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陈正光 ,马超丽 ,符红梅

城固县农技中心723200

摘要本文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分析,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出现的主要病虫草害问题,提出专门的防治措施。

关键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草害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对传统间作套种的改良升级,能充分发挥边行效应和大豆固氮养地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土壤地力,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茬大豆,综合效益显著,具有一田双收稳粮增豆、一种多效用养结合、一技多用前景广阔的优势。但在种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病虫草害的发生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大,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减少病虫草害至关重要。

1.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草害分析

1.1大豆病虫草害分析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过程中,常见病害主要有病毒病、根腐病以及灰斑病,主要虫害包括蚜虫、斜纹夜蛾等,草害种类打碗花、刺儿花等。

(1)大豆病害分析

①大豆病毒病。该病主要为害大豆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明脉,后期逐渐发展成花叶斑驳,叶肉隆起叶片皱缩,严重时植株矮化,结角率减少,大豆蛋白质降低,含油量减少。收获的带毒种子是田间感染的初侵染源,在田间的病毒也可通过蚜虫传播进行再次侵染。

②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主要危害大豆的根部,在幼苗期感染较多,初期表现症状是在大豆的根部以及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的不规则小斑,后期根部变成黑褐色坏死病斑,影响大豆的根系发育,根瘤菌少,病株矮小瘦弱发黄,大豆的下部叶片提早脱落,病株一般不枯死,但分枝和结荚较少,豆粒变小。

③大豆灰斑病。该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茎杆、荚角和豆粒。叶片染病后先产生红褐色小斑点,中央部分灰色,边缘深褐色或黑色。茎部感染产生椭圆形病斑,边缘为红褐色,有细微的黑点,角荚感染病斑圆形或者椭圆形,中央呈现灰色,边缘红褐色。大豆感染灰斑病后,会直接造成大豆产量降低。

(2)大豆虫害分析

①大豆蚜虫。该虫具有趋嫩的习性,主要对大豆的顶叶、嫩叶、嫩枝造成为害,吸取植株的汁液,豆叶被害处形成黄色不规则病斑,继后斑块扩大,并变为褐色,会造成大豆发育不良、植株矮小、结荚减少,同时也会降低大豆本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导致减产。

②大豆斜纹夜蛾。斜纹夜蛾主要以幼虫危害为主,幼虫食性杂并且食量也比较大,初孵幼虫在叶背面为害,取食叶肉仅留表皮,3龄幼虫啃食大豆的叶片造成缺刻,严重时会啃食全部大豆叶片。

(3)大豆草害分析

大豆在种植过程中,草害对大豆影响也比较大,过多的杂草与大豆争取养分,造成大豆生长发育缓慢,杂草严重时造成大豆荒芜,主要杂草为狗尾草、打碗花、刺儿花等。

1.2玉米病虫草害分析

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斑病、玉米穗腐病是主要的病害问题,而玉米螟虫、地老虎等是主要的虫害,玉米种植中产生的杂草有马唐、葎草、千金子、狗尾草等。

(1)玉米病害分析

①玉米斑病。该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在玉米的下部叶片和叶鞘部位产生大小不一的斑块,初见水渍壮灰色斑块,随后变成边缘暗褐色的病斑,发病重时会出现多个病斑融合,病叶变黄枯死,连续降雨田间湿度大病害较重,病斑上会出现霉层,严重时也会为害玉米果穗和苞叶,造成玉米减产。

②玉米穗腐病。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育后期,受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表面呈现红、黑等不同颜色霉层,发病部位苞叶粘在一起不易剥离,病粒不饱满,发病玉米果穗腐烂,造成减产,带菌种子发芽率、出苗率降低,高温高湿容易发病。

(2)玉米虫害分析

①玉米螟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虫蛀食玉米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钻入茎秆危害,受害玉米往往茎杆部容易折断,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螟虫严重时,也将会造成玉米早枯,直接影响到玉米生长,造成减产。

②地老虎。地老虎又名切根虫、土蚕。主要以幼虫为害玉米幼苗,取食幼苗顶心嫩叶叶肉,3龄以后,白天潜入土中,夜间活动,咬食叶片或幼茎基部,5-6龄为暴食阶段,为害造成大量缺苗。

(3)玉米草害分析

玉米种植过程中,主要的草害为葎草、千金子、狗尾草等,杂草和玉米争夺养分,造成玉米缺肥,严重者造成玉米田荒芜。

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分析

3.1大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1)大豆病害防治技术

①大豆病毒病。可以2%宁南霉素水剂200-250倍液或者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病害的防治[1],发病初期防治效果较好,预防和处理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6月底到7中旬,建议防治1-2次,喷药间隔期为7到10天。

②大豆根腐病。播种前使用药剂拌种可有效预防病害发生,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25%甲霜灵8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一次,防治1-2次,田间开沟,注意排湿。

③大豆灰斑病。在苗期可用杀菌剂进行喷雾,可用药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品,防治1-2次,喷药间隔期7-10天。

(2)大豆虫害防治技术

①大豆蚜虫。可以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进行有效防治,防治1-2次,喷药间隔期7-10天。如果出现轻微的病害问题,也可以使用黄板进行诱杀,采用物理防治方法,能够提升防治效果。

②大豆斜纹夜蛾。主要在幼虫阶段进行防治,在危害初期,可以选择黑光灯诱杀消灭害虫,也可以使用糖醋诱杀。而在虫害严重之后,则可以使用50%氰戊菊酯乳油4000~6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6000-8000倍液等药剂交替进行处理,防治1-2次,喷药间隔期7-10天。

(3)大豆草害防治技术

在播后芽前采用乙草胺喷雾进行封闭除草,在大豆生长过程可喷施15%的精喹禾灵,部分残留杂草可采取中耕除草方法进行草害控制。

3.2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1)玉米病害防治

①玉米斑病。在玉米斑病发生初期,喷施农药可达到较好的防效,药剂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亩50-100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隔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1-2次。

②玉米穗腐病。在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50-75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进行防治,根据病情用药1-2次。

(2)玉米虫害防治

①玉米螟虫。采用4%高氯·甲维盐乳剂60-80毫升每亩或者1.8%阿维菌素乳油60-100毫升每亩兑水50公斤喷雾,喷施1-2次。

②地老虎。选择包衣种子,可以有效防治虫害,3龄后幼虫采用50%辛硫磷乳油和细砂土配成1:50毒土撒施进行防治,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1-2次。

(3)玉米草害防治

玉米草害防治对于玉米生长以及复合种植的大豆生长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推广使用90%乙草胺乳油40-60毫升或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80-100毫升兑水喷雾,封闭除草作业应在播后当日至2天内完成,要求土壤润湿,但雨后或田间湿度过大忌封闭除草,也可用75%噻吩磺隆0.7-1克/亩对玉米进行除草,防治杂草要趁早除小,除草时间应选择在杂草2-4叶、3-5厘米时,从而控制杂草危害[1]

结束语

本文全面总结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希望能够对种植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文钰, 雍太文, 王小春,等.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科学出版社, 2021年11月

作者简介:陈正光,男,1976年6月,汉,陕西城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  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