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技术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录音技术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吕政超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 重庆   401147

摘要:录音技术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其部署标准与细节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录音技术的主要功能,并为播音主持系统的进一步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关键词:录音技术;播音主持;应用分析

引言:在广播电视的播音主持系统中,录音技术属于关键应用方案之一。为确保播音主持录音效果能够达到理想级别,应当结合技术实施标准以及细节进行研究,明确播音主持系统对于录音流程的处理方式,确保相关技术可以得到合理应用,为广播电视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可靠指引。

1 录音技术简析

录音技术主要针对声音来源进行处理,其能够通过电子记录方式,使声音信息得以有效保存,并在未来特定情况下进行重新播放。相对于自然音源,录音需要以最大限度维持原有声音信息完整性,以确保重放内容能够与原有音源相贴合,避免出现听感不一的问题。受限于技术标准以及录音条件等因素,记录下的声源数据无法与原有自然音源相媲美[1]。但随着相关技术不断革新,未来录音技术也将更新换代,尽可能提高音源记录匹配程度,在质量层面不断逼近自然音源,为播音主持等行业的应用提供优质解决方案。通常情况下,广播电视采用录音技术时需要按照标准配置相关设备,包括录音装置、电子工作站、前端放大装置、功率放大装置、监听设备等。相对于其它广播电视技术,录音对于专业性的要求较高,同时存在大量跨专业技术需求,包括声学、听觉心理学、电子学等[2]。因此,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系统应用录音技术时,应当严格遵循其基础标准,并科学处理工作细节,确保录音效果能够达到播音主持需求。

2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系统应用录音技术的标准探究

2.1监听标准

在应用录音技术的过程中,监听工作属于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为尽可能确保录音达到理想效果,应当保证监听活动符合技术标准需求。例如,播音主持系统应当配备专用高保真回放设备,即监听音响。此类音响的性能要求较高,需要具备完整且平坦的频响曲线,同时尽可能降低谐波失真级别,保证在音质高频区域具有优秀的指向特性。此类音响还需要承受较大的功率,并且能够在大动态以及部分过载条件下工作,确保播音主持录音达到理想效果[3]。在实践工作中,监听设备技术标准应当符合如下条件:1.极限输出声压级别在1m范围内应当达到110db。2.耐输入性能达到额定功率200%。3.失真系数在最大输出声级低于5%。4.输出声音频率特性不均匀度小于5%。5.指向频率特性在30°方向应当与正面一致,在15khz级别不均匀度低于10db。6.顺态性在低音层面表现优秀。7.左右监听频率一致。

2.2环境标准

录音环境标准在播音主持系统应用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环境布置应当保证室内声场处于均匀扩散的状态,同时尽可能避免出现回声、声聚焦、声染现象。这些现象对于录音质量的破坏性较强,容易导致播音主持音质受到影响,不利于录音技术正常应用。除此之外,录音环境的设备摆放也具有重要要求。例如,音响设备应当避免放置在环境角落,防止低音波在墙面反射引发录音问题。若音响后部存在倒相管,则应当至少远离墙面一段距离,防止低音反射进一步干涉部分频率,造成播音主持声音失真。

3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系统应用录音技术的细节研究

3.1音轨处置

通常情况下,播音主持系统在应用录音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对音轨进行分割处理,如男女主播音轨分离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针对声音进行独立处置,同时还可以灵活调节各个声道的基础比例,使录制效果产生立体感,进一步强化广播电视的表现力。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重对音轨进行合理处置,以确保录音技术应用效果能够达到最佳级别。例如,在向音轨加入音效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其合理融入前后音频,避免出现过于突兀的处置问题。同时,音乐音轨在插入阶段,需要在软件层面进行淡入淡出处理,提高其与前后音频的衔接性。常规条件下,播音主持的音乐音轨处置应当在语言段落结束或转换时开展,使音乐歌曲能够出现在语言段落的尾声,强调播音主持的环境气氛,实现增强录音效果的目标。在此类音轨处理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应用录音混响技术[4]。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播音主持的语言音频能够得到突出,同时烘托音乐气氛,让音轨层面形成听觉反差,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达到理想播音主持系统应用目标。

3.2后期效果处理

在针对播音主持系统应用录音技术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音频效果的调整。除音轨操作外,音频效果还包括灵敏度、频带、均衡器、响度、压缩等多种技术方式。在处理过程中,应当根据播音主持的实际情况条件,选择恰当的应用技术进行操作,确保其能够符合广播电视放送需求,达到理想的录音技术部署效果。例如,在播音主持节目刚刚开始的阶段,录音可以为音频增加一部分大空间混响,使观众能够感受到美好的听觉信息。切入其它播音主持段落时,也应当根据情绪氛围状态,适当调整录音效果类型。在录制语言类节目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人声信号峰值电平的处理。通过采取压缩录音技术,可以使人声的音色表现力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强化活力感、动态感,实现高质量录音目标。

3.3拾音调整

在播音主持系统应用录音技术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拾音环节进行调整。常规拾音方式获得的音频往往较为单调,同时存在偏冷感的问题。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与麦克风的近讲效应有关,该效应主要代指声源距离对低频拾取的相关影响。通常情况下,声源距离麦克风越近,所能够拾取到的低频信息便越多,录音效果便越好。因此,需要适当调整播音主持系统的麦克风距离,以确保拾音低频能够达到丰满级别,避免出现单调、冷感问题[5]。但是,麦克风应当避免距离声源过近。太近的距离会导致麦克风拾音出现低频谐波共振现象,进而影响声音信号质量,引发低频失真问题。因此,播音主持系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条件,适当安排麦克风距离,确保广播电视录音能够达到理想效果。

3.4声学环境控制

在播音主持系统应用录音技术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处理优化工作。通常情况下,短混响播音室技术特性主要以短、平、直为主,因此混响基础时间应当设定在0.2~0.8s之间。在这种混响时间前提下,录音效果可能会受到播音主持环境条件限制,导致效果达不到理想标准。为尽可能提高技术应用质量,在录音制作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混响方式,使音色表现力能够得到增强,并进一步强化录音可靠性。除此之外,播音主持环境应当做好声学优化工作,以确保录音技术所获得的信息具备可处理性。环境声学优化不当可能会导致拾音出现混乱问题,进而严重破坏录音信息完整性,导致后期制作空间较小,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问题。因此,需要重视声学优化工作,包括噪声隔离、门窗改造、设置声闸等。通过此类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声学稳定性,降低拾音混乱概率,实现录音技术的理想应用目标。

总结: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系统对于录音技术的要求较高,未来应当积极探索方案改进措施,并严格遵循技术执行标准,确保录音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通过深入分析录音技术应用细节,可以为相关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具有正面意义。

参考文献

[1]戴丹.对录音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思考[J].电声技术,2021,4508:18-20+24.

[2]戴先军.录音技术在电台播音系统中的应用[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3:58-59.

[3]刘金耀.广播节目的制作技术分析[J].传播力研究,2020,408:186+188.

[4]吕键,吕博萱.数字时代录音技术发展探析[J].北方音乐,2020,09:231-233.

[5]籍宝民.数字技术与录音技术的融合发展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4: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