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池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蓄水池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治

邱康利

山西省安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太原市  030032

我公司承建的某公司2×350MW低热值煤发电工程蓄水池主体结构施工,总长度为155.35m,总宽度48.8m,总高度为5.85m,垫层混凝土为C15,在纵横向中部沿四周设后浇带,后浇带外混凝土抗渗等级C40、F250、W8,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混凝土中掺膨胀剂),后浇带内混凝土抗渗等级C45、F250、W8,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混凝土中掺膨胀剂)。

   由于混凝土受到温差、混凝土的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其他因素很容易形成裂缝,裂缝不仅会影响水池结构的整体性,还会使内部钢筋被锈蚀,加快混凝土的碳化速度,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能,进而缩短水池的使用寿命。为了控制混凝土出现裂缝,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控制。

1 裂缝产生的原因  

1.1材料原因   

1) 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骨架不密实,收缩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2) 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   

3) 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收缩大,粉煤灰及高铝收缩值较小,快硬收缩大。   

4) 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强度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期强度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抗拉强度不足,越易开裂。   

5) 单位立方混凝土中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 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淅、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   

1.2 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1) 混凝土与外界环境温差过大,引起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混凝土工程在施工阶段承受较大的温差和收缩作用,由于水池墙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如拆模过早,混凝土内部与环境温差大,降温过快,在大的约束条件下,常常引起开裂,一旦回填之后,土体对结构起到有益的保护,地下工程后期开裂较少。   

2) 水池底板与池壁在施工中变形不一致产生裂缝   

水池的施工工艺为:底板、柱基→池壁、柱子→顶板,施工池壁时,底板混凝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强度,温差变化相对较小,而池壁混凝土温度在凝结硬化过程中,进行水化反应, 温差变化较大,池壁在变形过程中受底板的约束,此时在池壁中产生拉应力,在底板中产生压应力,当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裂缝。   

3) 地基约束底板变形产生裂缝   

当进行水化反应使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最高值后,温度就开始下降,混凝土体积开始收缩,但其收缩又受到地基或混凝土垫层的约束,从而在混凝土体内产生拉应力。一旦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便在基础底部产生裂缝,若温度应力继续增大,裂缝向上延伸,直至贯穿底板,地板开裂水池出现漏水,若地基处理不好,会导致地基失稳,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大都是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下沉,使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   

2 裂缝控制措施   

2.1 设计措施   

1) 增配构造钢筋提高抗裂性能。与设计院沟通,增配构造钢筋,使构造钢筋起到温度筋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抗裂性能,钢筋应尽可能采用小直径,(Φ6-Φ8)小间距(80mm~100mm)。

2)在工程设计初期,要先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使设计模型更加接近工程的实际受力情况,然后针对各构件、节点的特性,按照其在整个结构体系中所起的作用落实有针对性的构造做法,以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

 IMG_20220626_075803

3)在水池中设置伸缩缝,贯通整个池底、池壁和顶板。

应在伸缩缝处将水池结构彻底断开。在具体工程中,因为水池结构复杂,有时只能设置“不完全伸缩缝”。这种形式的“伸缩缝”只实现了部分功能,并不能发挥全部作用。在温度、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混凝土的伸展、收缩同样也会使构件被局部压碎。因此,除了要设置伸缩缝外,其位置的选取也很重要,不建议将其设置在构件的主要受压区和应力集中区。

  在设定伸缩缝时,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它们对某些特殊节点的处理、施工工艺和特殊材料的使用等都有相对较高的要求。有关规范规定,可在混凝土中添加合理的外加剂,有效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而且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也可适当加大,增设加强带也可以减少伸缩缝的设置。在大型水池工程的设计工作中,掺和添加剂、增设加强带等措施已被频繁使用。   

4) 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当不能避免突变时,应作局部处理,如水池转角部位应做成逐渐变化的过渡形式,同时加配构造钢筋。控制应力集中裂缝。有孔洞时,孔洞四周应力集中产生裂缝,应用构造钢筋加强,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分析本工程场地为具有湿陷性,制定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桩基设计采用灰土挤密桩进行地基处理形式,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降。

IMG_20220626_075939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1653210247(1).png

5)在混凝土中掺和添加剂。掺和添加剂它会变得更加均匀、密实,能有效防止硬化过程中发生的收缩变形。当混凝土的均匀密实性提高后,即便混凝土因为受力变形而产生裂缝,也只会出现细微的裂缝。由此可见,掺和添加剂可以控制裂缝的形成。添加抗裂防水剂,它的主要成分是防水剂和膨胀剂,应用它会加快混凝土的膨胀速度。当有外应力作用时,钢筋内部会产生预应力;当混凝土发生收缩、变形时,这种预应力可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

2.2 施工措施   

1)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技术标准。混凝土的收缩随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增加而增加,随粗细骨料的粒径加大而减少,石子含泥量必须少于 1%,砂、用中粗砂、其含泥量应不大于2%,这是减少干缩应力,控制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重要措施。    

2) 严格控制水灰比,水是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因素,随着混凝土中水份大部分蒸发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很多毛细孔,降低混凝土抗拉强度、收缩变形也同时发生,因此采用减水剂、减少水灰比,改善混凝土和易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内部约束应力,在混凝土中掺入 10%(用量)的 UEA 膨胀剂以抵消混凝土后期由于干缩引起的裂缝。 配制混凝土时加入适量缓凝剂、来延长初凝和终凝时间,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推迟,充分发挥混凝土自身强度潜力和材料松驰的特征,使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大于温差应力,减少裂缝产生。 延迟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   

3) 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技术对混凝土的提高密实度是很重要的,应分层散热浇灌,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也是裂缝控制的重要措施。 当混凝土浇筑后即将凝固时,在适当的时间给予再振捣,它的作用是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内部微裂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提高抗渗性能。但必须掌握好两次振捣的时间间隔(2小时左右为宜),否则会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反而使强度性能降低。   

4) 采用保温措施。水池外壁较薄,混凝土材料保温效果较差,对浇注的混凝土采用有效的保湿、保养措施、在混凝土表面用麻袋或草袋覆盖,并用清水浇湿,尽量减少混凝土表面热扩散快、温差大、降低外界环境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力差值,减少温差。   

3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是工程中很重要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最近些年来,泵送商品混凝土获得广泛应用之后,混凝土水池等特种结构中会经常出现裂缝,在实践和现场实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各项原因和问题,并提出了控制裂缝的相应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措施。水池类水工构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完成,而且各部门还要配合作业。在工作过程中,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和业主方等应相互协调,重视质量控制,杜绝任何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