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该重塑学生的群体意识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是时候该重塑学生的群体意识了

作者:黄庆忠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城北小学

【摘要】 很多年了,教育界有不少专家、学者十分提倡张扬学生的个性,似乎有向西方教育靠弄的嫌疑,而忽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群体意识的开发,这对学生本人、家庭、社会,甚至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和进步都不利。校园中发生的学生心理失衡、感恩缺失、校园欺凌等问题无不和群体意识的缺失有关。是时候该重视这个问题了。

【关键词】 群体意识、个人主义、个性、传承

群体意识是中华文化中固有的元素,它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突遇自然灾害、重大疫情乃至战争等自然的或人为的大灾大难情形时,是化解风险、共克时艰的力量源泉。这种意识包含在人们共同应对重大挑战时,会自然而然地选择牺牲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绝不会斤斤计较于一时一事的得失,直至战胜共同的敌人。这种思想或意识和西方价值观中的个人利益至高无上的思想截然不同,这是再明显不过的道理,没有人会怀疑。但要让现在的国人在两种思想中作取舍,未必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抛弃他们所接受的西方文化中固有的精致的利己主义!

自从西方文明受国人推崇以来,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也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笑纳。只有在面对重大挑战时,人们才会回过神来认真比较两种思想,熟长熟短,孰得孰失!

两年前开始蔓延的新冠疫情,让国人对西方世界应对疫情的表现产生怀疑:对西方人过分关注看重个体自由,甚至政府不敢轻易伤害个人利益,而放任疫情扩散,导致数以万计的人感染新冠病毒,更有甚者为此丢掉性命的种种荒唐行径不以为然!反观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表现,则可圈可点的地方太多了。所以,抗疫的效果也大不相同。尽管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抗疫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但在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人权观面前,这种代价是能被团结起来、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所完全接受的!

是谁激发和调动起了人民的凝聚力,是谁在灾难面前展现了西方社会所不具有上下一心的决策力,空前的组织力,强大的执行力?当然是中国共产导党和中国政府!这种能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统筹考虑,并做出恰当评估,正确抉择的机制,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这里,才能找到答案。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中国人民的充分信任,并带领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昂首挺胸、阔步前进,归根结蒂,根植于她的为人民服务的党纲、党魂!这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再结合中华民族文化中固有的群体意识,是能带领人民一往无前,取得令西方世界既羡慕又妒忌的非凡成就的!

中国人很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古代圣人还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和”在成就一件事上的重要性。如果人际关系摆不平,则很难把事情做成。如果心里容不下他人,看不见群众的利益,只计较自己的得失,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或者斗胆套用哲学上的至理名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那么,这个树木是受不到整片森林的呵护,迟早被风雨吹折!

人和思想是涵盖在中国人的群体主义意识之中的。

回过头来谈谈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居功之伟,这点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也走了很多弯路,出现了不少失误。别的不说,单就如何塑造人方面,至少在以下方面,笔者认为值得人们思索。

比如,有人提倡教育要努力张扬学生的个性,这种理念可能在西方是很有市场的,因为西方的价值观是崇尚个人主义的。个性不管怎样张扬,以致发展到个人的特立独行、荒诞不经,都不会让人感到奇怪。东方社会则比较接受群体观念的存在,而对个性的过度张扬是存在排斥心理的。

所谓个性,当然是指个体之间心理的差异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固然存在,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但过分的看重个体的差异性,而忽视培养人的共同性,这是非常危险的的。往小了说,害人害己,比如2004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就是明显的例证;往大了说,则可能祸国殃民,比如,国人辛辛苦苦培养,到头来却不惜出卖中华民族利益、甘当美国走卒的汉奸余茂春之流,在世界舞台上没有少给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添堵!

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教育理念就比较迎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两种教育理念很容易迁就学生朝个性化方向大踏步迈进!它们支持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与众不同的表现,并尽量不让学生遭受委屈。

一味张扬学生的个性,容易增强学生的个体意识,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然而,群体意识是中华文化中的固有的元素。这种意识是需要把自己融入群体中:群体的发展、群体的需要、群体的荣辱,是和个人交相辉映的;同样,个人的发展、个人的需求、个人的荣辱,离开群体,则没有多大价值!

为了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必要时应当对容易膨胀的个人主义表现予以抑制,至少要让那些个人主义色彩浓厚的人认识到,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不得人心的,也是不会得逞的!比如,一名学生太爱花了,竟然不顾身边同学劝说,把校园里的花摘了一大把,还在别人面前挥来挥去,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之情。似乎要表达花只有到达她的手中才有意义!像这种只管孤芳自赏,却目中无人,践踏校纪校规的行为,是不能迁就的!该批评的要批评,该检讨的要检讨,该在学生中进行警示教育的,绝不马虎!而不能为了照顾学生的自尊给轻易抹过。

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追根溯源,是群体意识缺失的表现。假设,大家都能把自己融入群体中,在群体的生活中忘记烦恼、寻觅快乐,制造你的开心必然使我受到感染,我的伤心一定会牵引你的关心的学习生活氛围,也就不可能冒出那么多心理失衡现象,我们生活的周围也不会发生那么多悲剧!

近年来,人们比较担心,也谈论较多的问题,是身边的学生似乎缺少感恩意识。为此,提出校园要增加感恩课题,借以弥补学生思想的缺失。学生为什么缺少感恩意识,说白了就是学生心中充斥的小我太多了,而总是看不见别人的存在。思想中特别不能接受,正是别人的付出才成就了自己的事实。学生心中为什么会充斥那么多的小我,教育有没有责任?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不过分追求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在照顾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添加培养群体意识的素材,那么,凭借学生的可塑性,是不难让学生理解世界不止有他的存在,别人的存在同样不能被忽视,甚至更重要!如此,困扰人们心中的感恩问题是不是不会那么突出呢?

再来说说校园欺凌现象,这是令社会、学校家长非常头疼的事情。因为它不仅冲击校园的稳定,而且会给受害者、甚至受害者的家长造成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人们常常把施暴者的施暴行为归咎于其法治观念淡薄,年少气盛、不谙世事等原因。其实,最大的原因是他们心中只有个人喜好:为了满足个人好恶,不惜制造事端,伤害别人的身心。学生心中的个人主义思想为什么会膨胀?为什么会自私自利到不惜和他人动武的程度?这里,免不了有影视、媒体、社会、家庭等因素影响的成分,但作为身处其中的校方,自然逃脱不了干系!如果我们平时从群体主义思想着手,对学生多加引导,那么校园欺凌现象自然会清零。

说了这么多,自然有人怀疑我对赏识教育和快乐教育两种教育思想大为不满,这样就大大误解了我的初衷。按照黑格尔先生存在即合理的观点,两种教育理念在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的这个地步,依然受到那么多的人的推崇,自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我的观点在于不管是什么教育思想,都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在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前提下,引导教育向符合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方向发展。

四十多年前,伟人邓小平曾对教育提出殷切希望,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固然,教育是这样一路走来的。但老人家说教育要面向世界,却并没有说教育要面向西方。西方自身的问题不少,而且根深蒂固,西方世界里的某些人文表现不能代表世界!

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崛起,我们民族中的许多优秀的思想会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群体主义思想就是我们民族文化中宝贵的基因。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