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穿越冲沟浅埋段加固措施与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3
/ 2

公路隧道穿越冲沟浅埋段加固措施与效果分析

黄勇

重庆隧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重庆 401100

摘要:山岭隧道的施工条件极为复杂,特别是冲沟段浅埋隧道具有极大的塌方、冒顶风险,长期受地表水冲刷渗漏,易形成渗水通道。由于隧道浅埋段的自然平衡拱圈高度受岩层厚度的影响,其未能充分形成且发挥支护作用,故防塌加固措施是隧道安全穿越浅埋段的重要保障,同时应采取一定措施避免冲沟地表水对隧道结构产生流水侵蚀。

关键词:公路隧道;加固

浅埋隧道采用注浆加固围岩、加强超前支护可起到防塌防冒的作用。该研究以隧道穿越冲沟浅埋段的施工技术为案例,详细分析了该隧道穿越冲沟浅埋段的施工加固措施,并通过数值分析及监控量测技术进行了效果评价,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工程概况

某隧道工程隧道左线洞身ZK109+564~ZK109+588段穿越冲沟,浅埋偏压严重,左侧拱肩覆土仅2.0 m。根据现场踏勘,冲沟表面由直径10~30 cm的碎石堆砌而成,两侧植被茂盛,雨季时汇水面积较大。隧道断面如图1所示。

IMG_256

图1 隧道纵断面示意 

当前掌子面地质雷达法超前探测显示,ZK109+564~ZK109+573段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密集,且裂隙中多为沙质充填,右中侧围岩整体含水量较高;ZK109+573~ZK109+589段围岩节理极发育,岩体破碎,主要呈碎裂状结构,围岩整体较富水。

为保证隧道安全穿越浅埋段,防止发生冒顶式坍塌,同时避免冲沟地表水对隧道结构产生流水侵蚀,须采取措施提高围岩的自稳性及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原设计对浅埋偏压段采取洞身反压回填处理方式,偏压采用重力式偏压挡墙,浅埋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土回填夯实,在回填中预留¢70×5 mm塑料注浆管,最后采用1∶1水泥浆加固,如图2所示。

在实际工程实施时存在以下难点:需设置进场道路,填沟筑道易发生滑移产生次生灾害;施工区周边存在危化品仓库,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风险;原设计采用反压回填注浆处理方案,仍存在塌顶的风险。

综合考虑以上情况对施工及安全管控的影响,取消反压回填方案,采取洞内强支护穿越、洞内穿孔向洞外输送混凝土回填浇筑的方案。

IMG_257

图2 反压回填施工示意图 

2 处治方案优化及效果模拟分析

2.1 处治优化方案

2.1.1 工艺流程

洞内采用双层超前小管棚预支护先行穿过冲沟,再由洞内打125穿孔,输送混凝土填充冲沟。冲沟回填前进行清表处理,打设22(L=4.0 m,@100×100 cm)早强砂浆锚杆。

2.1.2 洞内双层超前小导管

洞内管棚施工里程为ZK109+568~ZK109+584,共计16 m,采用42×6 mm双层无缝钢管,环向间距30 cm,外插角分别为10°~15°和30°~45°,小导管施工与钢拱架配套,每隔4榀一环。施工时,当每孔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时结束注浆,如图3所示。

IMG_258

图3 双层超前小导管施工示意 

2.1.3 洞内短进尺穿越

在里程为ZK109+568~ZK109+584段严格控制爆破,小于2 m埋深范围内实行挖机破碎头掘进,实行1榀进尺控制,断面采用V偏复合衬砌参数。

2.1.4 洞外加固处理

洞内穿过处理范围5~10 m时,对洞外纵横向16 m×15 m范围内人工清表,打设22(L=4.0 m,@100×100 cm)早强砂浆锚杆,梅花形布置。

在浅埋处由洞内初期支护向洞外打设125 mm穿孔2~3个,利用地泵从洞内向洞外输送C20混凝土进行浇筑加固工作。回填浅埋范围16 m×15 m,由下至上浇筑,由下形成挡墙,再浇筑上部混凝土。平均浇筑厚度2 m,确保处理后洞身埋深厚度不小于3 m,如图4所示。

2.2 处治效果模拟分析

2.2.1 模拟模型建立

本次分析采用荷载结构法,对ZK109+572断面进行结构验算。计算模型尺寸左右各取2倍洞径,隧底取2倍洞径,左右边界施加水平约束,底部施加水平竖向约束。采用隧道拱顶加附加荷载方式模拟注浆回填压力,以评价浇筑回填时隧道结构安全性,如图5所示。

IMG_259

图4 洞外加固处理施工示意 

IMG_260

图5 断面计算模型示意 

2.2.2 材料参数选择

根据勘察设计资料,断面位置隧道围岩为Ⅴ级,为浅埋偏压工况。隧道断面围岩、衬砌参数取值取规范推荐最不利值。各典型断面计算参数见表1、表2。

表1 断面计算参数表

IMG_261

表2 围岩参数表

IMG_262

2.2.3 计算结果分析

混凝土重度取23 k N/m3,考虑最不利情况,计算时2 m混凝土按一次性加载并不考虑偏压,验算冲沟回填2 m混凝土隧道结构的安全性。由计算结果可知:隧道冲沟浅埋段采用C20混凝土回填注浆2 m后,衬砌拱顶区域最大弯矩为166.02 k N·m,最大轴力为482.24 k N,安全系数为2.86,符合规范安全要求。冲沟回填2 m混凝土不会影响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如图6~图9所示。

IMG_263

图6 ZK109+572断面计算模型 

IMG_264

图7 ZK109+572断面弯矩(k N·m) 

IMG_265

图8 ZK109+572断面轴力(k N) 

IMG_266

图9 ZK109+572断面安全系数 

3 处治效果验证

为分析回填浇筑措施对隧道结构的影响,验证处治效果,对隧道ZK109+572断面进行围岩与初期支护间压力监测。

从图10中可以看出:4月15日之前,回填浇筑工作尚未开展时,各监测点的累计压力值变化曲线较平缓,说明断面围岩与初期支护间压力较稳定。

4月15日至4月30日,随着回填浇筑工作的开始,各监测点的累计压力值变化曲线斜率增大,说明各监测点的压力值显著上升,其中拱顶处压力增长量最大,由0.04 MPa增至0.09 MPa,回填浇筑工作对隧道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4月30日回填浇筑工作结束后,各监测点的累计压力值呈现缓慢增长状态,说明断面围岩与初期支护间压力趋于稳定。

IMG_267

图1 0 围岩与初期支护间压力值变化曲线

4 结束语

(1)基于隧道穿越冲沟浅埋段的实际工况,对冲沟浅埋段采用双层超前小管棚预支护先行穿过冲沟,再由洞内打穿孔,输送混凝土回填浇筑冲沟,清表处理并打设早强砂浆锚杆的一系列措施。

(2)数值分析表明,隧道冲沟浅埋段采用C20混凝土回填注浆2 m后,隧道结构安全系数为2.86,符合规范安全要求,隧道结构安全。

(3)回填浇筑致使围岩与初期支护间压力值上升,表明其对隧道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回填浇筑工作结束后,围岩与初期支护间压力趋于稳定。

参考文献

[1] 秦余顺,张光生.超浅埋隧道综合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4):102–103.

[2] 张福龙,王丰仓,张小强.隧道浅埋段施工过程监测技术[J].岩土工程技术,2017,31(1):26–31.

[3] 林锦腾,邱洪志,王永祯.山岭隧道超浅埋段开挖围岩变形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4):9982–9987.

[4] 戴海燕,周光临.偏压浅埋隧道注浆预加固的方案优化分析[J].中外公路,2010,30(3):206–211.

[5] 陈云辉,王宇.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浅埋段关键施工技术[J].西部交通科技,2014(7):74–76.

[6] 宋凤报.穿越隧道浅埋段综合施工技术[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S1):29–31.

[7] 史作璟,翁承显.地表注浆在超浅埋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6,32(3):102–106,111.

[8] 赵静波.富水软弱围岩超浅埋隧道快速注浆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20(7):131–134,152.

[9] 吴东鹏,杨新安.超浅埋隧道下穿冲沟边坡塌方分析与处治[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4,31(5):24–29.

[10] 赵俊澄,陈志敏,文勇,等.复杂交通荷载下超浅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动力响应与变形控制研究[J].公路,2020,65(4):355–361.

[11] 唐际宇,黄天赐,张勋胜,等.高空大跨度钢结构连廊吊装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10(2):4.

[12] 王永敏.大跨度高空钢结构连廊整体提升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4,3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