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注浆处治方法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公路隧道注浆处治方法的探讨

杨正旭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隧道建设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但其投入使用后,在反复的行车作用以及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中,路面不断出现裂缝、坑槽等病害,随即造成交通设施超负荷运行,阻碍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由于前期存在重建设、轻养护的观念,导致我国在公路隧道养护领域发展较为迟缓。为了保证隧道内的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也为了按照国家及交通运输部加强公路隧道养护水平的要求,进行隧道路面病害处治十分重要也非常紧迫。

关键词:公路隧道注浆方法

引言

在隧道工程中,浅埋段围岩风化程度高、岩体风化、破碎、自稳能力差,沉降变形大,若不采取应对措施,易现地表塌陷、塌方等安全事故。如何提高围岩自稳能力、控制沉降变形十分重要。在隧道开挖前,一般采取预加固技术,通过向开挖面前方岩体内注浆、安置锚杆等方法增强围岩整体性,预防塌方发生。预加固通常分为地层改良法和预支护法两种。注浆是地层改良和预支护的主要手段,对节理裂隙有充填、加固及减渗的作用效果,可有效提高围岩的力学性能、减小应力集中现象,提高自稳能力。注浆法是一种成熟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当地质条件不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通过注浆法对所需施工地段的地质进行处理,使其强度达到施工要求。隧道施工进行过程中,当出现偏压、洞口或浅埋等地段,此时需要对该施工区域及周边地段进行围岩加固处理,保障施工的正常进行。

1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隧道类型为分离式双洞隧道,其中左线隧道全长为603m,右线隧道长度为578m,平面线形分别为直线和圆曲线(半径为3900m)。隧道内建筑限界宽度为11.50m,高度为5.00m;净高8.50m,内轮廓净宽12.40m。

2病害处治方式的研究与选择

当仰拱结构难以满足实际受力要求时,则需要对病害情况较为严重的区段进行拆换处理,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基底软化和结构缺陷造成的实际病害采用砾石、片状或石灰土对不密实与强度不足的隧道软弱地基结构进行替换,改善其底部的承载能力,实现沉降值满足设计标准要求;通过增加衬砌拱脚以改善承载能力。以上两种方法的治理原理简单,设计和施工不复杂。对隧道仰拱结构进行拆换的处治工程中,需将其分成一定间距的浇筑路段,进行及时浇筑。如遇到长时间侵泡的围岩或者围岩中存在软弱地基、地下水积水或者虚渣等均应清理干净,如开挖到路面以下新鲜的基岩表面。隧道底鼓如出现地下水渗漏,应立刻采取封堵措施,以免进一步加大隧道底部病害。此外,为了保证隧道仰拱结构的力学性能,在其隧道底部设置仰拱架,以使得隧道封闭成环。在隧道仰拱浇筑之前,在拱脚的左右两侧设置连续钢筋,保证隧道的成环整体性,也需做好防排水工程的设计。若隧道仰拱结构四周的围岩不稳定,需要在拆换或者更换仰拱时设置临时支撑提供可靠的工作环境,避免发生较大的变形情况,从而造成倒塌现象,这种处治方式能够有效解决隧道底鼓出现渗漏水、地基承载力不足等病害问题,使隧道整体成环,形成封闭的受力结构,极大地改善了隧道衬砌的受力状态。但是,隧道仰拱拆除更换成本很高,施工时间长,而且需要封路,对交通影响很大,交通组织困难。对于单车道双通道的交通组织形式,由于占路施工只能封闭一小半的隧道路面,所以采用拆除和置换的方式处理占路施工。

3注浆处治施工要点

3.1衬砌支护要点

衬砌带模注浆应确定水泥砂浆拌和、视频监控系统、注浆管路系统的功能性。为提高隧道的稳定性,要第一时间处理好危石,并在洞口区域设立仰坡截水沟,截断地表水进入隧道,并在距边仰坡开挖边缘开挖约10m,确保沟底至衬砌拱顶外缘高度在1.0m以上,完成截水沟处理后,要促使排水沟与自然沟槽排水系统的衔接效果。其中,要依据图纸细则确定暗洞口、明洞、偏压挡墙、洞门的处理要点,比如,洞口修建及支护要遵循图纸的设计规范,保证作业面的主骨架纵向净距2.5m,宽0.6m,厚0.6m,且仰坡设置φ22mm砂浆锚杆,锚杆长5m,间距1m×1m,梅花形布置;并挂钢筋网,钢筋直径6mm,网格间距25cm×25c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5,厚度10cm。1)仰拱每节长4~6m,并立端头模板;浇筑仰拱混凝土;浇筑仰拱填充混凝土。2)施作拱边墙防水层(用工作台车)。3)验收防水层;施工缝凿毛,清洗干净;台车就位,并检查尺寸达到设计要求。4)灌注拱墙混凝土;当混凝土达到5MPa时可拆模;拆模后及时进行养护。

3.2路面沥青层拆换及底部钻孔注浆

先对隧道路面沥青层进行拆除。在路面底部及边墙布孔,路面按1.5m(环)×0.75m(纵)梅花型布置,布设时离中心水沟中线1.5m;边墙两侧各布置3排钻孔,环向间距0.6m,纵向间距0.75m。最后恢复路面10cm沥青层。

3.3渗漏水注浆设计

混凝土结构存在成片不密实的蜂窝.空洞等,因而会出现成片的散渗漏现象,其主要发生在侧墙中下部、拱部、穿墙管等位置.主要成因是施工振捣个到位.混凝土离析、荷载(温度)及地下水在结构薄弱处的反复作用造成。首先将面漏区域内混凝土进行挖除,寻找出水点或出水裂隙,在出水点的位置进行钻孔,使出水通道扩大,起到集水作用,并在此点位埋设注浆管(排气管);然后采用聚合物砂浆将空洞.凹窝分层刮抹坚实,直到衬砌原结构尺寸;注浆管埋设要求精心处理,确保注浆管牢靠并且不漏水;待聚合物砂浆强度达到15MPa后,再在修补位外表面均匀刮涂一.层环氧修补胶,24h后可进行注浆工序。注浆从一端开始,自下至上依次进行。注浆完成后,拆除注浆管,并用环氧修补胶封孔。线状渗漏水主要发生在施工缝、变形缝、结构裂缝以及结构交接、交叉等位置。主要因细部防水构造施工不到位、振捣不密实、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等造成。首先顺裂缝走向剔槽,去除松散混凝土,并寻找出水点位置;在出水点位置骑缝钻注浆孔,要求注浆孔必须有水渗出;埋设注浆管,采用聚合物砂浆封缝,待其强度达到15MPa后,在封缝表面刮涂一层环氧修补胶,24h后可进行注浆施工;注浆自缝的一-端开始,依次进行;注浆完成后拆除注浆管,并用环氧修补胶封孔。点漏是由于衬砌结构缺陷或穿墙孔造成直接出水通道,常表现为出水量大、水压高的特征。在出水点周围钻注浆孔,注浆孔要求与出水点的出水通道贯通,数量3~5个为宜,埋设注浆管,自下至上进行注浆,当浆液由其它出水点冒出后,再从下一注浆管注浆,依次完成。出.水点堵水完成后,拆除注浆管,并用环氧修补胶封孔。若堵漏效果不好时采用此方法处理,即选取渗漏点处开挖浅孔槽,然后放置网纹管引流疏水,网纹管起到透水、充筋作用,再涂刷堵漏灵,最后在表面用环氧修补胶封孔槽。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病害处治方法的对比研究以及注浆材料的调研分析,对高聚物注浆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测验证,且进行了半年的数据监控发现,该方法的处治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秦桧强.隧道超前预注浆施工技术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12):90-92.

[2]陈艺.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渗漏水注浆加固效果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9(12):141-144.

[3]胡斌,刘春国,张洪顺,熊俊成.隧道注浆加固工程施作过程优化设计研究[J].交通世界,2019(26):125-126+130.

[4]崔丽强.公路软岩隧道注浆加固技术[J].价值工程,2018,37(12):115-117.

[5]曾宇昕.区间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四川建材,2018,44(0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