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肢体肿胀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3
/ 2

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肢体肿胀的疗效分析

许华宁

湖北省蕲春县第五人民医院骨伤科(湖北蕲春435325)

摘要目的:探讨在骨伤后肢体肿胀治疗中采取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的实际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96例骨伤后肢体肿胀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遵照随机性原则进行摇号分组,对照与观察组分别48例患者,前者采取西医治疗方式,后者实施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手段,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恢复速度较快、住院时间有效缩短,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骨伤后肢体肿胀患者而言,中医按摩与活血化瘀汤联合的方式治疗疗效相对较好,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活血化瘀汤;中医按摩;骨伤后肢体肿胀;疗效

引言:骨伤后或多或少都会面临或轻或重的肢体肿胀问题,其实这也是机体对创伤后炎症的保护反应,若未能及时消除肿胀,会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及创伤修复与愈合。本次研究对比了两种治疗方式的差异表现,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为院内收治的骨伤后肢体肿胀患者,时间在2020年4月~2021年3月间,随机选取96例并将其分为人数对等的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平均年龄分别为27、21例(57.62±9.38)岁与25、23例(55.02±6.54)岁,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研究标准,排除有其他系统性疾病以及精神障碍患者,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各项资料较为均衡。(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方式,将患者的患肢进行抬高处理,并根据其疼痛程度给予适量的止疼药物,同时为其进行甘露醇注射,注射方式为静脉滴注,浓度为20%,剂量为250ml,每日注射一次。在此为抑制静脉、动脉血栓形成,增加动脉血流量还可加入适量的疏血通,剂量建议为6ml最佳。为提高治疗效果,需持续滴注7d[1]

观察组采取中医推拿配合活血化瘀汤展开治疗,首先需配置药方,选取川牛膝、乌药、青皮、泽泻、路路通、香附、木香、桂枝、陈皮、郁金、泽兰、柴胡作为主要药材,剂量分别为20、15、14、10、8、8、20、18、15、14、10、8g,将其用水进行煎服,注水0.5L,熬制0.3L,每日服用两次,建议持续服用时间为一周。同时根据患者肢体肿胀程度给予适当的按摩,按摩方式可采取揉、捏、拍、搓等方法,并遵循由远至进的原则,该方式可起到促进患者血液循环的作用,缓解患者肿胀情况,使其快速康复[2]

1.3 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并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及各指标数据评判其治疗效果,患者肿胀程度与治疗前相比差距<0.2cm,且在三天内消肿为显效;消肿时间>3天<6天,且肢体肿胀差距大概0.5~0.7cm为有效;患者肿胀消散时长大于7天,肿胀差距超过0.8cm为无效。同时利用VAS对其疼痛值进行评估,分值在0~10分区间,分值越高表明疼痛感越强,反之为弱。其次还需记录患者在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以便于后对比工作的有效开展。

1.4 统计学处理

在此次研究实验中进行统计学处理时可采取SPSS21.0,计量资料等各项指标可用x±s)表示,计数资料可用[n,(%)]表示,将t及X2作为检验所用。

其中数据比较后若P<0.05,则证明数据相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后可见,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无效例数仅为2例远低于对照组的9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95.83%,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格1所示。

表格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x±s)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8

23

16

9

39(81.25)

观察组

48

31

15

2

46(95.83)

X2

5.932

6.817

7.433

8.561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通过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消肿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同时住院时间也有效缩短,肢体疼痛评分相对较低,经过对比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如表格2所示。

表格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n/%),x±s)

组别

n

消肿时间(d)

住院时间(d)

肢体疼痛评分(分)

对照组

48

7.05±1.33

9.36±1.68

3.42±0.76

观察组

48

3.24±0.71

5.74±1.14

1.08±0.25

t值

6.258

5.612

4.275

P值

<0.05

<0.05

<0.05

2.3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肝功能损伤并未出现。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寒战、发热、头晕等症状的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如表格3所示。

表格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x±s)

组别

n

寒战

发热

头晕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8

1

2

2

5(10.42)

观察组

48

0

1

1

2(4.17)

X2

6.847

3.826

3.826

4.547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对于骨伤患者而言,在后肢体肿胀等现象的发生情况相对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患者软组织和小血管损伤影响到血液回流所致,若未能及时展开治疗,可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等问题的发生,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更不利于其病情康复[4]。当前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会选用甘露醇来缓解其肿胀问题,但该药物相对较为单一,可能无法起到针对性效果,因此所起到的效用价值并不明显。而中医认为肢体肿胀是由于血流不畅所致,对此就可以采取活血化瘀药物对其展开治疗,并配合按摩推拿来改善血液循环问题[5]。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两组不同治疗方法,通过数据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相对较优,而且安全性较高,同时患者整体住院时间也有效缩短。(P<0.05)。

综上所述,在骨伤后肢体肿胀治疗时可采用中医按摩的方式,并配合活血化瘀汤来缩短肿胀持续时间,促进其运动功能尽快恢复,实用性相对较强,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秦登明,吴巍,谭漪,杨川,张利容,张建亮. 中医药治疗骨伤科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4):109-111.

[2]杨军,彭力田,曾赛华. 血府逐瘀汤和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下肢骨折后肢体肿胀的效果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20,27(02):231-233.

[3]蓝培桂,邓凤娟,麦辉. 探讨桃红四物汤类活血化瘀类中药对外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5):151-153.

[4]吴博,叶鑫璇,路能杰. 踝关节骨折后肢体肿胀应用中药加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的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4):138-139.

[5]杨涛,王文辉,夏坤阳,姚琦. 中医治疗50例骨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0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