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征与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3
/ 2

乙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征与预防措施

郑春梅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830

摘要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病理特征,并根据其病理特征、传播途径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该实验的研究时间取2022年6月至2022年8月期间内,筛选100例乙型肝炎患者,统计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病理特征,并以此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可得,按照感染部位感染的难度,从难到易可分为:胆道、黏膜、胃肠、呼吸道感染;在所有患者中,感染患者最少为住院不足十天的患者,仅占比7.00%,感染患者最多为住院超过30天的患者,其占比为41.00%, 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1) 。结论 通过研究感染乙型肝炎的患者在临床以及组织学上的特征,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感染率,使大众保持健康。

关键词:乙型肝炎;医院感染;临床特征;组织学特征

乙型肝炎是一种发病率极高、危害极大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1-2]。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血液、性行为等途径进行传播,传染性极大[3]。而医院属于人员密集程度极高的场所,一旦病毒传播,后果不堪设想,因而医院一定要做出相应措施避免乙型肝炎病毒在医院传染的可能性。现如今,在全球范围内,深受乙型肝炎摧残的患者累积超过三亿,乙型肝炎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本项研究根据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特征、传播途径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使民众避免感染乙型肝炎,保持其身体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时间取2022年6月至2022年8月期间内,筛选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对其感染的病理特征进行研究。参与该研究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63:37,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9-15,其平均年龄为(45.57±4.19) 岁,此外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其住院时间均超过一个月。

1.2研究方法

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出感染乙型肝炎的患者在组织学以及临床上的特征。

1.3统计分析

调研中所有数据资料均运用系统SPSS17.0实行专业分析,当中计量数据计均数±标准差,两组差别比照运用T、X2检测。计数数据运用百分率(%)代替,若两组对照结果表明P<0.05,则说明实验价值显现。

2 结果

2.1 感染部位分布

对患者的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发现,呼吸道是患者最易感染的部位,在感染部位的占比中,甚至达到了41.00%,其后的部位是胃肠,占比为30.00%,位于黏膜、胆道,泌尿道部位的感染较少,占比分别为13.00%、12.00%、4.00% 。

2.2 不同住院时间感染患者分布

住院时间超出一个月的患者发生感染患者的概率最大,占比41.00%;住院时间超出10天不足20天的患者,其感染患者的概率为21%;住院在20天至30天之间的患者,其感染患者的概率为31.00%;住院时间少于十天的患者,其发生感染患者的可能性最小, 仅占7.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乙型肝炎传染性极强,是严重危害公民生命健康的疾病[4]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医源性传播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2)输血传播:乙型肝炎患者其血清中携带大量HBV颗粒极小量血液亦可造成感染。血液传播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HBV经血源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仅仅是打耳洞、拔牙等行为,就可能会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母婴传播:母婴传播主要是指患有乙型肝炎的母亲在其分娩过程中、分娩后、婴儿喂养期间,将乙型肝炎病毒传给婴儿使婴儿患上乙型肝炎。(4)性传播乙肝是一种可通过精液等性行为进行传播的疾病,性行为也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5)父婴传播:父婴传播的时间主要在孩子出生后,由于孩子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缺乏,通过生活中的密切接触,感染乙肝病毒(6)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其主要发生在家庭内部,但也有可能出现在公共场合。乙型肝炎患者的尿液、泪液甚至是汗液中,都可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日常密切接触也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

基于对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等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以下为预防乙型肝炎的措施: (1) 做好医院的消毒、清洁工作,并做到及时通风换气,使病房保持舒适、整洁。(2)监督医护工作者掌握好相关的知识,遵守医院相关规定,并做好相应的操作。(2) 治疗所要用到的各项仪器要做好消毒杀菌,医护人员也要做好消毒工作。医护工作者要贯彻无菌的观念,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对带血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处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3)就尽量避免使用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减少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感染其他医护工作者患者的可能性。(4)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保持乐观。 (5) 实时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尤其是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更要严格监控。 (6) 尽可能缩短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减少感染其他患者的可能性。 (7) 建议患者食用营养价值丰富的食物,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并建议患者使用分餐制,减少乙型肝炎病毒通过唾液等进行传播的可能。(8) 做好关于乙肝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宣传的重点要放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病人家属身上,减少其感染的可能性。

综上, 通过研究感染乙型肝炎的患者在临床以及组织学上的特征,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感染率,使大众保持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王晗笑,陈欣菊,赵晴,等.中医药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临床肝胆病杂志

[2]翟丽丽.肝病治疗仪联合常规护理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2(02):168-170

[3]甘钧元,王振常.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22(05):796-800

[4]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2):938-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