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3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

俄尖措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委党校,  624599

摘  要:党校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的学校,它通过有计划的教学课程,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文化思想和综合素养,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不同于其他教育模式,它除了关注对学员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训,更需要借助的新媒体教学方法,汲取汉语言之中蕴含的方法论和思想观,确保党员能够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基于此,本文围绕新媒体环境下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施价值、存在问题及优化举措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蕴含历史、文化、艺术等多项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塑造了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为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党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借助新媒体的积极推动,在发挥知识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过程中,为广大党员带去科学系统的教育学习,推动党校教育工作的深入化、持续化发展。作为党校教育工作者,在面向党员这一独特的受教育群体时,除了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学课程之中凝聚的价值,更要依托新媒体发展脉络,深化教育环境,使学员能够坚定党性意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党校教育工作的注入生机。

一、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相比其他教育模式,党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具有更为多元化的实施模式,课程的组织体系、教育目标或是培训举措上,都有其突出的发展特性,对于广大党员也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1)政治性

党校作为培养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阵地,在推动国家政治体系建设等方面至关重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曾经在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肩负领导责任,知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工作、领导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习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问题。”而汉语言文学课程作为塑造培育具备专业文艺理论素养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其教育出发点也具备鲜明的政治价值导向。

(2)文史性

汉语言文学的源头是“文字”,它的诞生在传达传播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过程中,演变成了最为直观的记录和传播思想工具,拓展了人类思想交流的广阔天地。在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通过对其中文化、历史等思想的深刻挖掘,能够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汲取和吸收其中的各项思想,通过文字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组织、协调处理各项工作事务,尤其是在汉语言文学的独特文学形式之中,学习古人之智慧,用来启迪后人之思想。将其融人到各项工作之中,发挥党校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优势,在所传递的优美诗词和语言文化之中,充分挖掘汉语言文学的价值内涵。

(3)传承性

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道:“经典著作的教学在中央党校一直没有断过”。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继承和传承了祖先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视域的开放,使得部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存在困境。在党校教育工作中,各类优秀文化和经典作品成了深厚的文化滋养,在培育学员理想信念的同时,着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公正公平的发展内核,培育党员干部的“治党治国”政治家思想,塑造一支与时俱进的党员队伍。

二、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优势

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校教育工作,大力倡导以新媒体发展为助力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规模化培训党员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养的战略任务中,党校教师应该正视新媒体环境下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面临的发展优势,从而加速优化升级,持续创新积极的教育方法。

(1)塑造“广覆盖”的教学传播方式

在万物皆媒的发展环境下,新媒体涵盖了各样数字化的媒体形式,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报刊形成了宽泛的信息传输体系。在党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中也是如此,通过加强对新型媒体形态的探索,教师在强化“思想舆论”阵地作用的同时,能够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微博等新载体,将传统的理论教学变为丰富的实践教学;将单一的言传身教变为感染熏陶;将固化的地区教学拓展为在线统筹教育,从而丰富党校教学传播方式,为党校学员建设一个小型化、分散化、社区化的新媒体工作平台。

(2)营造“多元化”的教育资源环境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进下,党校汉语言文学教育要想获得一定的发展机遇,就必须要合理用教学资源,同时利用网络的传播性、扩散性和及时性,加速对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资源整合。例如,党校学员能够在电脑中,充分运用各类电子数据库、远程教育系统,完成对图片资料信息的查找,完成对知识资源的整合。要根据自身需求,对汉语言文学的掌握情况,进行细化和延伸,实现对课程的复习、阶段性的考试。这些设置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进行,全面加强对新媒体环境资源的学习和整理,建立符合学员发展的教学机制。

(3)增强“体验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在党校汉语言文学中,通过对各项知识点的延伸,教师能够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活动紧密融合,对已有的资源进行重新地编排,改变课堂教育的传统方法,使党校能够从汉语言文学的道理之中,体验到所蕴含的价值深意。尤其是在各类新媒体教学课件、软件、系统的辅助下,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教学的时候,拥有了良好的互动性和体验性。在教师和学员之间,利用新媒体交流软件实施的沟通,突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立足现代化教学模式,实现对新媒体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全面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媒体为党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带来了更多的辅助,但是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外在环境、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复杂的意识形态的冲击

在开放的网络发展思潮中,网络流行语等众多语言,已经成了一种特色化的标签。同时受中西方思想影响,复杂的意识形态对于广大党员形成了激烈的冲击。网络所彰显出来的特色性和便捷性,已经成为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巨大挑战。尤其是对于汉语言文学课程来说,如何在网络流行语言、各类思想上获得平衡,成了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挑战。然而,个别教师未能够意识到自身在教学业务上所面临的冲击,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较大的疏忽,尤其是对于学员日常交往、语言交际引用中不规范、不文明的问题,也难以给予相应的引导,直接影响了党校汉语言教学工作的实施成效。

(2)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在日常培训中,党校教育工作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领导干部的观念较为落后,总认为中心工作是全部,难以保持对干部汉语言文学培训和自我提升。尤其是在教学认知上,部分党员干部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的认识不到位,更别谈通过新媒体来学习了,对于课程不感兴趣,或是在学习中十分敷衍,导致党校汉语言教育的文学素养难以提升,整体教学工作无法有序开展。

(3)教育内容的单一

在推进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时,部分地区的党校教师在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上,仍然采取传统的教育方法。在课堂授课时,将知识点罗列在一起,使用PPT等方式展示出来而已,导致学员即便是埋头苦记,也不能对上课内容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消化,教学思路无法跟随老师进行有效的传播。导致党员干部在接受培训的时候,无法建立共鸣,偏离了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真正目的,在对党员干部的综合素养上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创新上,对于新媒体的运用存在不足,整体教学面临困境,教育方式趋于保守。

(4)缺乏规范的考核方法

在当前党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考核,仍然以理论考核、概念考核为主。这种考核模式导致学员对知识的理解仅是死记硬背或浮于表面,“应试”的特性十分明显,知识运用和实践不理想。而在我国现行的党员教育之下,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尤其是在检验学员学习成果的同时,缺乏对党员素质的培育。导致党员对于学习的过程不够重视,难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新媒体环境下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

为了提高党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实效,党校教育工作者要立足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结合当前信息发展视域,实施多方面的人才培养。尤其是要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从多个方面入手,实现对党校汉语言教育的全面提升。

(1)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党校教育之中蕴含的政治性和文化性,摒弃死记硬背的教育模式,全面提高教育的创新性和趣味性。

第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培训中增强学员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领会深度。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开展各类在线实践活动、互动讲座、学习研讨、案例分析,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充分吸引广大党员的注意力,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吸引力。尤其是注重用经典文学、名篇佳作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在培训中,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及汉语学习特点,逐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学素养,从而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第二,积极收集各类时事热点,通过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等资源话题,帮助学员加强理论研讨。结合教育实际,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通过使学员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融入日常工作。同时,教师还应积极拓宽自身对于新媒体领域的学习和接触,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和效果,鼓励党员运用优秀的中外典籍,增进自身文化素养,从而使党员能够获得潜移默化的精神熏陶。

第三,创新培训观念,在对党员干部进行培养时,教师应该利用网络中的各类视频、文字资源,激发党员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特别是要引导学员能够具备积极的自主学习性,主动接触新的信息,在新媒体平台之中收获更多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文化知识。

(2)强化阵地,加强新媒体覆盖

新媒体环境下,为了提升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党校教师要深入把握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利用互联网、手机等各类传输终端,面向广大学员打造一个集约化、社区化、定向化的教育工作平台。

第一,教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阵地,结合自身定位、立足学员实际,搭建一个学员交流和互动的网站。在这个网站之上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将“创建精神文明城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纳入到课程之中。把汉语言文学中的思想、文化融入实际,发挥较强的阵地作用。

第二,通过新浪、微信等热门的社交媒体开放官方账号,将汉语言知识融入新媒体的传输中。以官方微博为例,可将汉语言文学中关于“仁义礼智信”“大同思想”等相关理念,纳入到党校教育运作之中。

第三,借助智能手机的便捷性,党校可以把汉语言文学相关课程、理念、重点、难点纳入其中,发挥手机信息传输的感染力和传播力,使其覆盖新闻、生活、学习、娱乐多个方面,让学员能够在搭配学习的局限性,在手机中加深对文学知识的了解,通过组织学员订阅“汉语言文学专题知识板块”,进一步提高教育知识的传播效率,并定期开展汉语言文学专题知识竞赛活动。

(3)拓展内容,增进教育针对性

结合党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际需求,教师除了要运用QQ等各类即时通信工具,延伸教学路径,更要在教师和学员之间搭建一个有效的载体。

例如,利用腾讯会议展开远程培训、组建微信工作群进行通联,联合相关网络教育等部门深化党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延伸。从而构建一个以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党性教育、实践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平台。

为了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党校教师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增进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借助音乐这一教学载体,打造健康、时尚、新鲜的网络音频、视频阵地。将中国传统民乐中的古筝、长笛等多类乐器,配合以汉语言文学中的诗词雅集,整合成为别具一格的教学资源,打造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从而以潜隐性的教育方法实现教育目的。

再如,围绕各类汉语言文学中的史学知识,紧扣爱国等教育主题,将党史知识和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贯穿其中,创新推出在线趣味闯关游戏,将各类知识要点转化为教育内容。

(4)强化互动,完善考核方法

为了使汉语言文学教育真正融入党员实际,塑造符合党员接受特点的各项路径,各级党校要紧扣教育主题,围绕党史知识和先进事迹,探索和推出各类趣味闯关游戏。

第一,通过网络测试、网络游戏等方式,以生动的活动模式,将汉语言文学教育变得“接地气,通人气”。而在考核机制的塑造上,除了要广泛听取学员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更要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

第二,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的教育活动。利用大数据、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设立网上信息服务台等方式在考核的过程中除了检验学员的理论吸收程度,更要了解他们的学习实践能力。将汉语言文学成绩考核纳入学员日常实践活动开展、社会交际交往等综合素质之上,从而提高党校教育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综上所述,党校作为党员及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机构,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之中,需要以更加标准化、正规化、产业化的发展原则,推动课程改革、加强文化传承。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汉语言文学培训,本着“教学知识融入生活现实”的教育方法,对党员干部开展及时的培训。对于党员日常培训中遇到的各项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党员综合素养,为广大党员干部营造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方钊.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评《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新闻与写作,2020(06):116.

[2]陈凯斌.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及策略[J].青年文学家.2020(08).
[3]李勇.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J].长江丛刊.2019(34).
 

作者简介:俄尖措 1983年12月 女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   汉语言文学本科 汉语言文学讲师  624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