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旧建筑改造的科技文化产业园设计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3
/ 2

基于老旧建筑改造的科技文化产业园设计探索

彭羽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老旧建筑的改造及利用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尤其是科技文化产业园的设计。本文主要从科技文化产业园、老旧建筑改造以及设计方案研究等层面,融合案例,对老旧建筑改造科技文化产业园的设计方案进行探索。

关键字:科技文化产业园;老旧建筑的更新改造;设计方案

前言

近几年,城市老旧建筑的改造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乃至被视作一种设计种类。城市老旧建筑的改造和利用不但是建筑生命的活化,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老旧建筑改造中选用的策略因建筑的个性特点而异,这是一个挑选的过程。因而,在目前的城市自然环境中,怎样捕获城市文化特征并作出挑选,成为老旧建筑改造利用的主要研究课题。在没有破坏城市文脉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科学规范地改造和利用有价值的城市老旧建筑,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不仅可以合理地完善城市功能,渲染城市发展的历史厚重感,还能展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呼应大时代的发展主题,同时也能使城市居民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都获益。那么,以老旧建筑为载体的科技文化产业园建设毫无疑问是改造和活化老旧建筑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老旧建筑改造为基础,对以老旧建筑改造为载体的科技文化产业园设计方案展开基本探索,以求为科技文化产业园的发展规划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1.科技文化产业园简述

关于科技文化产业园的概念,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可概括为:科技文化产业园是一系列与科技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以具有鲜明科技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园区内形成了一个包括“生产——发行——消费”产供销一体的科技文化产业链。建设科技文化产业园是发展创意产业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作为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各地政府机构十分重视。

由于科技文化产业园在我国还是一项新生事物,发展变化快,园区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目前我国主要从区位依附、园区性质等方面对科技文化产业园的类型进行划分。按区位依附划分为4种类型:(1)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2)以大学为区位依托;(3)以开发区为区位依附;(4)以传统特色文化社区、艺术家村为区位依附。按科技文化产业园区性质划分为5种类型:(1)产业型;(2)混合型;(3)艺术型;(4)休闲娱乐型;(5)地方特色型。

科技文化产业园不但是一个工作和生活的地区,也是一个生产制造和居住消费的地区,多元性和可塑性是科技文化产业园的本质特征。发展科技文化产业园的目的是推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重新组合协作,碰撞出创意火花,促进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

2.老旧建筑简述

本文的老旧建筑是指因为各种原因丧失原有的功能和作用,被废弃或闲置不用的建筑。绝大多数老旧建筑属于近现代建筑,主体结构保存相对完好,具备一定的历史特色和使用价值。由于城镇化建设发展,城市边界向外扩张,原本位于城市边缘的工厂、仓库搬迁到郊外或其他乡镇,废弃的厂房和办公楼建筑逐渐被城市包围,与周边新建的现代建筑群形成巨大反差。将科技文化创意产业与老旧建筑紧密结合,以科技文化产业园活化老旧建筑,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课题。这不仅可以为老旧建筑更新改造寻找新的方向,也有利于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全面铺开发展,对提高地区总体价值、提升地区魅力、推动城市振兴具备重要的实际意义。

3设计方法研究

3.1设计原则

老旧建筑的保留和活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假如过度效仿或原状复建,则难以体现新时代产业园的科技与文化气质,而且也难以表达新旧建筑元素碰撞与对话所带来的情感体验。以老旧建筑为载体的科技文化产业园设计,应遵循维护与创新、历史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尊重老旧建筑的传统风貌和特征,在对老旧建筑的结构、布局、外观作出充分的研判后适当取舍,在保留与维护中融入当今的创新设计理念与科技手段,为老旧建筑增添现代的设计语言,赋予新的时代魅力。

下面以岭南地区某科技文化产业园为例,对老旧建筑改造的设计理念与策略作出阐述。

3.2设计理念与策略

(1)传承老旧建筑的传统场所精神

原有旧建筑的传统场所精神往往能唤起人们对地域性历史文化气质的深层回忆和情感共鸣,对其进行适当的保留,并运用现代的建筑语言改造升华,使其适应现代生活的使用功能,古为今用,是活化老旧建筑的基本设计策略,也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最佳传承。

项目用地位于岭南地区两市交界,场地内的废弃建筑多为框架和砖混结构,包括多层办公楼、单层厂房、仓库和食堂等,原工业建筑风格平白简陋。我们的设计改造目标是树立产业、设计、科技三大标杆,打造大湾区现代新岭南园林式绿色示范园区。在设计定位上,本案将从岭南、园林和科创三个方面入手,将文化、环境、功能的需求统一到一个设计风格中,实现“三位一体”,同时也是对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与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两观三性”设计思想的实践。

项目场地内散布着二十多栋旧建筑,围合出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庭院空间,正好引入传统岭南庭院的概念作为此改造项目的切入点,打造岭南园林式办公园区,体现设计理念中的地域性与文化性。在传统岭南园林中,庭园是建筑组织布局的核心,依靠游廊联系和空间滲透将若干庭园串联起来,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本案总结并沿用了岭南园林的这一特征,将若干庭园作为园林设计的基本要素进行组织和串联,营造丰富有趣的园林式办公庭院空间,强调了前院、中庭、内庭、后院这一整体空间序列,用现代的设计语言传承传统岭南园林的场所精神。

微信图片_20220908011239

(2)注入科技文化产业的使用功能

旧瓶装新酒,对老旧建筑内部空间结构进行更新改造以适应科技文化产业的使用功能需求,是此类改造项目的常用设计策略。本项目原有老旧建筑包括多层办公楼、单层厂房、仓库和食堂等,建筑开间与层高各不相同。在对科技文化产业作出充分调研后,我们对科创、文创公司的办公空间需求作出分类与归纳,并以此为依据对现有旧建筑的室内空间进行重新设计与改造,适当增加楼板与隔墙,满足科创与文创产业对建筑空间的使用需求,并对原有承重结构作出必要的加固以保证使用安全。

原有老旧建筑外立面偏向于平白简陋的工业建筑风格,缺少遮阳挡雨构件,不太适合湿热多雨岭南地区的日常生活。基于可持续发展观,我们在对原建筑结构进行评估及加固后,通过建筑增容的方式提供更多办公空间,提高土地使用价值。在建筑局部增设檐廊及坡屋顶,呼应传统岭南建筑特色,提升立面层次感,柔化建筑界面减小工业建筑带来的压迫感与冰冷感,塑造宜人的空间氛围,满足岭南气候条件下科创和文创产业的使用需求。

 

(3)体现人文关怀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设计

现代岭南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院士创立“两观三性”设计理论,“三性”是指建筑创造要做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文关系,这同样适用于老旧建筑改造项目,尤其适用于文化性和时代性鲜明的科技文化产业园设计项目。

岭南建筑的发展根源于对岭南地区独特气候及人文条件的适应,创造了如天井、骑楼、冷巷等特色空间类型。在本项目对老旧建筑的改造中,我们也试图用现代的建筑语言还原这些岭南建筑特色空间。

 

科创、文创作为新兴行业,对办公环境的需求不同于其他传统行业。为了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科创、文创企业往往会选择或者主动营造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工作及休憩环境,以便让员工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可以释放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激发活跃的创新思维。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如苹果、谷歌和亚马逊等公司,都选择将花园式办公作为企业总部设计的核心方向。

本项目中多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对比传统的高层办公楼空间,低层、低密度的园林式办公空间和共享交流空间,具有可达性更高、交通更便利、空间更灵活多变、景观环境更佳等优势,更有利于活跃办公氛围、降低疲劳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尤其符合科创和文创产业的使用需求。

 

(4)传统文化符号和现代节能技术的有机结合

建筑中的传统文化符号会勾起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层回忆和情感共鸣,但是简单地复制传统建筑符号却往往会显得别扭造作,效果适得其反,所以人们常用现代的建筑语言诠释传统文化符号,用富有科技创新性的现代材质和节能技术向传统建筑文化致敬。

科创、文创产业代表着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的未来方向,因此科技文化创意园应具备超前的设计理念,为社会及后来者起示范作用。本项目运用绿色节能技术和设计策略,屋面覆盖太阳能光伏板,暗喻传统岭南建筑灰瓦屋面,符合科创、文创产业气质。

1662623382592

结束语: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累积,不同时期的建筑是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物质载体,也是城市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在建筑领域的集中表现。城市更新与老旧建筑改造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为城市中的衰落区域注入新的活力,补充缺失的城市功能,提升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为人们带来更舒适愉悦的生活体验。把老旧厂房、仓库改造为科技文化产业园,吸引科创、文创企业进驻,既能带动周边片区的经济和科技文化齐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形象,也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希望本文能给同行一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路方芳,张继龙.城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探析———以银川市老火车站为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116~117.

[2]陈薇薇.更新与共生———论广州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设计策略[J].城市建筑,2012(15):21,26.

[3]郑雷.以旧建筑改造为基础的徐州创意68产业园空间设计研究[J].装饰,2013(03):111~113.

[4]李健,周曦.以大学旧址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景观规划研究[J].山西建筑,2013,39(31):13~14.

[5]肖振萍.云南下关中心城区老建筑改造的生态设计思想[J].艺术研究,2015(0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