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领域混凝土建筑材料检测及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3
/ 2

建筑工程领域混凝土建筑材料检测及质量控制

李彤

身份证号:610122199209134623,陕西省

摘要:混凝土建筑材料作为建筑施工中最为重要和最为常用的材料之一,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在施工建设中必须做好对混凝土建筑材料的检测,并加强质量控制,为高质量建筑工程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材料;检测;质量控制

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人造石材,是由水泥、沙子、石子、外加剂等材料用水混合而成的一种具有较高强度的建筑材料。由于具有较强的耐久性、强度和稳定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领域。目前,建筑工程领域使用最多的结构体系,比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大部分都采用了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因此,加强对混凝土材料的管控对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有重大的意义。

1混凝土建筑材料检测要点

1.1水泥材料检测

水泥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基础性材料,对其检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水泥材料的基础参数,包括材料出厂信息、材料基础规格、材料等级等。验收后,进入复验环节,主要检查材料细度参数、使用安全性、理化性质等方面。(2)如果检测过程中发现水泥材料到达施工现场时间超过3个月,那么,此时水泥材料的性能可能已发生变化,检测人员必须对水泥材料进行二次检测。正常情况下,应确保每次进入施工现场的水泥数量不超过200t,并结合不同水泥型号进行分批次检测,尤其是混凝土半成品要进行重点检查,确保其符合规定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施工[1]。(3)在材料取样检查过程中,一定要控好单次取样位置,一般取样数量大于1.2kg,并且为了确保抽样结果的一般性,应秉承随机抽样的原则,在不同部位取样进行抽样检查,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1.2粉煤灰和外加剂检测

粉煤灰是混凝土的一种掺合料,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孔隙和内部微观结构,目前被广泛应用到了混凝土领域。对粉煤灰进行检测的时候,通常会关注粉煤灰的细度、三氧化硫、烧失量和水量比这些检测指标。选取细度较小和需水量少的粉煤灰,可以有效减少水泥用量,并能保证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但是也应该保证混凝土外加剂掺入量应该控制在5%以内。比如建筑工程中经常使用的减水剂,需对减水剂的泌水性、含碱量、减水率、氯离子含量等指标进行控制,在保证实现混凝土减水的同时,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

1.3骨料检测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使用最广泛的原材料就是骨料,应参照材料质量标准,选择检验合格的骨料材料,需要注重粗骨料的合理配比,以便发挥材料应用效果最大化。通常情况下,细骨料选材会首先考虑高品质的河砂,其中粗砂、细砂与中砂的配比要符合对应骨料的使用指标,有效结合配合比与其他因素的作用,重视细度模数等环节,在检测粗骨料质量时,其压碎性功能是关注的重点。然后,对堆积密度逐一分析,在经过多领域的观察与研究后,综合考虑骨料性能水平对其标准的适应性问题[2]。因此,培养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以严谨的检测程序进行该项试验,有利于试验标准化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对材料质量的检测标准。

1.4拌和用水检测

(1)通过随机取样的方式,运用仪器技术手段检测拌和用水浊度标准。同时,对含量、杂质等方面进行研究,一旦参数与标准水平不一致,则在施工中要杜绝该类拌和用水环节。(2)重点关注拌和用水的无机盐浓度,并进行及时检测。拌和用水的无机盐浓度对混凝土酸碱度会产生一定影响,与混凝土pH值成反比关系,即无机盐浓度含量越高,混凝土pH值越低,会产生钢筋钝化现象,从而影响混凝土综合强度,实验室的检测流程中通常采用定量分析法,实现客观的数据信息结果。在拌和用水环节,一般无机盐浓度含量应低于5mg/m3,如果与该水平不一致,需要选择其他水体资源。

1.5混合物质量检测

(1)严格检验碱性物浓度、氯离子含量等参数。一般混凝土碱性物浓度应小于3kg/m3、氯离子含量小于0.2%,尽可能避免氯离子的腐蚀作用。(2)将混凝土分批处理,检测其整体强度水平。同时,以统一标准制作相同批次的混凝土质量,有利于体现参数的客观性,最终实现统计学意义的检测结果。(3)通过定量分析法原理,对拌和用水进行抗裂性、抗腐蚀性等方面的检测,开展对材料整体质量的评估,以符合施工要求,再投入到建筑工程中使用。

2混凝土强度检测

2.1钻芯法

钻芯法是混凝土检测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通过钻芯机在混凝土中心部位进行钻芯取样,并采用试验机检测混凝土中心芯样的强度。这种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有效检测出混凝土的强度,可靠性比较强,可以广泛应用在混凝土检测工作中。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①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对工程总体结构进行钻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程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对此一般需要科学选择钻孔位置,尽量减少对工程结构的影响;②因为工程结构的承接性,混凝土检测过程中,检测设备和仪器难以灵活移动,且在完成钻孔取样后,需要对孔洞进行填补,其技术要求比较高。

2.2回弹法

当混凝土凝固后,为了保证混凝土的硬度和表层的抗压性,最常用的就是采用回弹法进行测试。回弹法首先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检测要求,再选择需要检测的范围。一般在同一个结构层检测时,需要选择多个检测范围进行回弹测试。根据国家规范,检测范围之间的距离需要控制在2m以内,测量面积也需要控制好。在对混凝土进行检测前,确认检测范围后,需要将检测范围内的杂物清理干净,采用砂纸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打磨,并采用毛刷进行清理,清理结束后进行检测。

2.3超声法

超声法是对混凝土测距内超声传播的平均速率进行检测。因为混凝土在施工时可能会出现强度和硬度不足的现象,为此,可以用超声法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规格进行测试。但是在采用超声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检测区需要布置三个检测点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精准、正确,进而促使检测方法同率定曲线保持稳定。此外,检测人员还需要对检测数据进行记录,并在完成检测工作后,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数据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进行审核。

3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3.1水灰比的控制

由于水灰比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当水灰比大时,混凝土的强度越低、密实度减小和混凝土碳化速度更快。因此,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对于使用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水灰比应小于0.3。对于透水混凝土而言,水灰比在0.28可以使得透水混凝土的性能最好。最好应该根据计算来确定水灰比。计算混凝土的水灰比,需要分析试验资料,然后确定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之间的关系,最后就可以计算得到与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应的水灰比。

3.2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在保证混凝土泵送的前提下,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可以减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使用减水剂,减少水化热,也可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也可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对于泵送混凝土,浇筑面的顶部会出现一层水泥浆,这时应该依据设计标高,对其进行刮平和碾压[3]。除了上述方法,严格控制混凝土中心温度、表面温度以及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差。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进行实时的监测,并根据温度测量结果对大体积混凝土的不同的部位采用相应的升温和降温方案。

结语

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是应用最为普遍的原料之一,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对混凝土材料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避免各种因素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做好混凝土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保障其各项指标均符合建筑施工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宏利.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及相关质量控制核心思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06):152-154.

[2]李常见.混凝土检测技术以及其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212+214.

[3]郭炳煌.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和控制分析[J].砖瓦,2020(5):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