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镜肩袖修复的术后护理与功能康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3
/ 2

肩关节镜肩袖修复的术后护理与功能康复

沈雪,盛丽丽

淮安市淮安医院 223200

【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的术后护理效果与功能康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42例肩袖修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病例,以计算机表法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功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康复优良率为85.72%,与对照组(57.14%)比较高,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3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功能康复护理应用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中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术后康复效果,值得应用探讨。

【关键词】肩关节镜;肩袖修复;功能康复护理;并发症

    肩袖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肩部创伤,近年来,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很有可能会造成关节坏死[1],且伴随蜂窝组织炎症等,需要及时治疗。保守治疗主要用于治疗轻度肩袖损伤患者,目前,临床建议通过肩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可掌握患者肩关节的情况[2],但是在治疗后需要给予康复训练,以此促进症状快速改善。基于此,本文就对我院收治的42例肩袖修复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9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42例肩袖修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计算机表法对患者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对照组中男12例,女9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46.85±5.13)岁,研究组中男10例,女11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47.49±4.87)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呈P>0.05,无统计学价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用药,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对患者患肢活动能力与神经末梢的充盈等进行检测,若出现异常,则及时告知医师处理,指导患者戴腕带颈带,为促进肩关节外展,可在肘部和胸部之间放软袋,指导患者舒适体位。

研究组行功能康复护理,手术后的6周内行护理干预措施:待麻醉消除后,在患者的手臂下放置枕头垫,帮助患者活动腕关节和手指,让手臂前屈,缓解疼痛。第二天,指导患者张开手臂,保持2s,随后握拳2s,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训练时间。第三天,指导患者做摆动练习,可加大训练的范围,指导、帮助患者体位前屈,需与地面处于平行的状态,及还可通过三角巾对手臂进行保护,并做手臂的摆动训练。手术后的1周,可实时肘关节康复训练,缓慢的屈伸肘关节,每天可做2组,每组20-30次左右,根据患者状况而定。手术后的2-3周可指导患者行无肌力锻炼,屈肘90度,将手臂抬高到无疼痛的角度,保持2分钟后,可根据患者情况确定训练频率。手术后的3-6周,可指导患者进行肩外展45°的训练,包括外旋与内旋的练习。手术后7-12周的护理干预措施:强化患者基础训练,指导患者手臂前屈,角度可控制在170°-180°之间,肩外展度数为90°,进行内旋和外旋的练习。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强化肌力练习,增加训练强度,进行力量训练。手术后的13-21周的护理干预措施:持续力量练习,检查患者肌力,是否可以达到做体力劳动的状态。对于可能存在的并发症,行针对性护理。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康复情况。以肩关节UCLA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价,按照优、良、差标准表达,得出优良率。并发症包括:关节肿胀、锚钉松动、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得出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此次研究的数据,康复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用率(n%)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达,行t检验,若P<0.05,表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两组康复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康复优良率为85.72%,与对照组(57.14%)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 两组康复优良率比较

组别

优良率

对照组(n=21)

6

6

9

57.14%

研究组(n=21)

11

7

3

85.71%

X2

-

-

-

4.2000

P

-

-

-

0.0404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3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关节肿胀

锚钉松动

切口感染

肺部感染

发生率

对照组(n=21)

2

2

3

1

38.09%

研究组(n=21)

1

0

1

0

9.52%

X2

-

-

-

-

4.7250

P

-

-

-

-

0.0297

3讨论

肩袖的功能为维持肱骨头活动,臂膀抬高时支撑肩胛盂部位肱骨头,成为一个核心支柱,牵动三角肌抬高手臂,若肩袖功能损坏,肩膀抬高时则没有支撑点,三角肌就不会抬起臂膀,只能维持耸肩动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肩关节镜修复手术是临床应用治疗肩袖损伤的措施,与传统的手术比较,肩关节镜修复术的疗效显著,预后好。有学者研究表明,肩关节镜修复手术可改善肩部功能,分阶段训练时手术后康复训练的关键,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侧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避免肩关节功能受损。在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后,可提高患者术后康复修熬过,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3]

作为外科疾病中的一种,肩袖损伤会造成患者肩关节功能受损,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患者实施功能康复护理,可改善肩部肌肉血运较差的情况,减轻肩关节功能受损现象,上述研究表明:研究组康复优良率为85.72%,与对照组(57.14%)比较高,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38.09%),由此可见,肩袖损伤患者实施肩关节镜下手术后行功能康复护理可可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促进创口愈合,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患者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探索。

【参考文献】

[1]吕龙. 针灸促进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21.

[2]谭玲花.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与功能康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7):84-85.

[3]杨佳佳.延伸护理在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8):102.