2、生境破碎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生境破碎化不但造成了生物适应生境的丧失,也使适应生境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因此,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对物种的扩散、迁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进程的完整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持续生境中,个体通过扩展和迁徙,寻求并开发新的栖息地和资源,减少了亲本个体之间的资源竞争。这样,可以扩大品种的分布,提高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几率。在破碎生境中,由于不适宜的栖息地被分散,个体会被隔离效应所影响,其正常的迁徙和建群被孤立和限制。由于适应地面积的缩小,群体的规模逐渐缩小,各种随机因子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导致了近亲交配和基因漂变的可能,使得群体的基因多样性降低,对其生存与演化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由于生境的碎裂,造成了动物栖息地光照、温度和湿度等非生物环境的急剧改变,造成了边界效应,使适合动物生存的面积进一步缩小,并造成大量外来物种的入侵。随着栖息地破坏问题的日益加剧,不同物种间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从而影响物种的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进程,最终造成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因此,生境破碎化的研究对于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3、野生动物与栖息地保护问题的建议

3.1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管理

为了保障野外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目前应该在其主要分布区内进行抢救式的保护。从保持物种多样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加强现有的生态系统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展栖息地保护工作,特别是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并且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将现代科技更加广泛地运用于自然保护区的治理工作汇总。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做好森林防火,了解动植物的动态变化,监测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并时刻关注野生动物栖息地气候、地质、水文等变化情况,从生态学层面上对土壤、动植物区系等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3.2积极发展极度濒危野生动物的人工种群

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大肆猎杀,使它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致使一些珍贵的野生动物濒临绝种,现存的大部分野生动物的数量都在急剧下降。据国家野生动物资源分布现状,对濒临绝种的动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加强对其生存环境的保护,查明需要马上补充的非自然种群名单,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对濒临绝种的野生生物进行系统性的人工繁育,进一步加强种源培育与遗传保护,以促进物种的再生与发展[3]

3.3充分发挥野生动物资源效益

为了贯彻落实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的基本原则,并且让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就需要积极分析和研究野生动物资源所具备的各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认识到它们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形成比较完善的野生动物保护体系,确保和当前的生态保护建设相协调[4]。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应积极建立野生动物繁育基地,并逐渐向规模化发展,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依靠野生动物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此外,做好野生动物的检疫工作也十分重要,避免传染疾病对野生动物种群产生危害,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监测体系,促进野生动物保护、养殖及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3.4严格控制资源消耗,完善市场监管手段

在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上,必须遵循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对濒临绝种的野生动物种类来说,要依法加以严格保护,严格控制野生动物资源的监测,及时掌握物种资源消长动态,遵循资源消耗低于增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资源消耗,合理确定资源总量,保证资源的恢复和增长。

3.5加强宣传教育,建立自然保护区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同时提高人们的环保观念,让人民群众意识到保护野生生物即是保护人类自己,野生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人们的认知与行为。组织“爱护动物”、“爱护鸟类”等系列活动,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新闻传媒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提高了民众的法律意识。划定保护区,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重要森林生态环境,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方式进行原位保护。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我国的野生动植物及其典型的生态环境,就成为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健全和健全健全的管理制度,强化对保护区的有效监管,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生态系统,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综合管理,提高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和质量。做好科研和调查工作,健全野生动植物资源库,促进野生动物的多样性发展,加大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

结语

野生动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对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大肆猎杀,使它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致使一些珍贵的野生动物濒临绝种,现存的大部分野生动物的数量都在急剧下降,这将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了使野生动物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在加强生态环境和种群数量的保护的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种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此外还应做好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盛琪,董灵波,刘兆刚.应用GIS对野生动物生境适宜性的评价——以大兴安岭盘古林场紫貂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0,48(6):6.

[2]刘璐,钱天陆,席唱白,等.基于累积阻力的野生动物适宜生境斑块探测--以滇金丝猴为例[J].生态学报,2021,41(14):9.

[3]贾菊媛.千泉湖湿地公园野生动物生境栖息地恢复工程技术方案[J].中国林副特产,2020(4):2.

[4]赵宁,王昭璇.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补偿的困境与出路[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21,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